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乡愁:华人为买1斤绿豆跑遍伦敦

发布:2016-09-14 11:26

来源:



每逢佳节思乡味


中国人对食物怀有特殊的情感,它们不仅贯穿于日常的蒸煎煮炸和柴米油盐之间,也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之中。食物对于远离故乡的海外游子而言,绝不仅是果腹之需和口欲之欢,它更是华侨华人寄托乡愁的重要媒介。


祖籍山东的李先生,如今已旅居美国多年,每年春节他总会做一桌子鲁菜。谈到最怀念的家乡味道,李先生说:“在美国总会想起母亲做的煎饼蘸酱卷大葱,每年春节也只有吃到韭菜馅饺子才感觉算是真正过年。”


每至传统佳节,海外华人情思愈浓,他们往往通过精心准备的美食,来化解思乡情愫。祖籍晋江的朱先生,上世纪70年代就到菲律宾谋生,但离开故土的时间越久,他对传统习俗的情结越深。每年清明,他都会在自家佛台上点清香,并仿效晋江老家的习俗,用面粉烙薄饼,包上花生末儿、浒苔或胡萝卜、肉丝等做成“润饼菜”,以寄托乡情。


异国暖心解乡愁


对于每一个离开故土的华侨华人而言,也许可能遗忘故土的人和事,但舌头和胃却让他们难以忘记家乡菜和故乡味。过去,许多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每每回国探亲总会带走很多家乡土特产:鱼酱、辣白菜、地瓜箍……沉甸甸的都是乡思。如今,伴随着“电子商务”席卷全球,在家中网购成为海外华侨华人品尝家乡味的新选择。


“虽然罗马有很多中国超市,但中国口味的食品还很有限,现在从网上买家乡特产方便多了。我爱吃的老道外的扒肉、秋林的红肠、阿香婆辣酱都很容易买到。而网购不仅能解馋打牙祭,也拉近了我与家乡的距离。”在罗马生活的小王如是说。


除了网购外,华侨华人也把故乡美食带到了海外,无论是去中餐馆享用美食,还是在家中潜心研究传统食谱,为的都是满足“思乡”的味蕾。纽约的肉夹馍和凉皮、日本的全聚德烤鸭、法国的川菜馆都让旅居异乡的华侨华人尝到家乡的美味。而不少退休在家的居英华人为找回熟悉的味道,可谓“不遗余力”,他们会为买一斤绿豆面跑遍伦敦,也会为酿一缸合格的泡菜在家中守候一天调试温度。


相关推荐

上一篇:拳拳赤子心 造福桑梓情 ——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国的三大贡献

下一篇:世界眼光 互联互通 讲好广东故事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