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阅美-阅有滋味——议幼儿教育中的阅读指导
发布:2016-09-28
来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专家型”、“研究型”教师,并且明确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幼儿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孩子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正如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郭元祥说过:“教师作为传播人类文化并肩负培养孩子优良心智的特殊群体,实在应该不断地读书。不论是为了灌满自己这桶教育之水,还是为了知识更新的需要,教师读书具有切实而且深远的需要。” 同时阅读促进了孩子的发展,孩子们在阅读中无论是人格、道德,还是理解、表达都会成长着,特别是阅读后的表达,不再让儿童望而生畏了,而是自然而然地由孩子们心里喷涌而出。阅读不仅塑造了儿童88的心灵,还改变着家庭和社区的文化生态,联络着人与人、人与社区的情感,为社区文化注入了健康的元素。
由此可见,读书对于我们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如何让教师、孩子喜欢阅读,让读书成为他们的一种精神享受和生活方式,如何让读书丰盈心灵、丰厚生命底色,让读书伴随着教师、孩子的成长?我们思考并探索着。
一、建立“悦读”乐园,营造书香满校园。
环境不再只是一种背景、一种支持,更是一种活的课程,正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的环境就能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腹有读书气自华,最能致远是书香,“书香”是一种氛围,是一所学校的整体风貌。良好的环境就像无声的教师,无形、深刻且影响持久。因此,我们在建设好阅览室和班级图书角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环境和空间,让每一个空间都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让每个角落都闪烁出熠熠的智慧之光。
1.从物理环境入手,在耳渲目染中享受书香氛围。
(1)走廊文化:各种水果或卡通造型充满童趣的板上,写着一首首的古诗、一个个小故事或宣传的标语,悬挂在幼儿园的楼梯边、门厅里、心愿树上,时不时的激励着我们的读书热情。
(2)橱窗文化:我们每两周更换橱窗,张贴优秀的家教知识和经典故事、文学作品,同时当孩子们有新的作品需要展示的时候,橱窗就是他们做好的守护者。教师和家长每天从此经过,或驻足诵读,或匆匆一瞥,使人或警醒、或振奋、或激励,在悄无声息中感受到书香校园的氛围。
(3)厕所文化:在每天都要去报道的地方张贴一些经典的故事、笑话、散文等,让职工心情愉悦,身心放松,使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不留死角。
2.从心理上去呼应教师感染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充实师生精神生活。
(1)广播文化:我们在幼儿每天来园的半个小时、中午午餐和午睡前后的时间对孩子广播阅读,播放动听的幼儿故事,让孩子享受动物王国的神秘生活,幻想科学的奥秘;播放优美的散文,让孩子在大自然的美丽风景中畅游;播放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孩子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奖励文化:自我们开展读书活动以来,我们在进行各类评比活动中,我们改变以往的奖励方式,幼儿园购买了《新教育之梦》、《好命不如好习惯》、《写在新教育的边上》、《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玫瑰与教育》、《说话到位事半功倍》等,在每本书的扉页分别写上了“只要行动,就有收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等读书名句,赠送给了全体教师,这一举措在幼儿园和教师家庭中产生了很好反响,必将对营造学习氛围产生积级影响。
二、巧用各种阅读方法,激发师生“悦”读愿望。
“走进经典,与大师为伍”是促进师生人生发展和生命成长的最好途径。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师生在阅读中进行高层次的知识体系建构、顺利的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该理论鼓励学习者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创设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让师生在阅读实践中喜欢阅读、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积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巧用各种阅读方法,有利于激发师生的阅读愿望,享受阅读的乐趣;变阅读为“悦”读,从而能够更易于个体的阅读风格的养成、丰厚生命底韵,让师生终身受用不尽。
1.开展各种丰富的阅读方式,激励教师“悦”读的潜能
陶继新先生近年来大声疾呼:用《论语》中内含的教育原理到“学养深厚的于漪”、“恬淡自然的朱永新市长”、“心如止水的杜维明教授”、“腹有诗书的苏静”、“罕见奇才老咪”等读书人物的鲜活实际,焕醒了人们久违的读书欲望。我们也在积极转变教师观念的同时,通过各种方法,激发教师阅读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一方面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教师,使阅读成为“悦”读,真正走进教师迷茫的心灵深处,真正成为教师可贵的精神财富。
(1)支持式阅读―――让教师在自主阅读中愉悦心灵、吸取营养
要培养教师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兴趣是阅读学习最大的动因。为了让教师有书读、爱读书,幼儿园为教师选择了他们喜欢和适合幼儿教师的专业书籍,大力支持和无偿提供教师阅读的素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在购买书的时候,让教师参与其中,如年轻的老师喜欢《新手老师上路》《给幼儿实习生的101条建议》等;班主任老师喜欢《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告诉孩子你真棒》等;骨干教师喜欢《优秀教师的十大标准》《教师的智慧》《做一名有尊严的教师》等;身为母亲的教师喜欢《幼儿教育》《为了孩子》等;只有培养她们对阅读文本的兴趣,产生对阅读文本的亲切感、认同感,才能使她们与作者有强烈感情共鸣意识。对自己喜欢的书越感兴趣,越有读书的激情和乐趣,对书的理解速度就越快,理解能力越强,充分调动了她们阅读的积极性。兴趣性自然会带动教师写作积极性,从而利于各项能力的提高。
(2)互动式阅读―――让教师在交流和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我园定于每月的25日为好书推荐日。在这一天,教师们把自己品尝到的好书推荐给大家,每一个老师都推荐一本曾经感动过自己的书,写上这本书为什么感动我,趣说推荐指数,畅谈推荐理由。一本好书在我们教师的手中挖掘出了许多条推荐的理由,每一条都那么的具有诱惑力。会后各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及教师的推荐,接过老师推荐的或互相交换一本书。大家沉浸在书的海洋中,感受着与书为伴的快乐与幸福,陶醉于一路有书一路香的世界里。
(3)反思式阅读――让教师在回味中“留住瞬间”的精彩点滴。
没有反思的阅读是狭隘,人们越来越重视反思在阅读过程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反思过程是教师所作出的理性思考,是教师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教师和文本进行的心灵的对话,感情的交流、智慧的碰撞、灵魂的问答。它有效地促进了阅读学习的深化,培养了教师的自我学习和评价能力。我们组织教师全园或年龄段进行读书反思交流活动,形式有口头交流的、书面形式或演讲的,教师们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时我们教师自愿报名承担活动,有几次都有我们年轻的教师来主持活动,使教师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每位教师在回味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反思存在不足,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与步骤,勤于阅读、留心观察、自觉修改,在瞬间的精彩中、微小的积累中一步步走向理想。
(4)展示式阅读――让教师在收获中品味阅读的喜悦
把读书自觉地和教育教学研究结合起来,用读书指导实践,用实践深化读书,这样的读书才是最有用的读书。有了实践的深化,使我们的“悦” 读活动更加深入人心;有了展示的平台,我们的阅读活动更加充满乐趣;有了思维的碰撞,我们的“悦” 读活动更具特性;有了阅读的指导,我们教师的阅读智慧犹如雨后的春笋破土而出;有了教学的展示,我们的“悦”读活动更加的丰富多彩。
教育故事、教育诗、读书笔记、论文等文笔写作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投稿、发表、评奖、论坛等多元的展示平台,激励着教师写作的积极性,教师在写作水平上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在收获中成长着、在收获中品味阅读的喜悦。
为了让读书能有效的指导教学实践,我们还搭建了丰富的教学展示舞台。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如何让课堂充满书香味,我们尝试着挖掘优秀的文学作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开展了以“让书香弥漫课堂”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展示评比活动,活动中各年龄段分别围绕着主题:“我爱看书”、“我会看书”,“我喜欢看书”开展了有针对性研讨活动。教学展示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交流碰撞的火花,使我们的“悦”读活动更具动态性。
2.打造绚丽的阅读时空,引领幼儿书海品茗
读书,不仅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还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在对孩子的阅读教学方面,我们不仅传承了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以“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为指导,打破了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积极大胆的进行阅读教学方法的探究、尝试及创新,充分“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前书写的兴趣”。让孩子在动态的“悦”读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1)绘画阅读――在“你说我画”中展开想像的翅膀。这一活动就是为故事绘画插图或以连环画的形式画出故事的插图,让孩子拿起笔来为图书插图。要把插图画好,就必须先把书读好了,这其实还是一个读书比赛。我们大班年龄组开展了为《会游动的小岛》、《聪明的乌龟》、《七彩虾》等故事画插图,中班开展了《彩色奶牛》、《露水蘑菇》等故事,为故事配插图,画画故事的内容。幼儿的绘画作品在家长会及茶香坊社区进行展览,看到孩子们拉着家长的手,一边看着图画,一边在讲故事的场面很受感动,觉得此次活动开展的很成功。不仅提升了孩子的阅读学习能力,还将书香的氛围波及到家庭,扩展到了社区。孩子在初步理解故事、儿歌的基础上进行展示和拓展,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色彩鲜艳的图案,提高的不仅仅是理解的程度,而且是孩子的动脑、动手,发展他们的想像和创造性。
(2)表演阅读――在你读我演中演绎精彩。我们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开设了让孩子读读演演的活动项目,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和幽默的童话故事被老师和孩子翻到了舞台上进行精彩的演绎。如“白雪公主”让我们的老师和孩子演绎了现代版的剧情,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和赞赏。“七色花”、“龟兔赛跑”、“十个爸爸”等一些童话故事通过孩子的自编自演在区域活动中上演了。通过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动作,使孩子对作品有了进一步的解读和欣赏,使学习氛围更浓烈。
(3)经典诵读――在你读我读中感受古诗魅力。每周学一首古诗是课题开展以来,我园中大班幼儿一直坚持的一项活动。我们会在家园联系表中,确定每周二是“我会背古诗”日,根据季节、诗歌的特点等向幼儿每周推荐一首古诗。自从开展此活动以来,教室里经常能听到孩子们诵读古诗的声音,一位小朋友说了一首古诗的题目,其他会背的小朋友就会跟着背起来,不会背的也静静的欣赏着,互相之间形成了一股互学的合力。为了让孩子学习跟多的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推荐古诗时同时将诗意也一块写上,我们鼓励家长与自己的孩子一块背诗、联句、共同为诗配画等。
三、引领家长加入阅读队伍,感受和孩子一起“悦”读的幸福。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家庭环境对幼儿自主阅读行为的影响,努力营造一个有助于促进和扩展幼儿自主阅读的亲子阅读环境。
1、亲子共读。倡导家长在家庭里创设读书氛围,鼓励他们陪同孩子进书店买书、读书,并尽量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与孩子共读一本书,每天陪孩子读一会儿书;每晚为孩子讲一个名人小故事。为了调动孩子读书的积极性,我们将家庭诵读活动与评选“书香家庭”等密切联系,开展“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活动,引导家长参与“亲子共读”,借此推进父母和孩子一起来读书,两代人共同成长。让家庭生活因为有了“亲子共读”而洋溢温馨。
2、家长征文。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教育孩子,父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将活动延伸到家长的群体中去,鼓励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学习型的家庭氛围。我园开展了以“亲亲宝贝家庭”主题征文活动和“好父母征文”活动,受到了家长的热心参与。通过征文活动,让各位家长受益匪浅,不但从中吸收到了优秀的家庭教育经验,也促使自己更加关心自己的孩子,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3、书香家庭:书香校园的营造离不开家庭的密切配合,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幼儿园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共同做好教育工作,让书香走进每一个家庭,我们运用了多种形式评选出 “书香家庭”。“书香家庭”的建设进一步鼓舞了广大教师和家长与书为伴,让书香伴随家长、教师、孩子的共同成长。
4、书香宝宝。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推进我园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讲故事、朗诵诗歌的指导作用,平时在幼儿园里进行了一系列“书香宝宝”的评比活动。如:故事大王评比、小诗人评比、小李白评比等。评比活动中,我们惊喜地看到孩子丰富的知识、聪明的才智和良好的表达表现能力。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它,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它,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书,使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幸福;读书,使我们的思想更成熟、更健康。正如秀洲区教育局张刘祥局长说的:“读书是没有借口的!”沐浴着读书的和煦阳光,憧憬着争创书香校园的美好希望,让教师、孩子与书为伴,与书为友,学会读书,学会赏文,使孩子拥有一个书香浸润的童年,使校园充满书香气息,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及行走方式,孩子在愉悦中体会到了阅读认字的快乐,使全园师生共同成长。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师长成为儿童阅读的点灯人,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快乐阅读,在快乐阅读的引领中共同健康成长。
上一篇:幼儿教育观
下一篇:0-2岁幼儿教育、性格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