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
发布:2016-09-24 15:33
来源:
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
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音:yù,<书>卖)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另一资料:1/3)。主要景点有远香堂、枇杷园、梧竹幽居、小飞虹、见山楼、海棠春坞、听松风处、香洲、荷风四面亭、绣绮亭、雪香云蔚亭等;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是清代末年所改建,有一定的晚清风貌,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宜两亭、倒影楼、留听阁、与谁同坐轩、笠亭、浮翠阁、塔影亭、贴水长廊等;东部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约31亩,因归园早已荒芜,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秀美的风格,主要建筑有秫香馆、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
上一篇:中国江南园林特点
下一篇: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