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
发布:2016-09-20 17:00
来源:
2015年5月22日下午,在第22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绿发会”)和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主办的生态文明与绿色经济发展,暨麋鹿回归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在钓鱼台国宾馆举办。
活动邀请到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联合国助理秘书长、《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迪亚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席章新胜出席并做重要发言。中国绿发会理事长胡德平致辞,执行理事长胡昭广主持。
胡德平理事长
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国绿发会成立30年的历程,从(中国绿发会前身)中国麋鹿基金会的创立,到此后的两次更名,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认识变迁。30年前,一个美丽的故事促成了中国麋鹿基金会的成立,时间再追溯到1900年,那时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大肆劫掠,加之永定河泛滥,使北京皇家猎苑中200多头麋鹿消失殆尽。1901年,英国贝福特公爵先后收集了流落到欧洲的18头麋鹿,以半野生方式放养在他的乌邦寺庄园,使这一珍稀物种得以繁衍生息。1985年5月,庄园主人塔维斯托克侯爵为表示中英友好,先后将38头麋鹿和部分赞助资金送给中国。为迎接麋鹿回家,吕正操、钱昌照、包尔汉等同志和国家相关部门支持成立了中国麋鹿基金会。1992年,在联合国巴西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我国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并成为重要履约国。1997年,经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批示,中国麋鹿基金会更名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随着全球经济形式的转变,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已显示其在绿色发展领域的独特的经济价值。发展绿色经济,正在成为我国从现代化经济转型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性经济的基础。为适应时代发展,2009年再次更名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而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经济发展同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应得到人们的关注和共同推动。这也是中国绿发会的职责所在。中国绿发会愿和各方力量一道,推动我国“绿色化”任务进程。
随后,李干杰副部长在发言中回顾了近年来环保部与中国绿发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环境保护方面开展的合作,并对未来政府、NGO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的合作提出了新的希望。
迪亚斯博士和章新胜主席也分别就大会的主题发表了建设性意见。
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共同认识到: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在经历了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经济飞速发展、富裕生活的同时,也感受到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给人类的生存带来的威胁。
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不能过度开发以至于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每当人类对自然界过度开发所造成生态破坏,自然界便会无情的加倍的惩罚人类。
中华民族有着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优良传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这些先辈哲人的箴言,是中华文明五千年长盛不衰的瑰宝。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主席最近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又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目前,生物多样化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中国绿发会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多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绿色经济、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在前进的道路上必会遇到困难和阻力,我们必须要担当起社会的责任,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事业努力工作。
出席活动的还有,英国乌邦寺庄园贝福特公爵代表玛雅•博依德女士、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秦朝英会长、中国绿发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金鉴明院士、甘肃省原副省长、中国绿发会名誉理事长刘恕主席、国家环保部、海洋局、林业局相关领导、保护国际基金会、中华环保联合会、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动物园、北京植物园、自然之友、大连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世界女性未来发展学院、江苏大丰和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及绿色企业代表。
上一篇: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下一篇: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