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有写头的村庄——昌乐县宝都街道北郭村

发布:2016-09-26 17:37

来源:



8月13日近午,在郭焕云女士邀请下,我采访了昌乐县宝都街道北郭社区北郭村。因为种种原因,我又邀请了文友王学利、网友刘文安同车而行。

题目里的“很有写头”是句土话,除了出生和居住的昌乐人懂这个短句外,不知道外县外省的人能翻译出来不?本想不用这个题目,但顶数这个短句准确。

“很有写头”换句话就是“很有的写”。我为何说北郭很有的写呢?现略举几例:

例一,清朝那个“宰相刘罗锅”大家肯定都知道的,前些年那部电视剧弄得沸拂扬天的,真个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其实这人尊姓大名叫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父亲刘统勋是清乾隆年间重臣。刘墉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谥号文清。看吧,这才是刘墉的真实履历,至于是否“罗锅”?是否“惧内”?应该属于“编书咧戏”的需要吧?我为何用这么多篇幅谈刘墉?因为刘墉的亲姑嫁到了北郭,这是毫无异议的。据说,颇有特色的“尧沟地方话”(一种非常好辨认的土话)也与刘墉的亲姑有关,为何这么说呢?刘墉是清朝的大学士(清朝的大学士职位同宰相)呀,刘墉的亲姑母当然地位高,她从诸城带过来的“土话”,北郭一带都觉得这种话“会抬高自己的地位”,久而久之,逐渐地形成了很有特色的“尧沟话”。这种话无法表达,但一听就明白。我1982年到昌乐五中任教,接触不少尧沟学生,我是非常容易辨别的。不过,学生被普通话陶冶,基本上听不出来了,唯独有几个字(譬如“鸡”)一不小心还会“暴露身份”。这一件事儿说得够多了,打住。至于刘墉的亲姑家房屋还在,旧闻轶事图片注脚里再说。

例二,北郭既然与清朝名臣有亲戚,也就比其他村庄更占据文化资源,可别小瞧这一点,文化资源占有率高了就容易出人才。我从《天南地北昌乐人》一书中,就觉得北郭卓尔不凡。关于这个问题,我翻拍了《天南地北昌乐人》一书里的人物,此篇博文特别上传。

例三,北郭村就有“活历史”。驾车拉我到北郭的新认识的朋友郭焕云就给我推荐了好几个,譬如,北郭村有一位妇女干部王秀兰,今年84岁了,在娘家(王家庄)时就已入党(1954年),1955年嫁入北郭,成为北郭村支部委员。令我惊讶的是,她一口就说出了入党宣誓时间“1954年7月8日”,的确难得!访谈期间,我还拍下了她的农村干部退休证。

例四,因为浓厚的文化氛围,近年来善事好事不断。譬如,好儿媳陈秀珍,今年35周岁,娘家前营子,2006年嫁入北郭。其公爹郭树光的老伴,也就是陈秀珍的婆母,瘫痪一年半,陈秀珍无微不至、恪尽孝心,赢得村人称赞。

北郭,曾用名郭家庄,行政原属尧沟镇,后属宝城街道,今归宝都街道。这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村落,元朝初年,郭姓从黄县迁来立村,名曰郭家庄,1952年改称北郭。姓氏主要为郭姓,另有刘、张、傅、孟、孙、庞等。


相关推荐

上一篇:新疆吉木萨尔县新地乡着力打造画家村落

下一篇:因为村子﹃斜﹄战时躲过炮击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