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的道义
华夏也称“夏”、“诸夏”,又称为“华”或“诸华”。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的自称,以区别四夷 。华夏文明亦称中华文明,汉文明,以礼乐为制度、易经八卦、丹书朱文、上古汉语为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历史上一脉相传。
伏羲氏之儒
伏羲,神农与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之一,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也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道家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等政治、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儒释道统一性疑义
儒释道,儒指的是孔子开创的学派,也称儒教;释是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佛教,因悉达多为释迦牟尼佛,故又称释教;道指的是东周时期黄老道神仙家依据《道德经》而长期演变创立的宗教,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诸子百家道义补充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儒家、阴阳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世界其它文明
摩西五经(是希伯来圣经最初的五部经典:《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希伯来文称涛如阿תּוֹרָה,为教导、指示及律法的意思。它是犹太教(Judaism)经典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它也是公元前6世纪以前唯一的一部希伯来法律汇编,并作为犹太国国家的法律规范。其主要思想是:神的创造、人的尊严与堕落、神的救赎、神的拣选、神的立约、神的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