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论道与日本学习法

发布:2017-06-01 12:34

来源:

庄子修道(2

现代人十分注意修道,修道就是体验生命,深化生命,更深刻的认识生命,提升自我的人格。修道传统是最古老的。古代希伯来民族,即今天的犹太人有自己的修道传统,西方的修道传统是从古代希伯来和希腊人继承过来的,欧洲修道院遍布各地,伟大的哲学家和神学家都曾经有自己的修道生涯。古代印度的修道传统更加丰富多彩,修道中产生了很多个修道学派,婆罗门教、耆那教、佛教都是修道的不同学派。印度的“外道”(佛教对其他修道者的称呼)非常兴盛,有96种外道,其实还不止这个数字。

中国的修道运动从伏羲氏开始,一直传承下来,《易经》的修道义理。老子、孔子、庄子都是伏羲氏修道运动的继承人,都是影响中国的大成就者。人们过分重视儒家的文化影响力,实际上道家的文化影响力要更大,孔子虽然被称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代表着,当深入了解《易传》和《庄子》所传孔子遗教,孔子是修道运动的大成就者。真儒和道家是一致的,俗儒与道家是不同的,又是甚至是对立的。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但对孔子的理解是困难的,因为孔子遭受了太多的簒讹。人们重视孔子维护统治的“俗谛”,忘记了孔子修道的“真谛”,而且参杂很多。理解孔子必须用“三谛一杂”来观照,才能还原孔子的真面目。

修道运动是认识生命本性,提升生命质量的不二法门。这是修道运动长盛不衰的根源。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是外交官的必备课程,新郑在郑州的边上,那里是“郑卫之音”的发源地,那里诞生了很多优美的情诗,脍炙人口。庄子认为“不学道,不成人。”生命的无限,只有修道者才能体会,愚者凡夫是不能体会的。我们今天修道之旅,必须认真拜庄子为师,这样才能深契妙道,展现生命的无限意义。

日本人是中国的宿怨和劲敌。日本人曾经很落后,就向华夏文明学习,十九世纪开始,尤其看到鸦片战争中中国一败涂地,日本人转而向西方学习。“日本学习法”值得我们总结。日本人的学习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学习超越对手,最后打败对手。日本人学习中国的文化、儒家封建思想,但没有学习中国引以自豪的科举制度,这一点很多中国人不明白。日本是海盗国家,美国历史学家认为日本人是朝鲜半岛上的海盗占领今天的日本,成立了海盗国家,尚武是海盗的价值观。日本人知道,没有尚武精神,日本不会成功,而科举制度只会导致尚武精神的衰落,柔弱的文人国家必将成为尚武民族的猎物。日本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甚至民主思想,但不学习基督教。因为基督教与日本的天皇国体背道而驰,在天皇制度中,天皇是精神领袖,主管与神灵的沟通。日本人不想精神上被西方国家控制,所以坚决抵制基督教。通过向中国和西方学习,日本迅速强大起来。后来日本入侵中国,接着有轰炸珍珠港,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展开太平洋战争。日本人的决策源于他们的学习。

“日本学习法”使我们认识到,盲目学习是浪费宝贵资源。目标一定要明确,不能看表面现象,要学习自己缺乏的东西。中国古代有个邯郸学步的故事,把自己的优势丢掉,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这是最可悲的。云南龙陵的松山发生了著名的“松山血战”,一千二百多名日本军人战死。后来战死军人的亲属来参观,偷偷带回一抔土。日本人认为土中有他们亲人的灵魂,可以供奉。

华夏文明的衰落从不信灵魂开始。“文化精英”一直在争论灵魂是否存在。儒家的一派,即俗儒,大肆宣称没有灵魂的价值观,这样整个社会就失去了方向。后来俗儒占据了文化祭坛,没有灵魂的文化开始大行其道。修道运动是灵魂的重生,庄子是杰出的代表。


上一篇:庄子与修道(1)

下一篇:庄子论道(3)--修道的目的和方法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