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安利的遗骸回国
发布:2016-08-13 13:59
来源:
“八百壮士”壮举震惊中外
1937年10月26日,淞沪会战进入最后阶段,宝山大场防线失守,国民党军队决定全线西撤,命令88师留下一个团进行掩护。26日深夜,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急匆匆的回到团部,他的手上拿着88师师长孙元良的一纸手令,上面命令“524团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这最后一块阵地,就是四行仓库。那时的四行仓库,南面紧挨苏州河,东面是英国、美国控制的公共租界,西面、北面已经被日本军队占领。这幢钢筋水泥建筑占地0.3公顷,宽64米,高25米,最初是4家银行存储贷物的联合仓库,以墙厚楼高、易守难攻著称。一直到27日凌晨3点,从前线撤退到四行仓库参加掩护的共计420人,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对外仍用团的番号称有800人,八百壮士由此得名。
八百壮士获高度肯定
200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称,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总书记的讲话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事迹,大大地鼓舞了当年的国民党抗战老兵和其亲属。率领“八百壮士”殊死搏斗的谢晋元团长的儿子谢继民应邀从上海到京参加纪念活动,他的妻子吴国翠说,总书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包括“八百壮士”在内的国民党抗战部队的贡献,还有台湾在抗战中的历史,非常客观,表现出了对历史的尊重。
英雄遗骨流落他乡
2008年12月23日,搜狐社区网友“天竺道”在搜狐社区上发表了一篇《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八百壮士”遗骨在海外无人问津》的帖子,文中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华人在拉布尔附近偏僻的山坡上,发现数百名中国抗战将士的墓地,其中有包括在1937年10月在上海淞沪战役“四行仓库保卫战”名震中外的“八百壮士”在内国民党军队的将士,以及新四军和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战士。他们在抗战中被日军俘虏,后被遣送至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日军集中营遇难。这些墓地建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由当地的华侨和被盟军解放的中国战俘共同为集中营中死难的战友修建。经过60多年后,由于当地火山频频喷发,当地华侨纷纷移民他地,导致这些中国抗战军人的墓地失去保护,年久失修,破坏严重。
迎接抗日将士遗骸回国活动
2009年3月17日,海峡两岸和谐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任安利在京宣布正式启动“迎接抗日将士遗骸回国活动”,争取在年内完成流落在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抗日将士们遗骸的身份确认,其中包括当年在淞沪战役中保卫上海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遗骨,并力争将将士们的英灵接回祖国,在国内为他们举行隆重的迁葬仪式,让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烈早日叶落归根。此举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互动,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携手推动将流落在海外的抗日将士们的英灵接回祖国,让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烈早日叶落归根,引发两岸舆论和官方的积极关注和支持。
海峡两岸积极合作
在3月17日北京“迎接抗日将士遗骸回国活动”启动仪式上,“八百壮士”团长谢晋元之子谢继民、连长上官志标之子上官百成,分别从上海和台北带来了两地的水和土,在活动现场将来自两岸的水、土融合在一起,交由海峡两岸和谐发展基金会带到巴新祭奠。上官百成说:“希望抗日将士的亡灵能感觉到来自祖国家乡的水土。”
开创海外中国军人遗骸归国第一步
海峡两岸和谐发展基金会发起的“迎接抗日将士遗骸回国活动”开创了搜寻海外中国军人遗骸归国的第一步,引发了而广泛的社会反响,中国将士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的一些不为人知英勇事迹不断被社会所了解及认同。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更多的牺牲抗战将士英灵安置、健在抗战老兵生活等问题的关注。其中,对抗战期间牺牲在缅甸的8万中国远征军遗骨的搜寻工作成为“迎接抗日将士遗骸回国”的又一后续行动。
中国缅甸远征军遗骸回国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入侵缅甸,企图切断滇缅公路。为了保卫滇缅公路,1942年3月,中国政府抽调了10万名精兵组成远征军奔赴缅甸。到达缅甸以后,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但后来因为英军配合不力,远征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
5月上旬,中英军队开始撤退。日军切断了远征军的归国通道,少数战士跟随美国统帅去了印度,大部分战士都在杜聿明将军的带领下走进了野人山,他们准备从那儿绕道回国。野人山位于中印缅交界处,绵延千里,纵深200多公里,山上乔木遮天,终年不见天日,猛兽成群,蚂蝗遍地,传说还有野人出没,当地人把这片方圆数百里的无人区统称为野人山。
6月,数万名疲惫不堪的中国远征军战士走进了野人山,开始了他们的“死亡之旅”。野人山极度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吞噬着一个个刚刚经过浴血奋战的中国士兵的生命。该批中国远征军以10万之众出国,活着离开战场的只是4万多人,而最终穿越野人山回归国境的只有3000多人。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这场战争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至今,仍有6万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散落在缅甸。战争已经结束66年了,在这片飘荡着数万中国军人亡灵的异域,没有人知道,有多少老兵至死都在等待着有人接他们回家。
2011年,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由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云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支持的“忠魂归国”系列活动,终于在7月底至8月中旬在缅甸北部的密支那、西保等地寻找到19位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遗骸,火化后安放在骨灰罐中保存后护送回国。“战友们,你们终于回家了!”腾冲的远征军老兵卢彩文在面对昔日战友的骨灰坛时,几欲泪下。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很多还健在的老兵都赶来迎接忠魂。在他们的心中,70年的时光留下了一道深刻的痕。
任安利:最希望两岸官方军方携手共迎将士遗骸
大公网6月12日讯(记者王宇)“忠魂归国”公益活动今天在云南省腾冲县举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抗日阵亡将士的部分遗骸和24个骨灰罐归葬在云南腾冲。在此背景下,作为民间组织烈士遗骸归国“第一人”的任安利先生做客大公网,讲述多年来他热心支持推动将士遗骸归国活动的心路历程。
任安利曾是一名军人,长期养成的军事素养和爱国情怀使他自然高度关注中国军人遗骸的海外回归一事。2009年的一个契机让任安利更坚定将此作为一项事业。
当年任安利和他的团队海外基金会获得消息,在太平洋上的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有中国军人遗骸,任安利出资数百万投入到两地搜寻当中,在各种纷繁杂芜的线索里,海外基金会找到了众多中国军人遗骸的下落。
2009年海外基金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迎接“抗日将士遗骸回国活动”,开创了搜寻海外中国军人遗骸归国的第一步,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当时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就此成为了继美国、韩国、日本之后第四个重视海外军人遗骸的国家。显然,任安利和他的团队功不可没。
任安利对大公网介绍,除了北京之外,在浙江、湖北等地都举行了类似活动。“我们调查发现,很多将士的籍贯都是湖北,所以当地的反响很热烈。”
让任安利和他的团队意外的是,这件事在台湾引起的反响似乎更大。台湾当局专门按照当地的传统仪式,派遣相关人员到巴布亚新几内亚“招魂”,以告慰中国军人英灵。
一个小插曲是,台湾的中央社在采访报道此事的时候曾质疑任安利的民间身份,任安利对此表示,“这当然是民间活动,但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两岸官方和军方能够携起手来,共同迎接中国军人在海外遗骸归国。”
虽然至今大陆和台湾方面没有在这一问题上“公开携手”,不过6月12日在云南腾冲举办的“忠魂归国”公益活动,让任安利看到了合作的希望——包括云南省台办、统战部等官方人士悉数在缅甸抗日阵亡将士遗骸回归仪式。
“我们注意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把国民党的死难将士作为民族英烈,将其遗骨隆重迎回,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两岸如能共同推进,或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任安利对大公网如此介绍。
谈到今后的工作重点,任安利说他和同事们还会继续在将士遗骸归国上复出辛劳和努力,愿意看到此举能影响到更多民众,更加关注、更多参与。“我们希望让每个中国将士英魂回家!”
上一篇:落叶归根忠魂归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