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慈善新闻报道研究
发布:2016-08-12
来源:
在现在慈善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道路,然而,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历史因素,决定了我国在探索属于自己的慈善事业发展模式上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模式,不可能复制西方国家的做法。西方的慈善事业和宗教密不可分,各大宗教都把慈善事业视为自身发展的一种本职,而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构建,不仅仅在于佛教的慈悲之心,更包含了儒家仁义慈悲思想,还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观。拥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与慈善新闻报道都要体现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那么,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慈善事业该如何去做呢?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时,特别把慈善事业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单独提出。发展慈善事业,是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是缩小社会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慈善事业是促进社会和谐不可缺少的‘一条腿’,而媒体则是慈善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条腿’”。慈善事业作为现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已经成为让财富更加公平合理分配的一种有效途径。中国社会目前恰处于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时期,改革开放导致经济体制和政治制度的变革不可避免的引起了社会结构和体制的变革。资源和权力的重新分配,公民社会的现代慈善需求正逐步兴起,慈善理念和精神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慈善事业也成为维护社会稳定、消除分配不公和促进社会团结的重要手段。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新闻媒体更需要敏锐捕捉贫富差距、社会公平、弱势群体救济机制等社会各阶层普遍关注的问题,紧密牵手慈善事业,以全新的视角和姿态投身于新闻实践,实现超越自我的双赢。慈善事业是一项全社会的公众事业,尤其在我过慈善事业还不完善的当下,如何做好慈善新闻的报道宣传,既是对媒体能力的一个考验,也关乎慈善事业的发展。
作为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作为党和群众的喉舌,媒体对慈善事业的发展和宣传有着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宣传慈善精神、传播慈善文化、鼓励慈善行为、增强公众慈善意识、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是慈善传播基本内容,也是新闻媒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之中必须践行的责任。媒体的舆论支持是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慈善文化的传播的重要推动力。“现代中国慈善事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传统的的政治意识和日渐强力的市场因素架构出了慈善新闻传播的主导性框架,而且和其他因素诸如媒介角色等定位等相互交融、渗透、影响,构成了现实中复杂多变的传播图景。”①在这样的传播结构中,新闻媒体如何进一步提高慈善新闻报道的能力,如何优化慈善新闻的报道发挥更大作用,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充分开发慈善新闻这座富矿,是值得我们一直研究和思考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