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百年老店梦续富春 

发布:2016-08-09 16:03

来源:

厚重的历史与灵活的机制嫁接,将创造出怎样的局面?富春控股集团入股张小泉之后,将

在杭州周边征地300-500亩,建立一个以“张小泉”为龙头的五金产业园区;并通过35年的时间,力争在地级市开办300-500家“张小泉”专卖店。 

  去年1121日,杭州新新饭店。 

  上海浙江商会副会长、富春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国标和张小泉集团董事长丁成红正式签署《杭州张小泉集团增资扩股协议》,这标志着张小泉集团第二次改制成功,这家拥有35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则正式成为富春控股集团旗下的子公司。 

  签约仪式完成后,富春集团一度非常低调,不愿接受记者采访,亦未对外发布任何消息。因此,这一民营企业对国有老字号的收购案,显得有些神秘色彩。 

  据了解,签约后不久,张国标即带领张小泉集团中高层管理者到上海双立人公司、广州等国内知名刀剪五金公司考察调研,并带领员工参观学习美特斯·邦威的现代管理营销战略。 

  2008123日,浙江省人民大会堂。 

  “张小泉爱心基金成立仪式暨集团新年团拜会”正在热火朝天进行。这是张国标第一次以张小泉集团董事长的身份正式在公众面前露面。在会上,张国标以个人名义向基金会捐赠50万元。 

  会上,张小泉的老员工将一只大大的米老鼠送给了张国标,预示着鼠年将有一个新的开始。张国标恰好属鼠,他开心地接过员工的礼物,称自己是张小泉的“新人”。 

  在这样一个新旧的交接口,新老之间,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份礼物,还有一份期待和盼望。   有关报道显示,此次富春集团斥资1.2亿元左右,以增资扩股和收购张小泉集团职工持股会所持股权的方式,获得了张小泉集团70%多的股份。国资身份的杭州市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25%(此轮改制前持股13%)。这次增资,使得张小泉集团的注册资本扩大一倍。   张小泉欲走向何方?对于众多亟待发展的老字号品牌而言,是否能找到自我突破的新路途? 

  老字号寻找新体制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张小泉剪刀,是知名的老字号品牌。“快似风走润如油,钢铁分明品种稠。裁剪江山成锦绣,杭州何止如并州。”这是著名剧作家田汉1966年参观张小泉剪刀厂时写下的一首赞美诗。 

  “张小泉”剪刀在乾隆年间被列为贡品,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二等奖,新中国三次全国评比均获第一名。权威部门统计,张小泉品牌价值高达4.31亿元。   虽然拥有辉煌的过去,在今天,诸多老字号品牌却走入发展的困境。 

  据了解,1990年以来,由国家商业主管部门评定的中华老字号只有1600多家,仅相当于建国初期老字号总数的10%。现在,即使这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也多数经营出现危机,其中70%经营十分困难,20%勉强维持经营,只有10%蓬勃发展。 

  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今能留下来的老字号大多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风雨,它们能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到了今天,面对越来越好的发展环境,为何却止步不前?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成为趋势。而老字号多以手工工艺取胜,在讲究量产、量化的今天,失去了“量”的优势。不断涌现的新的消费需求,则一再打击着老字号不够迅速的创新能力。而最根本的问题,仍是体制问题。   改制前,记者曾前往张小泉采访,发现由于机制束缚,企业在产品研发、品牌推广等方面相对滞后。不仅如此,在现代化生产的冲击下,许多原本精髓的手工工艺和技术也正在逐步流失。2007年,张小泉产量2975.85万把,销售收入9561.3万元,上交利税757万元。   “制约发展还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比如人才、体制、资金等等,最核心的问题还是权责不明。”杭州著名老字号化妆品品牌孔凤春而今的当家人江宏波也曾告诉记者。   2006年,中国品牌研究员曾公布“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在这“百强”中,几乎全为民营企业或者股份制企业,只有为国有独资。 

  看来,老字号要找回曾经的活力与辉煌,必须找到新的体制。作为老字号大省的浙江,同时也是民营经济的大省,老字号与民营经济的结合,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借老字号打造百年企业 

  在“张小泉爱心基金成立仪式暨集团新年团拜会”上,当着全体员工的面,新任董事长张国标承诺了三件事情:其一,一定会把张小泉的先进生产基地建好,完成整体搬迁事宜;其二,一定会把剪刀博物馆办好,把张小泉的技艺发扬光大;其三,一定会把张小泉做强做大,成为国际一流的刀剪生产基地。 

  承诺的背后,张小泉人最关心的,恐怕还有将来职工的长远发展问题。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据了解,此次改制前,由于股权过于分散,导致企业在风险决策时难以统一意见、决策效率低下、经常错失商机,而这次改制有望解决这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不利于维护股东和员工长远利益的问题。 

  富春控股集团入股张小泉之后,将在杭州周边征地300-500亩,建立一个以“张小泉”为龙头的五金产业园区。按规划,张小泉将通过35年的时间,力争在地级市开发300-500家门店,并通过上市进入资本市场。 

  去年,第一家老字号企业全聚德的上市,无疑成为老字号企业谋取发展的最新标杆。老字号也可进入资本市场,让众多徘徊不前的老字号品牌兴奋不已,似乎看到了前景和曙光。   对于富春控股集团而言,其现实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作为一家拥有10年历史的企业,富春集团的业务涉及建材、港口、物流及房地产,2007年销售额26亿元。 

  “随着企业的发展,我越来越感到,目前我们的产业太依赖大自然资源,太依赖于城市建设提供的机会。这些行业随着政策的调整、资源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富春的宗旨是要做‘百年老店’,因而必然关注人类永远需求、行业永远朝阳的产业。”张国标这一番话透露了其收购张小泉的良苦用心。 

  如果做一个回顾,我们会发现,近几年,浙商对老字号颇为垂青。2005年,上海“张小泉”(刀剪总店)被义乌民营财团并购。浙商蒋贤云收购黑龙江的“老字号”秋林公司。华立集团入主武汉有着360年历史的知名药店品牌“叶开泰”;嵊州大鹏茶业有限公司收购安徽“祁门红茶”„„而同方控股也一度积极参与天津狗不理包子店的收购,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也显示出浙商对老字号的偏爱。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许多浙商在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后,不约而同地寻找能够持续发展的路径。从过去的机会主义、赚快钱的方式中走出来,期待能把自己的企业做成真正的“百年老店”。 

  厚重的历史与灵活的机制嫁接,将创造出怎样的局面?


相关推荐

上一篇:第一篇

下一篇:“亨得利”:从钟表店到名表店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