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
发布:2016-09-28
来源:
现在的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却忽视了品德教育。重智轻德的现象在家庭教育中非常严重
品德一:孝敬父母 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
只有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怎样培养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呢?
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家长制、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产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成年人)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
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了,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
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 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我们不得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 诚实、诚信 的良好品德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博士发现,4岁以下的孩子都把爸爸妈妈是否高兴当作衡量自己行为对错的标准,为了不让爸爸妈妈生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承认自己做过的事情。
说谎在不同年龄意味着不同的问题,诚实的品格是逐渐形成的。不要把孩子的撒谎归结于他的天性,相反,你应根据孩子的理解力运用以下的方法培养他的诚实品质。
让孩子理解诚实的含义:帮助2-3岁甚至4岁的孩子学会什么是假装的,什么是真实的,这很重要。
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模仿最多的人,你能够为孩子树立诚实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提示孩子说谎:父母们经常用启发孩子说谎的方式了解他们干的错事。这包括:
1、不要使用问句。要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什么。
2、不给孩子狡辩的机会。在你不完全了解情况的时候,不要向孩子了解情况。
区别对待做错事和撒谎:告诉孩子如果他讲真话你就不会那么生气,而说谎只能给他带来加倍的麻烦。
1、对孩子的惩罚,但不要严厉到使他甘愿冒险说谎的地步。
2、先惩罚行为,再处理谎言。
强化诚实行为:要记住,奖励诚实比惩罚撒谎更重要。必须看重孩子的诚实行为,给他适当的表扬。
上一篇:浅述提倡幼儿混龄教育的重要意义
下一篇:什么叫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