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的葬礼风俗

发布:2016-09-26 10:04

来源:

  水族对待死者的丧葬保留了较多的、全面的原始信仰和迷信鬼魂的活动,其丧葬过程、形式、礼仪、禁忌都比较繁杂。


  除非正常死亡,一律实行火葬,不准埋入公共墓地外,一般都实行土葬,突出特殊者则为石棺墓。丧葬程序可分为报丧、入殓、开挖安葬、立碑和除服等。


  ① 报丧:


  水语称“报亥”。死者落气要放炮三响,向四邻亲戚报丧,族中人闻讯自觉前来商议治丧事宜。与此同时间水书先生报丧,请水书先生择日安葬。


  ② 入棺:


  水族称“和枚”。对死者进行梳洗清理。按规定放入随葬物品,将死者床铺的旧衣烂物通通烧掉,称此举为“刀恨”,意思是烧老窝,有利于消毒杀菌。


  ③ 停棺:


  有的放置在堂屋或屋檐下,更多的则是在村寨附近或野外,甚至就在选择好的安葬点旁。


  ④ 安葬:


  水族安葬分便葬(不举办吊丧仪式即行埋葬)、急葬(因某种原因来不及筹备开追悼会,先入土安葬,过后再作计议)、浅葬(因所选择日子尚不完美,待好的吉日再完全入土深葬)、深葬(一次性下棺入穴, 再不移动或修整)四种形式。


  ⑤ 除服:


  是死者入土3年后丧家举行的一种仪式。届时杀鸡祭祀,然后把供死者的香亭、牌位、堂祭、门联等物一概焚烧,并把孝帕在香烟上熏飘几圈,宣告孝期结束。


  ⑥ 立碑:


  从文字形式看有无字碑墓、水书碑墓和汉书碑墓。无论是水书碑还是汉书碑,均述墓主生卒 年月和立碑人、时间,也有请人撰写长篇墓志铭为死者歌功颂德的。


  ⑦ 吊丧:


  水族丧葬期间,要举行吊丧仪式,水语叫“开挖”,其规模依家境而定可大可小。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今水族丧葬习俗有了许多变化,迷信内容大大减少,仪式也日趋简化。


  二、水族的殡葬文化:


  1. 刀恨:


  意是烧老窝。成人死后,便将其垫床的稻草、稿荐、穿过的旧衣物等搬到寨边焚烧,让烟火神将其用物赐予其享用。留用的衣物,也要拿到火上去熏一下。这样就算亡人了结了凡间的烟火,并且不遗留不吉利的东西给后人。


  2. 开控:


  是水族的祭悼活动,亦称“或控”水族祭拜祖先,很重视葬仪,只要财力略能支撑,都要尽力举办开控。开控的规模以财力的薄厚分为控低、控胜、控劳、控腊等四种。控低、控胜的规模不很大,多为一般人家举行。控劳、控腊是祭悼活动,其活动的规模和祭悼仪式威大繁复,多位富户之家举办,特别是在清代中叶,少数巨富之家常常举办控腊。旧时的控腊、控劳,在客观上起了推动水族地区 汇集民族古歌、发展纸扎工艺和墓碑雕刻工艺的作用。


  3. 屯亥:


  是水族最隆重的停棺悼葬仪式。旧时,富豪之家办丧事,在离丧期不远时,要举行大型得悼葬活动,即停棺于中堂,依亡灵岁数分别取三、五、七或九面铜鼓悬吊,配以锣、钹,以点击的鸣音为节,昼夜鸣击(铜鼓不用共鸣的木桶)。水族崇尚铜鼓,认为它是祖传神器,其响声可惊动神仙、海龙。鸣鼓能使神仙来给亡灵安慰和引路。亡者可上天成仙或入海成龙。另外,还请歌手厂吊丧歌。歌 手分主歌手和付歌手,有的还请声纳吹奏。


  4. 布亥:


  也是水族的丧俗,这种形势是在亡人未到葬期祭停棺在堂中,灵前摆着鱼、豆腐、和酒饭等祭品,焚香烧纸。请人来“布亥”。“布亥”者要熟悉水族社会和家庭和发展历史,而这些多为水书先生。布亥着虔诚的吟唱着。念词回顾组原迁徙的过程,并叙述亡人得胜平缉私后的安葬情况。祝愿亡人“如海禁龙、入潭变成鲛”,祝愿亡灵依照先祖超江上来的路径,顺流回归“老家”为了渲染气分,有的还以 锣、鼓伴奏。若吟唱的时期中吟唱的人还分为主师和副师。布亥是庄严肃穆,既是哀悼亡人,又是传播 水族社会历史知识的重要机会。


  5. 浅葬:


  是水族的又种葬俗。引水族从奉多神。家有丧事要水书先生择吉日下葬。若葬期遥远或山向不吉利而棺木又不能旧停在家中,边举行浅葬。其原则是让棺木不完全与穴位的泥土粘靠,过去多用两根木条垫底,近二十年多一木板或衫木皮紧贴棺木一侧,在以土覆盖垒坟。这样人们认为可以避免葬日或山向所带来得凶煞,待到吉日良时,就开坟将其趁垫的木条及木版、衫木皮等抽出,让棺木落土 深葬。


  6. 单亥:


  是水族的又一种丧俗。意是守丧。大致有两种形式,一是刚断气没入殓的守尸,主要是等待入殓吉时或等候某正头亲戚来想遗体告别。为避免亡灵作祟严防黑猫跨过尸体;二是停棺与堂中待丧日的守葬。守丧、停尸时,邻里都主动的来帮助。为消除悲哀沉痛的气氛,人们通宵达旦的谈古论今,还举行顶杠、反杠等体育活动。安葬后的数日间,人们依旧如此来相聚一分单孝家的悲哀。


  7. 报亥:


  也称报代,即报丧,是水族的一种丧葬习俗。在成年人死亡,根据其亲戚的主次远近及时派人去报丧,女丧一般要等舅舅来验尸之后才能入殓。报丧的目的有:一、让亲戚知道噩耗,并未制 丧做好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准备。二是让有血缘关系的人共同祭掌哀悼。


  8. 和枚:


  以为敛丧。也是水族的丧俗,是将亡人服坐于末罗之上,不让脚着地,从上倒下用熟水擦洗,为其穿寿衣,所有穿戴的物品都不能着地。若掉到地上者不能用,令换新的。否则,认为亡灵收不到。寿衣厂采用白青兰三色,以单数装殓。余下的则作为垫物放在亡灵的身边。亡灵的手中或口中,有的还放一小片银子,是亡灵在回归故土的路途中作买水钱。连丧的全过程中,忌呼喊活人的姓名,以 防亡灵将活人的魂灵勾走。


  9. 深葬:


  是水族的又一葬俗。水族崇尚多神,崇拜祖先,后葬仪。深葬是丧葬的最后活动,有两种形式:一是山向和葬时都如愿,一次开六棺木全部落土,以后不便作更动;二是山向及葬日记本可以,只存在局部的凶煞,可能招致些祸患,于是就以木条木板等隔垫棺木,使其不完全落土,等到吉日,再将垫隔的木条、木板抽出,加盖泥土垒坟,隆重的祭悼活动往往是再深葬时举行。


  10. 假葬:


  水族的一种习俗。因为水族崇拜祖先,厚葬礼,家有丧事要请水书先生则吉日下葬。若一时难择上葬日,而往后又要举行隆重的葬礼,于是就先选择一个日子来假葬。假葬的方式是棺木停于正躺之中,挖一土饼置于棺上,有的则用木板为主棺木四周,再挑来十几担泥土覆盖。这样,丧家依旧要忌荤(不忌水产鱼虾类),而同族的的人则可开荤。解放后。假葬遗恨少见了。其实,水族的浅葬 不完全落土,依旧是一种假葬。现在多用浅葬类的假葬。


  11. 石棺墓:


  是水族的墓葬。也称石板墓,墓室用雕凿的青石板、石柱、石条垒成长方体,大多分两三层。地层埋入土中,置放棺墓,上中层露出土表二点五米左右,用以存放简易的殉葬物或坐装饰。这是古越人竿拦住房在墓葬方面的表现。早期石棺墓多数清代前期墓葬,工艺较粗糙,墓碑没有铭文,只可又水族人物衣着、头饰花平等浅浮雕。晚期石墓不仅打磨光滑、工艺精细、而且有铭文大多数墓棺的上中层都竖有雕刻图案的石柱,幕厚四壁均有整块大青石刻图案组装。可有狩猎、骑马作战、牧牛、人物出行、狮子、龙、麒麟、牛羊、仙鹤花草等图案。石刻多为浅浮雕,想象丰富,构图精巧,形势逼真 。


  12. 放纸船:


  是水族的丧葬习俗。成人过世,为使亡魂能使顺利返回祖先故地,有些地方就编折一个小船,用菜油摸浸后将亡人的灵牌和几粒大米置于船内,举到溪边焚烧,任其随水往下游。水族系 我国南方古代越人的后人。


  13. 南待宇:


  水族译音,意为屋檐下的肉。在“开控”期间,凡亡人为入团葬,所杀的牲口成为“南待宇”,凡是与孝家统一血缘家庭的人都不能粘腥,更不能吃这种肉,谁违背吃了,舆论会施加压力,认为今后或招致气祸大患,五官残缺或早丧,这与祭荤吃素祭祖是一致的。既要表示对人的尊敬,也是维持和巩固统一血缘家庭的重要方式。因此将“南待宇”引申为同一血缘氏族家庭。若某人去相亲,直到女 方是同一血缘家族,数禁婚对象,常说:“南待宇勒!动不得!”


  14. 调布亥:


  是水族得悼丧歌。调布亥有三千行,叙述水族社会历史的概貌和家族发展的情况,同时结合亡人生平祭丧失处理情况编歌读念。其间,最夙愿族迁徙的重要部分,并且每一段的开头或结尾都习惯采用“公在等鸡叫,奶在等天亮、朔江上,过河来”或“公不能住了,朔河上;公不能住了,过江来”等句式;还叙述迁徙中于其他部落举行“水过河点火”、“捕鱼比赛”、“呼唤山岗求回声”的斗志的情况 。调布亥时研究水族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15. 倒坛葬:


  也称“倒缸葬”,是水族的葬俗。水族认为麻风病故者祭难产死亡的产妇,其不吉利的阴灵会遗传后世,因此,将人火化,取其骨盛入坛中或土缸中,在用以打土缸倒扣罩住其口,使之封闭。麻风病亡者骨灰要举到偏僻低洼或终年不干涸的烂泥中安葬;难产的亡故女性要抬到远离村寨的的僻静山洼一代安葬。民间认为如此安葬科杜绝类似病换传世。解放后,难产亡故的妇女多改用棺墓土葬 ,为消除顾虑,有的在请鬼师念趋邪符。


  16. 亩腊低:


  水族葬俗。因搬每个村寨多有一片共有寨地“亩腊低”专门按赞福岁以下夭折的小孩。一把不用棺墓。多以木板拼成方盒,不则时日方位,出殡多位凌晨或夜幕,不祭典,不扫墓,目的多值 有枫木或绿竹。


  三、黔东南水族的丧葬习俗:


  黔东南水族实行木棺土葬。有三种安葬形式:


  一。 是随死随葬,就是不择时日随时安葬。这种情况一 般是死者死时的日子不好或家庭贫苦所采取的,但不能当天下葬。


  二。 是择日安葬,即人死后,查阅水书 直到有适宜安葬的好日子,才出殡安葬。这实际也是一种停棺待葬的形式,只是所停放的时间不长。


  三。 是停棺待葬。夏秋两季死者多实行停棺待葬,到秋收以后再择日安葬。其主要原因是夏秋为农忙季节,来帮忙的人少,参加葬礼的亲戚也少,另外丧葬耗资巨大,秋后才有足够的粮食。


  停棺有室内停棺和野外停棺两种,野外停棺还要搭棚以避风雨。需要停棺待葬的,先在棺内装约2-5寸厚草木灰,再入殓,防止尸体臭气散发。


  对正常死亡者,要经过报丧、入殓、择吉、祭悼、出殡、安葬、除服几个丧葬程序,历时三年以上。


  报丧:老人落气,主家鸣放铁炮或燃放鞭炮或烧掉死者的旧衣物以向寨人宣告家中有丧事,寨人便自来帮忙。接着丧家一面请人到各路亲戚家中报丧,特别要通知舅家亲友,一面由长子到井边取清水烧热为死者沐浴和剃头(女者梳妆),换上寿衣,寿衣分为衣和裤,均为单数,以穿三、五、七件为普遍,穿布鞋纱袜。男子包一条长的包头帕,女子用包头帕数量不限,女子在腰间系一根青色或绿色绸缎腰带。在外室用床板架在两条长凳上,死者头朝西方停放在上面,用青色、蓝色和白色布各一张把死者全身裹住。在旁摆桌设灵位,点素油灯,桌上放一碗有鱼的糯米饭作祭品,等待水书先生选择吉日良辰入殓 安葬。水族丧事忌荤,但不忌鱼,以鱼为必须供祭品,可食植物油。一旦死者落气,丧家及房族忌荤吃 素,若死者为女性,外家均需忌荤。


  入殓:按水书先生择定的时辰将死者装入棺内。此时所有与死者属相相同者均回避,帮助入殓的人等不能言语,以手势进行交流,以防死者将灵魂带去。用纸包一点钱放入死者衣兜里,好让死者在回归的路上买水喝。从江地区的水族还在棺内放置一些糯米饭和一尾鱼,作为死者的响午饭。入殓毕,灵柩在堂屋顺梁而放,设供桌供祭至除服止。然后举行包孝仪式,除死者家人包孝外,房族晚辈以及外甥都 需包孝。孝帕为白布,长子孝帕长七尺,余者皆为五尺左右。一些条件好的家庭还穿孝衣。


  择吉:即是请水书先生按死者的属相与死亡时间测算何日适宜安葬,如果近期没有适合的好日子,丧家便停棺待葬,只能在夜间将灵柩停在屋内或屋外,用木皮盖住,并在上面盖少许泥土,表示暂葬。


  祭悼:择吉后进行的祭悼活动,祭悼有一般祭悼和隆重祭悼。一般祭悼为吉日临近无准备时间或死者落气的时辰按水书要求不宜喧嚷或丧家无经济随能力的举行,仪式简单。隆重祭悼要进行开控、家祭、宾祭、点主、砍牛敲马等活动,内容多,场面大,耗资巨。水族称开控为每控,分小控和大控两种。小控称控抵,即由丧家请人扎纸傘和旗幡,由舅家请芦笙,女婿家请八仙(唢呐)吹奏一夜,并杀猪或宰 牛1头。


  大控:大控称控老,规模大,时间长,耗资巨大,一般家庭难以支付。丧家和舅家亲友以及女婿家亲友请来歌队、芦笙队、八仙队、花灯队甚至还有耍龙舞狮队在屋外搭台表演,历时两三天,昼夜不停。前 来观者均以酒饭招待。丧家需杀猪十几头或几十头,杀牛三五头至十几头不等。


  砍牛敲马仪式:是在出殡的当天早上,丧家要杀马或砍牛,或杀猪,一般男性杀马砍牛,以马为最贵,女性杀猪,亦有砍牛的,有的富贵人家即杀马又砍牛或杀猪,甚至有连砍数头牛的。仪式结束后,牛、马、猪肉丧家及房族不能 食用,将一后腿连尾巴送给死者的舅舅,一腿给水书先生作为酬谢,另取一部分作回礼,其余大部分来 招待客人。


  出殡:按水书先生择定的时间出殡,全体孝子在门外跪迎。用红布或花布遮盖,一人在前撒纸钱开路,长子捧灵牌随后,接着是拉纤、抬棺及送葬队伍,孝子在棺前,孝女在棺后。接着是芦笙和唢呐队 伍,最后为水书先生。出殡不准走回头路,灵柩不准停放在地上,若需休息须用木棍垫着。


  安葬:由水书先生择定坟地方位,开挖墓穴前要先敬土地神,在墓穴底撒上朱砂以招龙脉,下葬封土垒坟。安葬的第二天早晨,孝子脱孝,用一碗凉水,将烧红的火炭放于水中,称“鬼茶”,每人用鬼 茶清口后即可开荤。


  除服:水族孝期为三年,满孝时举行除服仪式。用猪或鹅祭祀死者,并将灵位和孝子孝女的孝服孝帕,以及房族外戚的孝帕的一角拿到墓地烧掉,俗称烧孝帕。此时整个丧葬活动结束。


  对非正常死亡者,如跌死、枪伤死、难产死、淹死、野兽咬死等凶死,则实行先火葬后土葬,对十八九到五十岁之间的非正常死亡者,仍须进行洗身、穿寿衣,入棺后,地上放两根大木,将棺置于其上 ,然后架柴猛烧,有时还加煤油、桐油帮助燃烧,之后用新布将骨灰包好,装入新棺再行土葬。


相关推荐

上一篇:瑶族的葬礼风俗

下一篇:畲族的丧葬风俗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