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孩子的教育方法
发布:2016-09-27
来源:
一、做特殊孩子心灵的启导者
在教育工作中,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激励学生,并充分利用思品课、班队活动及校会、晨会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等。2011年教三年级时,我们班有一位身体强壮的男孩小宁(化名),特别懒,不爱劳动, 不爱学习,成绩差,爱打架。一天,又轮到他那一组扫卫生区了,可他偏偏不动。快上早自习了,他的任务也没有完成。于是我耐心地跟他讲道理,指导他扫,帮助他扫,其实这天他的任务基本上是我帮他完成的。为了激发他爱劳动的兴趣,上早自习时,我特意花了十分钟时间对今天的晨扫进行讲评,大张旗鼓地对他进行表扬,说他爱劳动,干得卖劲,地扫得又快又好,并奖给他一颗“五角星”。这是他开学两个月来得到的第一颗“五角星”。课后,我找他谈心,告诉他劳动的意义及学习的重要性,并且鼓励他从爱劳动做起,一定会成为一个爱学习,守纪律的好孩子。嘿,这鼓励的话还真有效。以前上课从不专心听讲、爱乱插话、不受控制的他今天竟然坐得端端正正,手也举得笔直。我趁机表扬了他一番,并鼓励他只要这样坚持下去,成绩一定能得优。听了这话以后,他更加坚定了信心,而且下决心改变自己。后来,我选他当班上的卫生委员,负责班上的卫生打扫。他每天吃完早餐就飞快地来到卫生区带头打扫卫生。他不仅改掉了懒惰、爱打人的恶习,学习成绩也有了质的飞跃,从不合格到合格,又从合格到良好。看到他的变化,家长和老师欣喜不已!
二、“爱心“是转变特殊孩子的“灵丹妙药”
“爱心”是老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老师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说,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心”是培养老师与学生的感情的基石,“爱心”是转变后进学生,使他们良好地发展的“灵丹妙药”。苏霍姆林斯基说:“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爱学生不仅要爱那些聪明、漂亮、优秀的学生,也要爱那些不听话、成绩差的学生,我对学生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不偏爱一位好学生,不放弃一位后进生,关心每一位同学的个性的健康成长,用一颗朴实的心去爱每一位学生。
我所教三年级班的一个寄宿制的女生,常常沉默寡言,闷闷不乐。我通过找班上的同学和村民了解,原来那个女生家父母已离婚,她随父亲生活,父亲又神经失常,母亲又不闻不问,造成家庭极其贫困。每月在食堂吃饭的生活费都欠交,为此,她心理非常担心而自卑。我放学后立即登门来到这位女生家,看到了家中的贫困的景况,我寒心地安慰了她的父亲,劝他不要为孩子担心,我们学校会解决好你家孩子的生活问题,他虽然没有说什么,但临走时却感激的握住我的手,送我们出门。我将情况向学校领导作了汇报,学校明确:通过教育基金会,希望工程帮助小兰(化名)解决生活费的问题。一时间,申请没有批下来,学校发动党员、教师捐款,解决了她的生活问题。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当中,该女生很快变得活泼向上,朝气蓬勃,学习成绩也提高得很快。
三、以故事,游戏蕴含的思想内涵来矫治特殊孩子
教育就是要用老师的智慧、活力赢得孩子们的喜爱,要学会善解人意,学会以巧妙的方式来育人。作为我校教育战线的教师之一,应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学生,更好地理解、帮助、指导学生。
我发现有些学生,不爱劳动、不尊敬长辈、不懂听课秩序。针对这些问题给学生进行教育辅导,较多地采用游戏和故事。我曾以“劳动的意义”为主题,让孩子们辩论做家务劳动到底有什么好处;再以“劳动为了什么”为主题,讲述了一位居住在美国别墅家庭的孩子,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的第一件事把马路上的雪铲开,到小区物管处领取一美分的故事。针对这一故事进行交流讨论,这位美国的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做,讨论后孩子们很有感触。之后,我们班的同学每天都来得很早,吃完早点后自觉的打扫卫生区,多数学生回家后都主动帮家长做家务,家长们为此非常的高兴。同时家长们明确了每天早上孩子主动到学校打扫学校卫生区的好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尊敬长辈的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在同一主题,不同的形式中。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学生个性化教育最常用的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渗透道德教育,自然而深刻。2009年我接手的一年级班,班上的有位福利院寄养在农村的孤残儿童叫小旭(化名),她是个全校闻名的孩子,之所以闻名是因为她常常为一点点小事就用哭来争取胜利,而且一哭就是嚎啕大哭,听不进去任何人的劝说,又贪玩,她每科考试成绩全部不及格。为教育好该生,我深入细致地与该生进行过无数次的谈心,与她作朋友,与该生寄养家长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在一次家访中,跟她做了撕纸条的游戏,把一张长长的纸条看成是一个长长的人生,去掉睡觉的时间,去掉玩的时间,去掉日常生活和劳动,去掉老年和幼年,去掉已经过去的时间,看看还剩多长?让她感受到,学习时间在整个人生中原来这么短暂,这时她着急了、担心是有道理的。这个孩子在接下来的半学期里每天刻苦学习,努力弥补自己浪费的时间,她不是最优秀的学生,但与开学时的学习状况相比,却是进步最大的。
四、用自己的言行来感化特殊的孩子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做好一个教师,无论在为人与工作上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要处处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品格高尚,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严格地以师德规范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使学生清楚的明白做人的道理。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上要勤奋努力,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作好表率。在学生心灵深处培植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理念。
在教育学生的劳动的工作中,学校把冲厕所的任务安排给三年级,冲厕所是一项又脏又累的劳动,谁都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我作为三年级的班主任,义不容辞的接下了这项每个班都怕脏的劳动任务。我先在班上开展思想动员工作,但有的同学还是在劳动中怕脏、怕臭,不愿意去,于是每次冲厕所我都亲自到现场,主动和学生一起劳动,一位同学生气地说“老师都不怕脏,不怕苦,你们还怕,真羞人”。于是那些不愿意的同学也就自觉的接受了劳动任务。
五、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品质促进特殊孩子健康成长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农村小学从事教育工作,认真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工作认真负责,以一份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政治使命感爱岗敬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了学生,为了工作,吃苦受累我心甘情愿。2004年的9月,安宁市草铺镇王家滩小学要筹建成一所寄宿制的学校,那是一所彝族山区学校,离草铺镇有11公里,一年级的学生就开始住校,我担任一年级寄宿制班的班主任,7岁的儿童就住校,一开始不习惯,常有学生离校回家,我一听说便驱车前往追回,百般劝说才安心住下来。7岁的儿童生活上缺乏自理的能力,晚上间我常常深入学生宿舍管纪律,给学生盖被子。学生因年龄太小,住在学校里,常有学生生病。有一次,放学了,一位寄宿制的学生小琪(化名)发高烧,我顾不上吃晚饭,及时用电动车送学生到卫生所去治疗,一直守护着等到高烧退去了,才驱车回家吃饭。吃完饭后,急忙买了一些营养品到医院看望这位学生的病情,等打完针后,她父亲才来到,见此状,感激得热泪盈眶。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我要更加努力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时俱进,实施各种育人措施,用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用切身体验和真情实感去教育学生,树立对学生终生负责的意识,努力成为学生知识上的启导者、思想上的引路人。
上一篇:孩子的个性决定教育方法
下一篇:我是怎样教育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