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落叶归根要转向落地生根

发布:2016-08-13 13:57

来源:

近日,新西兰哈密尔顿市华裔女士被捕事件有了最新进展。当地警方撤销了对李女士的指控,但对其在未经允许坐上他人车辆的行为做出警告。同时,警方表示会安排恰当的时间,让当时的执法警官们和当事人面对面沟通。此外,相关机构会继续对警方行为进行调查。

 

本月初,来新西兰旅游探亲的李女士从超市购物后发现自己的车不见了。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于沟通不畅、情绪激动等原因,她不得不坐上一辆拖车表达不满。然而,其行为最终导致她被警察用手铐“请”进警局。在这一过程中,李女士右手臂严重脱臼,脸部被严重划伤。

 

此事引起当地华人群体的广泛关注。事件折射出华人在适应当地社会时面临的困境,如种族歧视的烙印、语言沟通的障碍、法律知识的缺乏、交流习惯的错位等,再度引起人们的反思。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够获得梦想的生活?”华人王小姐这样表达自己的困惑。她跟随父母到这里已经1年多,如今却还在一个中餐馆打工。她坦言,适应生活“比想象中难”。

 

现状之思

 

如今,亚裔群体已成为新西兰四大人口群之一,并保持着数量的快速增长。其中华人更是继毛利人和欧洲人之后,来到当地的第三个族裔。尽管如此,华人想要真正适应与融入当地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新西兰中华新闻网报道,人权协会一项新的调查显示,尽管在过去5年里新西兰社会对亚裔的态度有所改变,但75%的受访者认为,在新西兰,亚裔是最受歧视的群体。他们很少能在新西兰政府、学校等机构任职。

那么,华人对待新西兰的态度呢?奥克兰大学研究院在2009年到2011年间对90名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移民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中超过94%的绿卡拥有者和超过50%的拥有新西兰公民身份的中国移民,对中国有着更深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分析人士指出,血缘种族的连带感、文化上的亲近感,本来就是华人与祖()国之间一条无形的纽带。如今,中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使得更多的新西兰青年华人倾向于认同这一后盾。

 

未来之路

 

然而,华人身处其他国家,落叶归根的老传统需要继承,落地生根的新传统也同样重要。既然生活在当地,那么无论是硬性的法律条文、规章制度,还是软性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他们都应该悉心了解。因为只有在了解规则的基础上,华人才能够真正地适应环境、尊重他人。

 

其实,一直以来,华人都没有停止过融入主流社会的努力。在经济上,他们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安身养家,也不忘慈善事业。近些年来,每到826日新西兰癌症协会募捐日,华人都会以切身行动支持。2011年基督城地震后,华人向受害者慷慨捐赠,表达哀思。

 

在政治上,华人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去年,华人杨健当选新西兰国会议员,成为“第一个从中国大陆移民新西兰的国家党议员”,创下新西兰华人移民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文化上,华人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当地文化,开展文化交流。今年2月举办的“奥克兰HOWICK春晚暨摄影作品比赛”,这一由当地华人举办的“印象奥克兰”和融入主流活动,即受到了当地民众的广泛参与和一致好评。


相关推荐

上一篇:华侨意外发现揭开历史:600余抗战遗骸乱葬海外

下一篇:回家的路:离家再远变化再大 游子也不忘归家落叶归根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