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呈远:中欧关系路漫修远 发展前景海阔天空
发布:2016-09-10 09:05
来源:
日新网讯(记者吴晗 实习记者王睿瑾 孟玉杰报道)中欧合作伙伴关系自1975年建交以来于今步入“不惑”之年,在斗抗中发展的两国合作日益密切,促使多极化局势不断加深,也为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2015年9月23日19:00,前驻欧盟使团团长、中国人民外交协会理事关呈远做客我校第413期孔目湖讲坛,以自身丰富外交经验给在座学生带来一场名为“中欧关系在全球战略中的意义”的精彩讲座。
剖析欧盟竞争力 多面证其“优绩股”
“怎样正确认识欧洲与欧盟?”讲座伊始,关呈远先生便抛出这个问题。随后从经济、政治、发展历程三大主题细致剖析了欧盟这支“优绩股”。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7万亿多美元。但是,按统计学方法计算,欧盟才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以20万亿总额超过美国。“欧盟是世界上最发达、工业化水平高、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地区经济组织,其经济实力足以超过任何一个国家。”关先生如是说道。经济实力雄厚壮大,政治地位同样不可小觑。
在此,关先生列举了两个例子进行形象解说。七国集团是主要工业国家会晤和讨论政策的论坛,成员国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俄罗斯于1997年加入后于2014年被排除)。但在此七国首脑会议的合影中,却出现了9个人,其中两个是欧盟代表。在对待伊朗核问题上,“6+1”(5个理事国+德国)对话机制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不论是对话成立时还是机制存在后,都有着欧盟的身影,欧盟的周旋与协调使得伊朗核问题取得重大进展。欧盟的政治地位窥一斑而见全豹,不管是地区问题还是热点纠纷,欧盟都有着重要地位和极大发言权。自1952年欧洲六国成立煤钢共同体至今,已由范围小、合作少的共同体发展成为拥有28个成员国的政治、经济、防务、外交一体化的地区合作组织,欧洲一半以上国家加入了欧盟(欧洲一共有43个国家和一个地区)。足以见得,欧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是一支不断成长且远景尚佳的“优绩股”。
和平合作欧盟意 鼎力支持中国情
一战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将欧洲绑上了它的“战车”,曾一度唯美国马首是瞻。但随着欧洲实力的恢复和发展,政治思想开始趋于独立,不再甘心充当美国的“马前卒”,望于多极化格局中占得一席之位。这不仅是美国独霸提出的强有力挑战,也为中国与其的合作提供了可能。邓小平早就作出判断:“不要把美国和欧洲看成铁板,虽然中欧的矛盾会一直存在,但是合作的可能也不会消失,中国还是可以和欧洲合作,利用欧洲的资源。”其实,欧盟和中国在政治上有着高度的默契。欧盟曾强调要实现全球治理,反对美国一超独霸,这与中国多极化的主张不谋而合。即使双方意识形态相互对立,但欧盟对中国的态度并不与美国一样坚决反华,也不像日本一样竭力抑制中国发展。在“64风波”中,中国面临着西方各国的制裁与打压,但欧盟仍与中国保持科技合作关系。
面对南海问题,欧盟表示并无野心,也不和其他国联合打压逼迫中国。中国广阔的市场吸引着欧盟,同样,欧盟的友好与强大也被中国所看好。关先生曾不止一次提到:“只要拉住稳住欧洲,就可以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推动全球多极化格局的发展。欧洲如果出现问题,中国也会地动山摇。”欧盟对中国友好以待,中国在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和难民潮中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使得欧盟心存感激,而且中国是最先最坚决支持欧洲独立自强的国家。种种都为中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夯实良好的基础。
不惑之交现双赢 以柔克刚持发展
从1998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到2003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欧关系实现了三级跳。在双方共同努力下,经贸关系不断提升,战略合作持续加强,人文交流方兴未艾,三大支柱明确构建,中欧双方已成为彼此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在长达40年的合作进程中,中欧双方可谓实现了互利共赢。为摆脱对美国GPS的依赖,欧洲与中国分别实行了“伽利略计划”和“北斗计划”,中欧共同申请了导航利用波段,而此段位靠近美国,成功将美国干扰中国导航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为此美国向欧盟施压企图让中国撤出,但鉴于双方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且加上中方的坚决斗争,终使美国的美好愿望破产。这一计划的成功实施对我国经济、国防意义重大,也将给我国带来巨大利益。而在“热河聚变”项目中,日本曾强烈要求将总部建于日本,但中国坚决反对,最终在中国支持下,总部建在了欧洲,这使得欧洲在聚变研究领域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双方合作以达共赢的例子比比皆是。
关先生这样讲道:“欧盟除成员国外,还有许多候选国(想加入欧盟的国家)、联系国、伙伴国和前殖民地国,所以欧盟不是28个国家,也不是30、40个,而是有50、60个。如果这50、60个国家在投票时有所节制,即使弃权,那在中美对抗中对中国而言也是有太大的好处了。”中欧虽然斗争尖锐,意识形态矛盾颇多,但是中国绝对不能放弃欧盟这一合作伙伴,要深入耐心地做工作,最大限度发展经贸关系来抵消政治斗争,对欧洲要“斗而不捧”,充分利用外交智慧把握好度,发挥传统文化软实力作用潜移默化,让中欧关系细水长流。“外交不是一味的强硬,而是要以柔克刚,进退有度。”关先生如是道。
讲座最后,关呈远先生耐心回答了同学提出的问题,并用法语向在座学生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