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放:遏制校园暴力家庭启蒙教育当为重中之重

发布:2016-09-22 11:30

来源: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近期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6月12日 人民网)


  近年来,中小学生欺辱、虐待、围殴同龄同学甚至殴打老师的新闻屡见报道,造成了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引起了社会对校园暴力问题的关注和讨论。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近期校园暴力频繁作出重要批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近年来校园暴力喧嚣尘上,不时见诸于媒体。除了学生间的群殴,集体欺弱,甚至连殴打老师的新闻都出来了。由此可见,校园暴力有持续扩大和高发的态势。而且,校园暴力呈现出低龄化趋势,不但高年级学生涉入,就连低龄学生也卷入其中。这说明校园暴力不仅客观存在,还呈现普遍化态势。因此,尽快采取措施遏制其频发,显然已成为当务之急。


  引发校园暴力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青少年处于发育期,心理不够成熟,自控力差的问题,也有受社会不良倾向的影响,习惯以暴力解决问题的原因;还有网络游戏、影视剧等暴力画面带来的负面效应问题,还可能有家庭影响的因素,如启蒙教育不够,家庭缺少关爱,家庭矛盾传染给孩子,以及一些孩子好奇心强,依靠暴力模仿等等。总之,校园暴力原因复杂,但都是危害校园安全的毒瘤。


  不少人建议:遏制校园暴力,就应该加重处罚肇事者,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这的确是一个办法,但法律是最后的手段,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尤其是对大多数未成年人的学生来说。校园暴力的实施者一般是未成年人,如果都以法律惩罚的方式解决问题,那么,就会伤害一大批心智尚未成熟孩子的成长,把他们都推向了对立面。“攻心为上”还应是首选的良策。除了法律,还应该依靠启蒙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督导、各方疏解、事实感化等多种手段来解决问题。而这当中,启蒙教育最为重要。


  教育孩子走正路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而一谈教育,有人就认为是学校教育,然而,“受教育”这里并非专指接受知识的教育,也包括思想、品德、人格之类的教育。而此类教育也绝非仅在学校进行——家庭教育才是更重要的场所。学校当然要承担好“教书育人”的重任,做该做的一切事情,在遏制学校暴力中起引领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育人的权威、环境等便利,做好育人工作。但是“育人”对未成年来说,家庭教育才最为重要,也最为根本。这也是往往被严重忽视的现实。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校园暴力案中的施暴者多为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如父母打麻将,或在外地打工,或父母对孩子疏于管教,或父母常纵容自己的孩子在外“别吃亏”等。因此,家庭的启蒙教育是重中之重。


  当然,这里并非要搞清楚校园暴力究竟是家庭的责任大一些,还是学校的责任大一些,而是要强调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其实,孩子们的启蒙教育都在家庭,都是父母在教育。家庭才是教育的起点,也是重中之重。而学校则是学生入学后预防校园暴力的主阵地。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乃至社会,在遏制校园暴力上要形成合力。但还是要特别强调家庭启蒙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因为那是最重要的防患于未然的根本。


  在校园暴力较为频繁的时候,李克强总理直接以指令的形式要求教育部要会同相关部门遏制校园暴力频发,这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的,也证明高层在遏制校园暴力上的决心。不过,虽然遏制“校园暴力”的措施中家庭启蒙教育当为“重中之重”,但要从根本上遏制校园暴力,还是要依靠多管齐下,即家庭启蒙、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帮扶、法律的跟进等。而无论如何,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一定要承担起为自己的家庭、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心智健全、明辨善恶、知礼守规的孩子的重任来。家庭启蒙教育这一关不过,拿到学校再接受教育,恐怕是很难矫正的。


相关推荐

上一篇:李大钊同志对天津青年的启蒙教育

下一篇:泸州:启蒙教育让孩子感受成长的幸福快乐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