经典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国学的经典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领略“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聆听圣贤的教诲对我们来讲是件莫大的幸事,对我们的工作,学习都有相当大的帮助。
绘画、书法、碑刻、雕塑
绘画(Painting)在技术层面上,是一个以表面作为支撑面,再在其之上加上颜色的做法,那些表面可以是纸张或布,加颜色的工具可以通过画笔、也可以通过刷子、海绵或是布条等 ,绘画的意义亦包含利用此艺术行为再加上图形、构图及其他美学方法去达到画家希望表达的概念及意思。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碑刻用书法体刻在碑石上的书法。雕塑,是指以立体视觉艺术为载体的造型艺术。
器物
原指尊彝之类。后为各种用具的统称。人类文化通常分为三个层次,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 化,这些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往往寄寓在器物之中,通过器物来反映。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见。
"考古"文化再现
考古文化是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以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以及相同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
棋艺
棋艺相对来说,是建立在已有一定水准的棋手之上,在对局的同时,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气质,性格,从而达到双方棋手的内在沟通,而不是输赢。对于初学者在对局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对于输赢的执着,以及不成熟的行棋手法,可以说距离棋艺还是有些距离的。而且棋艺应该是棋技的升华。棋艺应该是 形而上 的一部分,更倾向于 道 的一部分。
园林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在中国汉族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受到传统“礼乐”文化影响很深。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作为载体衬托出人类主体的精神文化。
习俗、节日
习俗,顾名思义,是习惯风俗的意思。而节日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节日。一些节日源于传统习俗,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等。有的节日源于宗教,比如基督教国家的圣诞节。有的节日源于对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纪念,比如中国的端午节、国庆节、青年节等等。另有国际组织提倡的运动指定的日子,如劳动节、妇女节、母亲节。随着时间推移,节日的内涵和庆祝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医道
医道指治病的本领(多指中医),出自唐·王勃《黄帝八十一难经·序》:“授黄公之术,洞明医道。”
祭祀、上坟、守墓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礼仪中主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也意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通常是在忌日、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农历十月一日以及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三等,到死者坟前进行祭祀,以表后人对上辈人的思念之情。而一个家族,往往会把逝世的亲人埋葬在一个地方,既便于祭奠,又便于管理。守墓人就是坟墓的最高权威。守墓人对坟墓的敬重,体现在中国人的传统伦理思想中,可以说是空前的。不要说皇家陵园的威严和气势,单就是在民间,也是体现忠孝情绪的关键所在。
婚礼葬礼的仪轨
婚礼、葬礼等等,而这些礼节的目的都是为了要达到谐和众人心灵、提升道德、表现高度的文明精神;
武道
武道是以武为修行,为追求真理的第一途径。武道精神,是以武止伐,平息干戈,从矛盾争斗中找到互助统一的最终目标,武力不是暴力,不是为了杀戮而杀戮,为了战斗而战斗,而是为了迅速制止杀戮和战斗,为了保护和守卫众生,迫不得已,不得不发是以仁心推己及人,化干戈为知己,合天地于一气。
家谱族谱、宗祠
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宗祠即是祠堂,是古儒教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宗族的象征。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儒教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舞蹈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求偶、祭祀、礼仪等。在人类文明起源前,舞蹈在仪式,礼仪,庆典和娱乐方面都十分重要。中国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舞蹈,它产生于奴隶社会,发展到秦汉之际已形成一定特色。
建筑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现代的建筑则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
服装
服装,指的是衣服鞋包玩具饰品等的总称,多指衣服。服装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就已出现,古代人把身边能找到的各种材料做成粗陋的“衣服”用以护身。人类最初的衣服是用兽皮制成的,包裹身体的最早“织物”用麻类纤维和草制等成。
诗歌
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村落
村落,主要指大的聚落或多个聚落形成的群体,常用作现代意义上的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包括自然村落、自然村、村庄区域。而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工匠传承
所谓工匠精神,第一是对工艺本身的热爱大于其带来收益;第二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视工作为修行,视品质如生命,视任务如作品,视口碑如人品。在优秀工匠眼中,把产品从60%提高到99%,和从99%提高到99.99%是一个概念。他们不跟别人较劲,只跟自己较劲。他们的名字与肉体或许会湮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而他们一部分作品,却会被传承下来,在数千年后的博物馆中,熠熠生辉。
茶道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被誉为是道家的化身。
装修
装修,尤其是家居装修作为时下流行的一种生活品质提升的理念可以作为一种人们幸福指数提升的一大标志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中国诞生。装修又称装潢或装饰。是指在一定区域和范围内进行的,包括水电施工、墙体、地板、天花板、景观等所实现的,依据一定设计理念和美观规则形成的 一整套施工方案和设计方案。
天文地理、节气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音乐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分为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乡村音乐、原生态音乐等。在艺术类型中,音乐是比较抽象的艺术,音乐从历史发展上可分为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东方以中国为首的中国古代理论基础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西方是以七声音阶为主。音乐让人赏心悦目,并为大家带来听觉的享受。音乐可以陶冶情操。
教育
教育,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