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校长论坛在青岛召开

发布:2016-09-10 16:50

来源:



    新华网山东频道10月26日电(苏万明、孙振)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涉海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在日前于山东青岛召开的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之校长论坛上,共同研讨海洋高等教育的国际间合作路径。


    原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说,海洋为人类创造福祉的同时,也不断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各涉海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国际组织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共同探讨加强合作的途径,无疑是对解决人类所面临挑战的重要举措。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在致辞中表示,对外开放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更加重要。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利于相互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汇聚全球优质的智力资源,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提升前沿研究水平,促进文化交流、交融,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张大良概括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宏观发展的走向:一是中国高等教育正步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新阶段;二是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三是加强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努力把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四是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把这作为推进改革、闯入前沿和提高质量的重要抓手;五是中国政府要继续加大力度,重点建设一批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学科。


    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陈越在论坛上表示,涉海院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政府及相关机构要给与更多的关注,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国家海洋局有责任来促进我国海洋事业进一步发展。


    据了解,这届论坛以“面向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联盟”为主题,是中国海洋大学9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在论坛上,来自国内外十余所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负责人从人类海洋事业发展的需求及问题入手,围绕海洋人才培养与海洋未来发展,结合各自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及地缘特色,分别从海洋资源管理、海洋精英人才培养、跨学科海洋研究和海洋领域的全球协作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研讨,提出了许多前瞻性、战略性的创新见解。部分院校或机构的校长、负责人,还对各自单位的情况及重点研究领域进行了介绍。


    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在闭幕致辞中表示,中国海洋大学在原始创新能力、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大学都还有较大差距,远远不能满足中国海洋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高校间国际合作,包括共同实施观测计划、建立联合实验室和合作开展研究项目等。最后他倡议世界各涉海大学和机构携起手来相互借鉴、相互支持,共同努力提高海洋高等教育的水平,为和谐海洋汇天下英才,以此造福全人类。


相关推荐

上一篇:国际种子科学技术现状与发展前景

下一篇: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