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一种文化 盘点舞蹈中的中国文化精髓
发布:2016-09-26 15:33
来源:
舞剧《牡丹亭》根据明传奇剧改编,就有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的古典舞剧《牡丹亭》、中央芭蕾舞团的现代芭蕾舞剧《牡丹亭》以及金星现代舞团的现代舞剧《中国制造游园惊梦》等多个版本。可以说,这三部都是国内知名舞蹈团体的优秀作品,都用不同的舞蹈形式对《牡丹亭》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演绎。
在这三个版本中,最为尊重原著、运用古典元素最多的,当属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的古典舞剧版本。它不但用精准的艺术语言满足了剧情的需要,同时创造性地再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营造了读书、市井等多个场面,用活泼生动的表现手法,把丰富的故事与情节演绎融入到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之中。在舞台设计上,该剧运用门的一开一合、人物的一进一出构造出了一个颇具立体感的舞台。该剧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整部剧的设计沉稳大气中又透着可爱时尚,使它在展现出古典、浪漫、唯美风格的同时又通俗易懂,与该剧的古典文学原作中所表现的意蕴做到水**融。同一民族的艺术与文学本就一脉相承,因此以中国舞的形式展示我国古典文学作品往往会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以古典文学为蓝本,便需要演员着古装。我国古代的服装飘逸灵动,讲究线条的流畅,这与中国古典舞的“拧、倾、曲、圆”相呼应,形成了强烈的形式美感。古典文学的内涵、中国舞的气韵再配以古装的飘逸,使得作品在美学上达到了由内而外的高度契合。
再来看中央芭蕾舞团的现代芭蕾版本《牡丹亭》,这部舞剧的创新之处在通过分别代表着现实、梦境、古典的三个杜丽娘,着重刻画女主角的内心世界,是通过一种更为抽象的手法来对演绎古典文学进行新的尝试。可见,突破传统并非对传统的摧毁,而是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传统。尽管有所创新,这部舞剧依然没能成为我国原创芭蕾舞剧的经典之作。经典的艺术作品,是因为其内容与形式在审美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具有跨越时空的魅力。芭蕾是追求“开、绷、直、立”的外拓性的艺术,此舞剧的服装是夸张而现代的,而中国文化讲究的是含蓄与和谐,具有内敛性。不同民族的艺术作品在美学情趣上不免相悖,以芭蕾的艺术形式表现我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内涵有诸多障碍,难以造就经典的原创作品。
诚然,芭蕾舞这种与我国传统舞蹈有着较大审美差异的艺术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有其重要的存在价值,对于我国古典舞产生的巨大影响也毋庸置疑,但是我们既不应为了坚持中国化艺术特色而放弃汲取外来艺术形式的丰富元素,也不应为了芭蕾舞在中国的发展而丢弃我国民族传统舞蹈的艺术精髓。作为艺术形式的本质,并非单纯外在美的形式的表现,而是某种特定文化意蕴的载体,与特有的民族文化、民族审美精神息息相关,因此,作为芭蕾舞这种来自于西方的艺术是否能够承载起我国古典名著的重量,是值得商榷的。芭蕾舞在中国的特色化不应走进误区,对于古典文学作品的改编应当选择更易于深刻表现其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上一篇:舞蹈——人体文化的精髓
下一篇:印度舞蹈服装之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