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医道精髓 献仁术爱心
发布:2016-09-24 16:35
来源:
据了解,“国医大师”是中医药界的最高荣誉,每5年评选一次,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部门共同组织评选并表彰,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
刘尚义,男,汉族,1942年12月出生,贵阳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6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从医50余载至今不辍,为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一批贵州省名中医。他以“穷医道精髓,献仁术爱心”为座右铭,常说“病人远道而来,花这么多时间排队就为了找我看病,如果我止步于此,不求进取,哪里对得起这些病人”。
医道人生
1961年,一个18岁的有志青年远离乡土来到省城贵阳。考入贵阳医学院祖国医学系,后转入新成立的贵阳中医学院,系统学习了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知识,得到黄树曾、方以正、李彦师等医学名家亲炙。又拜入贵州名医葛氏疡科第七代传人赵韵芬门下,尽得赵老真传。从医五十余载,成长为贵州医林领军人物,他就是深受贵州百姓爱戴的刘尚义教授。先后任贵阳中医学院院长、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是第一、二届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中医药学会理事,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疡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临床药物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医疗保险(中药)咨询专家,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疡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二、三、五届贵州省中医学会副会长,第四届全国中医药学会理事。
造福桑梓
刘尚义教授率先提出“引疡入瘤”的诊疗理念,首创“从膜论治”的学术思想,擅治疑难杂症。2011年元旦,大雪纷飞,刘尚义教授接诊一名生命垂危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西医已束手无策,家人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而来。刘尚义教授遵循《黄帝内经》“治痿独取阳明”的古法,用玉竹、石斛养阴生津,重用黄芪培补中气,并加蜈蚣活血化瘀,半月后缓解,半年后痊愈,至今未复发。刘尚义教授强调顾护肾气。某患者常年腹泻,深受其苦,慕名求治。刘尚义教授以“肾主二便”之理用大补阴丸合四神丸化裁,十余剂后,顽疾顿愈。患者感叹道“我这个病二十年,求治医生三十人,你是第三十一个,终于把我治好了”。肿瘤是世界医学的难题之一,现代医学治疗肿瘤多采用手术及放化疗,之后气血阴阳俱损、痰热瘀毒蕴结,刘尚义教授以固本培元、养阴散结、化痰消癥、清热解毒等治疗方法,屡见奇效。2010年一胰头癌患者术后一直服用刘尚义教授汤药,至今健在,仍在岗工作。
刘尚义教授借古开今,膏、丹、丸、散施之临床,方便病家久服常服。尤擅膏剂,其研制的蟾灵膏、固垒膏、龙膏、凤膏、温阳化癥膏、化瘀解凝膏等制剂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好评。他用药讲究量少而力专,汤剂用药常不过九味,却收“四两拨千斤”之效。刘尚义教授造福桑梓,长年坚持坐诊,远近患者辐辏而集,熬夜取号拥堵如市,近十余年来诊治病人27万人次。有病家制印相赠誉其“三指有鬼”。
大医精诚
刘尚义教授常怀大医之心,慨然书言:“医为何物,救死扶伤,德在哪里,菩萨心肠。”志弥坚,术益精。他勤耕不辍,熟谙国医经典,主编倍受海内外青睐的五部医话之一:《南方医话》,其医著、论文颇多,主持课题多项,于临证教益甚深。擅书法,喜治印,练太极,晓戏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并与医理相印证而窥其堂奥,认为“中医是科学,指导用哲学,表述靠文学,辨证论治有美学,全过程充满社会学”。特别推崇张仲景,治印自谓“仲景门徒”,是贵州省第一批名中医、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执教四十余载,培养学生数千人,入门弟子近二十人,部分弟子被评为贵州省名中医、省管专家。刘尚义教授先后获得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等荣誉,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上一篇:凝聚中医精华 传承医道精髓
下一篇:人与自然的相通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