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助教在促进本科生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发布:2016-09-22 11:09

来源:



   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高校学科专业改革和本科生扩招,高校本科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而专任教师数量相对不足,高校教学任务异常繁重。为确保本科生教学质量,部分高校通过利用研究生教育资源,完善研究生助教教育机制,对提升本科教育质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


  1 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发展背景


  研究生助教系指高校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完善研究生培养的教学训练,由研究生在完成学业任务的同时,担任一门课程或几门课程的教学助理辅助本科生课程教学。19世纪末,哈佛大学首先创立了研究生助教制度,规定研究生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协助导师做好教学工作。①20世纪初,美国高校逐步制定了相应政策来支持并鼓励研究生参与本科生教学工作,各高校不仅在完善“助教手册”上增加投入,同时还逐步增加学校的助教岗位,开设相关培训课程,锻炼研究生的交流技巧与实践能力。越来越多的研究生走进培训课堂,为未来职业发展做准备。


  近年来,欧洲知名高校中如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等为顺应社会需求、教育形势等的变化,为加强和改进本科教育质量,采取了一系列的变革措施,依托研究生教育和科研项目资源的优势,通过研究生担任助教积极参与本科生教育教学,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生担任助教参与本科生教育教学,不仅可缓解高校教师资源紧张的压力,同时有利于本科生的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及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部分高校的探索和实践证明,科学、有效地依托研究生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将很大程度上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从而促进高校培养“菁英式”优秀人才。②


  2 研究生助教在本科生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及特点


  研究生助教主要协助任课教师进行课题教学的相关准备工作、随堂听课、答疑辅导、批改作业、协助指导教学实验、组织课堂讨论、协助制作和维护课程教学网页以及其它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辅助性工作。研究生参与本科生教学实践,可有机地将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融合在一起,互相促进,开拓思维,从而更好提升本科生的学业兴趣。


  (1)有利于本科生专业兴趣培养。研究生作为学长,对于本科生更多关注的话题较为了解和熟悉,便于沟通与交流。经过本科阶段教育,研究生助教对本专业更为熟悉和了解,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可对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学业、专业思想动态等给予较全面的关心和指导,介绍本学科的发展前景与研究前沿,让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专业,培养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兴趣,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导向。


  (2)有利于提升本科生实践能力与科研素质。以高校临床医学或口腔医学专业为例,在读研究生经历本科、硕士或博士阶段培养,已具有基本的临床实践经验及科研经历,对本专业领域的临床技术、学科前沿已基本熟悉和了解,由其担任助教参与本科生教学和实践,可更好地实施具体指导工作。


  (3)有利于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生助教带领学生参与实践过程中,可较好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本科生通过实验操作,培养了一定的科研思维,有利于本科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除在知识水平和实验能力上有所提升外,实践中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在沟通、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均得到提高,培养了较好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3 研究生助教在本科生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研究生具备相应的学业背景,担任教学助理具有一定的优势。研究生助教在参与“本科生导师制”实现多重指导、提高教学效果与科研能力、协助指导毕业论文等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较好地促进了高校人才培养。


  3.1 对“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的促进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系通过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③研究生助教参与“本科生导师制”,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协助指导本科生,使得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评估等环节实现了多重指导,实现二者的有机衔接。


  参与项目研究与交流为“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教学方式。研究生助教在参与“本科生导师制”过程中,可为本科生制订学习研究计划,培养探索与发现的基本技能和科研素养,在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提高创新思维方面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在提升“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2 对参与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促进


  在学业课程教学方面,研究生助教与学生日常交流、沟通时间与机会较多,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便于将任课教师对学业课程的相关要求及时传达给学生;同时,也便于有针对性地将学生教学课程方面的意见反馈至任课教师,达到“教”、“学”信息传递及时性和有效性。研究生助教与教师、学生间的良好沟通,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又促进了授课教师改进教学模式和更新教学内容,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相长。④


  3.3 对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提高科研能力的促进


  目前,许多高校逐步建立起创新实践活动与课程教学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⑤将科研素质训练和科研活动纳入到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诸如“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开展已成为本科生“必修课”,而相关项目指导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则成为培养质量的关键。研究生助教已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经历,由其承担本科生科研活动的辅助指导,不仅确保了本科生科研指导的及时,也缓解了高校教师短缺的现状;同时,研究生助教在指导实践中,其活跃的科研思维、专业背景及科研方法对提高本科学生的科研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3.4 对毕业论文指导连贯性的促进


  毕业论文是本科阶段学习成果的总结性成果,是反映本科生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对考查学生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⑥但高等教育扩招背景下,指导教师数量不足以及就业形势严峻,学生在完成论文环节不连贯,使得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得不到保证。针对毕业论文阶段的问题,研究生助教可充分发挥优势参与指导,有利于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结构合理的本科生指导小组。毕业论文环节中的文献检索、实验指导、数据分析等具体工作通过研究生助教指导,对细节问题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保障毕业论文指导的实时性,降低因论文指导过程不连贯、不及时而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风险,同时,有效促进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完成环节中实践能力的培养,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目标。


  研究生助教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潜在作用。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完善及本科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研究生担任助教参与本科生的教学与实践,发挥其专业优势促进本科生学业兴趣及综合素质培养,对推动本科生全面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新疆采取一系列人才培养措施

下一篇:音乐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