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种子科学技术现状与发展前景

发布:2016-09-10 16:49

来源:



国际上现有的蔬菜研究中心主要包括位于台湾三华的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以及位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种子生物技术中心。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有3个分支机构,分别位于非洲、亚洲和东南亚,他们工作的重点是通过育种改良蔬菜作物;加州大学种子生物技术中心的研究领域则主要涉及育种手段、独特性状、种子质量和技术以及种子商业化和共存性等方面。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国际上现有蔬菜研究中心的工作重点均为育种研究,因此,建立国际蔬菜种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的目的,是希望与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和加州大学种子生物技术中心的研究活动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促进国际蔬菜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品种发展趋势

以美国玉米品种为例,在1930年以前,美国玉米产量一直停滞不前,1930年杂交玉米品种开始使用后,因产量明显高于普通玉米品种,所以在1960年后,杂交玉米品种的推广面积达到95%由此,杂交种开创了一个新的种子市场和种子产业。此后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种子在2000年后开始迅速增加,目前在所有主要的农作物中都有应用。在蔬菜品种的发展历程中,也呈现类似的发展趋势。

植物新品种保护法的影响

美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自1970年起颁布实施,它的颁布实施对企业育种和私有品种的育种研发产生了重大影响,致使公共育种项目减少,而私有育种项目增加。与此同时,基因纯度(品种纯度)检验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

新品种保护法大大刺激了企业育种和私人育种研究项目的增加,申请受保护的品种越来越多。到2 0 0 0年,由于转基因品种投入市场,申请受保护的品种更是急剧上升。据统计,在对所有农作物的育种研究中,企业对玉米、水果、蔬菜等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的研究比例大大高于公共育种机构,也就是说企业育种主要考虑效益和利润,而公共育种则主要侧重基础性研究。

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种子非常重要,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新技术、新产品的载体。种子产业在过去的25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必须通过积极创新紧跟其发展,否则就会被淘汰。目前种子产业面临以下发展趋势:(1)随着单粒种子生产成本的增加,用户对其效益的期待值也将随之增加;(2)伴随种子产业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企业兼并将会造成研究项目的集中;(3)受商业化的驱动,更多应用型的研究项目将会开展;(4)由于种子库存量的增加,将急需发展新的种子质量控制技术;(5)随着种子科研和培训需求的增加,还会建立更多国际性种子合作机构和组织。


相关推荐

上一篇:关于深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意见

下一篇: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校长论坛在青岛召开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