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发展
发布:2016-08-11
来源: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民族地区幼儿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幼儿园的规范化程度逐步提高。然而对照《幼儿园纲要》和《幼儿园规程》的要求,对比各地幼儿教育的现状,民族地区幼儿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幼儿教师是孩子成长的奠基人,幼儿教育质量关系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一.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进入了高科技时代。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具有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软件上和硬件上都要同步幼儿教师才能更好的发挥自我优势。目前,和各地幼儿园相比,民族地区幼儿园开展正规的半日活动都很困难,只能靠现有的环境及材料来进行,根本没有高科技的引领,更不要谈什么幼儿园一日活动及覆盖农村幼儿园。
环境造就一切,由于民族地区地处高原地带,交通不便,环境恶劣,信息闭塞。在幼儿园的管理方面,业务方面,教学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之处,教师的自身业务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而幼儿园教师的缺乏,促使幼儿教师工作量成倍增加。两个老师一个班,往往在班级一盯就是一天。还要搞好环境创设及环境卫生。现在民族地区农村没有幼儿园,而民族地区家长的育儿意识普遍提高,全部幼儿都集中到县城幼儿园来。班级人数普遍超编,50-60人一个班很正常,多的甚至有70-80人,班级人数过多,事实无情地证明,民族地区幼儿园超大负荷的工作压力导致幼师精神疲惫不堪。那么,面对现有的问题我们怎样在教育上突出新教育的理念呢?
(二).关注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
幼儿园教师的身心是否健康不仅关系到能否顺利完成本职工作,而且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构成影响。难以想象,一个喜怒无常的教师能创造出和谐的班级心理环境吗?一个久病不愈的教师能带来勃勃生气吗?另外,教师对待健康的态度,教师的生活方式等都对幼儿发生有所影响,只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幼儿。
社会各界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问题给予了较大的关注,而对幼儿教师队伍的状况关心较少;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中小学较为重视,而对幼儿园的关心支持则相形见绌。目前民族地区教师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而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更加尴尬,人们对幼儿教师工作的普遍认识是带带孩子,照顾好孩子的一日生活,陪孩子玩玩游戏而已,甚至有人将幼儿教师看成“高级保姆”。在人们的印象中,幼儿教师每天领着孩子唱歌跳舞做游戏,看起来非常开心。可有多少人知道在这快乐表象的背后,是幼儿教师那超乎想象的辛苦。幼儿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懵懂无知,一刻也离不开老师的照料。近年来,许多地方把幼儿园推向社会,谁有钱谁就可以来买来办,让大家不得不去想幼儿园教育的简单、轻松。
幼儿教师基本都是女性,在幼儿园她们是老师,可在家庭里,她们只是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作为女儿,上有双亲需要孝敬;作为妻子,农村自古以来就一直奉行“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民族地区更加注重发扬老祖宗留下的种种传统思想。“家庭主妇”的角色定位让广大幼儿教师无法摆脱,工作再辛苦,回家后同样得洗衣、做饭、干家务;更重更难的是作为母亲和幼儿教师的双重身份,让她们身体和心理承受双重压力,孩子的吃饭、睡觉、穿衣、上学接送、家庭功课辅导、日常监督照看、生病就医,一切的一切几乎压在她们身上,孩子学习成绩好,要鼓励督促不后退,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更是整天着急忧虑,心事重重,给她们造成了极大的后顾之忧。
超负荷的工作强度、特殊的社会身份和沉重的家庭角色,使幼儿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压力倍增,备受摧残。从身体方面说,声带疾病在幼儿教师中非常普遍,由于成天在班级,不停地使用嗓子,声带得不到休息,声带负担越来越重,要不了几年,原先亮丽的嗓子就变得嘶哑了;与此同时,听力障碍是每一名幼儿教师的“通病”,由于幼儿园里喧哗声很大,相距几米就听不清对方说话,教师成天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发生听力障碍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幼儿教师人到中年后,身体状况大都不良,往往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再从心理方面说,由于上述来自方方面面的多重压力,幼儿教师的心理负担往往很重,加之在园时整天担心班上出事故,每天提心吊胆过日子,产生过多的忧虑,一旦出了点小问题又会深深自责。总之,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多多,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二.解决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当前民族地区幼儿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解决难度较大,而且有待解决。这就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关注、共同帮助、共同努力,采取得力措施,把问题一一消除。
(一)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育观念
以深化改革为重,大力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效益。民族地区幼儿园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一般都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小学教师的“小学化”管理严重。习惯于以小学的一日常规为模本,在课程内容、授课方式、教学要求、评价标准等各方面,一味地向小学看齐;二是整个幼儿园机械模仿严重,不顾自身实际和自身特点,一味地照搬照抄别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模式,造成严重的“水土不服”,带来事倍功半的后果,且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这就要求民族地区幼儿园的管理者及广大教师,要注重学习研究,对《幼儿园纲要》、《幼儿园规程》的要求掌握透切,对幼儿教育的特点及与小学教育的区别了然于心,还要努力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特点和幼儿园“小学化”教育的害处,引导家长不再以小学的标准来衡量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在教育活动组织安排上循序渐进,要加强计划安排,重视制订适宜而周密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选取适合民族地区特点的教学方案,对课件制作、活动设计、技能比赛、写观察笔记、教育心得等统筹安排,避免过度要求和重复劳动;要重视听取反馈,要经常深入教师之中,听取她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看法、意见和建议,认真加以吸收,并对工作方案进行修改补充。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要站在主导的地位,根据目标内容,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做到: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信任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自主性;关心幼儿,让每一个幼儿的身心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给幼儿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放手让幼儿大胆地思考、探索,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自信自强的品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更好地学习新的幼教信息和幼教科研方法,经常参加以检验为主的技能技巧竞赛,开展示范课、观摩课、练兵课活动,利用假期到外地参观学习,学习归来以点带面,辐射全园,拓宽大家的知识面,提高理论水平,尤其应在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化,自然、社会知识的分解,艺术修养的加强,写作和电化教育能力的提高等薄弱环节上多下功夫,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幼教战线上才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加强民族地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幼师队伍建设,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关系到幼教事业的兴衰。努力做好这项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口素质、满足人民群众对普及幼儿教育和提高保教质量的要求,促进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地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1.以理念创新为先,真正做到理解关心幼儿教师。
首先,要充分认清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重要价值,幼教事业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奠基工程”。其次,要清醒认识少数民族幼儿同样应得到优等教育,少数民族孩子同样也是祖国的花朵,从本质上说,他们与其他孩子别无二致,从小培养教育好他们,是国家的需要,是全社会的责任。其三,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幼教的关心和投入。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充分重视,准确定位,把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摆上应有位置,在幼儿园建设及幼师培养、落实待遇等问题上舍得投入,让“尊师重教”的春风真正在每一所幼儿园驻足。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全社会都来关心幼教、重视幼教、支持幼教,逐步改变对幼儿教育及幼儿教师的偏见。
2.以执行《规程》为要,努力规范民族地区的幼儿园班级设置和教师配置。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班级规模以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便于管理为原则,不宜过大。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三至四周岁)25人,中班(四至五周岁) 30人,大班(五周岁至六或七周岁)35人,混合班30人,学前班不超过40人。同时,民族地区的幼儿园也要根据规定要求配足教师,还要配齐保育员、医务人员、事务人员、炊事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这样,幼儿教师的工作量才能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线上。根据这一要求,一方面,幼儿园要重视自身教室及配套设施等硬件的发展。另一方面,县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幼儿教师的培养和配备,逐步改变民族地区幼师“滥竽充数”的现状。
3.解决幼儿教师的实际困难
以人本关怀为念,切实解除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后顾之忧。广大幼儿老师承受的身体、心理、家庭等诸多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应当经常设身处地地为她们着想,多作换位思考。要经常通过促膝谈心等方式,听取幼儿教师的苦衷,了解她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把握她们的思想脉搏;要有意识地抽出时间走访幼儿教师的家庭,了解她们的生活状况,竭尽所能帮助协调解决日常生活、居住、子女入学等各类困难和问题;要特别关注幼儿教师的身体情况,定期组织体检,在减轻工作负荷的同时,帮助她们及时治疗疾病,保持身体健康;要认真落实国家规定的各种待遇,要通过多方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增加她们的收入,帮助改善生活质量。从而让每一名幼儿老师时时感受到组织上的温暖,挣脱后顾之忧的束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神圣的幼教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的具体实施措施
(一)教育教学工作重在用心
首先,教师要喜欢这个工作,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要有这样的心态。教师喜欢幼儿教育工作才能把自己现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让自己的世界充满了孩子的脚印,让自己的时间都为孩子忙碌。其次,教师要抱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工作,并且用心工作,找寻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找出适合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内容,使每一位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在工作中充满激情,充满活力,会带给你与众不同的感受。再着,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孩子,用心教育每一位孩子,耐心解决孩子们的十万个为什么?对孩子们的教育要多观察,多思考,多帮助,多解决,多与孩子们进行交流,你会发现孩子们身上的许多优点。
例如:在语言课上给孩子们讲故事《三只小猪》,不是把原版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而是把故事进行改编,可以针对班上孩子的不良习惯加以改编,让幼儿通过故事去领会自己错在哪儿,故事内容不能过于成人化,要用幼儿的语言去讲述故事,在幼儿听完后能影响幼儿的生活,使幼儿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只要教师用心进行教育,会有很多故事值得自己去创作,并且得到孩子们的喜欢。
(二)幼儿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着很单纯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但也免不了有着许多的干扰因素影响着教师的工作。首先,来自上级的重视,领导的信任,及社会的肯定。这关系到教师的工作心情和态度,只要教师产生一种懒惰的心态,感觉到很自卑,那么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他都不能发出闪耀之光。所以教师要有平常心,得不到领导的重视也同样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其次,就是所谓的荣誉,只要幼儿教师把握好尺度,就能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赢得微笑,鲜花。
综上所述,解决当前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要求全社会进一步变革思想观念,提高对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按照《纲要》要求认真规范民族地区幼儿园的班级设置和教师配置,幼儿园自身要大力创新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同时,要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及人本关怀,积极提高幼儿教师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保持她们的身心健康。这样,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才能逐步走上正轨,幼儿教育事业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上一篇:教育信息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动画片对幼儿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