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开创侨联工作新局面

发布:2016-09-13 11:33

来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涉侨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肯定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和独特优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这些重要论述,为侨联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侨联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发挥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针对世情、国情、党情和侨情的深刻变化,认真思考分析研究当前新时期海内外侨情的新变化和侨联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侨联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侨联组织的独特优势,精心谋划侨联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不断开创侨联工作新局面。

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侨联工作要有新视野。

做好侨务工作不只是侨务部门的工作,而且是全党全社会重要工作之一。因此,侨联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一)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作为侨务工作载体之一的侨联,要主动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侨联工作者要有为侨务工作建功立业的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转变以前华侨找侨联办事的守株待兔做法,树立有为才有位的观念,争抢机遇,努力工作,加快发展。侨联必须做到四求:一是以自强求重视;二是以努力求支持;三是以贡献求地位;四是以优势求发展。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面对新形势,侨务工作的对象、方法、内容、重点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侨联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勇于开拓创新,做到:一是服务对象要与时俱进。既要包含原来的华侨、归侨、侨眷,也要包含新生代的华侨、旅居亚洲以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二是服务的内容要与时俱进。既要为当地经济服务,也要为华侨华人的生存与发展服务,还要为华侨、归侨、侨眷的弱势群体服务,把为经济发展服务和为侨服务相统一。三是接待实质要与时俱进。通过组织华侨参观科技园区、工业园区、侨资企业,考察投资环境,开展公益活动等,让华侨全方位了解和熟悉,激发他们回乡投资创造财富的热情。四是交流合作方式要与时俱进。既要开展经济贸易的交流与合作,密切经贸关系,实现互利互惠;也要积极促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整体谋划,整合资源。加强整体谋划,深入思考侨联工作的目标、优势、载体、方法,特别是比较侨联与其他涉侨单位的差异和优势,将工作的重心放到扩大优势的方面上来。奋力开拓创新,改进不适应侨情变化的工作方式方法,拓展适应新侨需求的载体平台形式,丰富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与侨胞联络的手段方式。注重整合资源,树立侨联工作整体意识,把各部门、各平台、各项目的资源整合起来,并通过相应工作机制予以保障。着力延伸手臂,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深化与驻外使领馆、驻外商务机构、涉侨部门、出入境管理部门、海外新侨专业社团的联系与合作,以多种方式拓展侨联工作。

(四)拓宽思路,吸引人才。把改革创新作为侨联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以适应世情、国情、侨情的发展变化,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的要求,推动侨联理论、机制和工作创新。比如,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侨联组织可以开展“生态中华”系列活动,促进政府有关部门、科研机构、高新企业与国外相关机构和团体的交流,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科学发展的了解和保护生态环境所作出的努力,引导和支持海外侨胞和侨资企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创业,协助有关部门进一步吸引海外高层次生态科技人才回国服务,不断推动侨联事业的创新发展。

二、维护侨益,凝聚侨心,侨联工作要有新内容

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华侨的合法权益是侨联工作重中之重。多年的实践证明,谁维护侨益的工作做得好,谁的凝聚力就强,谁就能赢得侨心。当前,全国上下正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奋进,侨联工作同样要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维护侨益作为侨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凝聚侨心,调动侨力,引进侨资侨智,把广大华侨、归侨、侨眷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一)围绕《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加大宣传落实力度。利用广播、电视台、信息网络等媒体,采取座谈会、联谊会、学习班、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大《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宣传学习,提高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依法爱侨护侨的意识,积极推进涉侨法规的制定与实施,营造全社会依法维护侨益的浓厚氛围。同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侨界呼声,认真办理来信、来访,及时妥善处理涉侨纠纷和侵权案件,依法维护归侨侨眷、华侨合法权益。

(二)围绕华侨对世界对家乡贡献事迹,弘扬华侨高尚品德。当前,许多华侨华人对居住国,甚至对全世界、全人类,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都有极大贡献。我们要深入研究华侨文化,广泛宣传华侨的奋斗史、创业史、贡献史,表彰和弘扬对人类有贡献的华侨,使之留名青史,成为新一代华侨华人学习的榜样和激励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围绕侨界弱势群体,想方设法帮贫扶困。侨联应认真地落实党的贫难侨政策,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多渠道、多领域、多层面深入开展对困难归侨侨眷的社会救济、司法援助、就业帮扶等工作,推动“中国侨联扶贫济困专项基金”的发展,资助侨界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想方设法地解决贫难侨的困难问题,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生活条件和质量,力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所作为。一是加强调研,出谋献策;二是大力宣传,呼吁全社会关注帮助贫难侨,营造良好氛围;三是设立“贫难侨扶助基金”,帮助其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四是扶助贫难侨子女入学,接受良好的教育;五是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鼓励自谋职业,引导自食其力,为贫难侨就业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三、紧贴时代,参政议政,侨联工作要有新局面

参政议政是侨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党和政府了解和掌握侨界意见、建议和愿望的重要渠道,也是发挥归侨侨眷和海外华侨华人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反映侨胞呼声的主要手段。因此,侨联工作要充分发挥团体功能,认真地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在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努力提高参政议政的整体水平。

(一)参政议政必须突出华侨特色。侨联工作具有与侨胞、台胞紧密相连的特殊优势。要围绕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促进“三通”的问题,突出海内外政情民心的变化和两岸中重大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献计献策,既注意保持侨联工作特色,又注意侨联工作的质和量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二)参政议政必须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围绕发展侨资企业、优化投资软环境、招商引资引智等方面,邀请侨界代表、侨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尤其是专家、教授回国回乡讲座、考察、参观,创造条件让他们积极地参政议政,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出谋献策。

(三)参政议政必须注重调研质量。邀请侨界代表、侨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考察、调研活动,全面客观地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把滞留于基层、散佚于民间的真知灼见和带有突出性、警示性、突发性的问题收集好、掌握好、了解好。同时,在提高提案、议案、视察、调研和反映社情民意的质量上下功夫,提出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建设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意见和建议,准确、真实地通过调研报告、提案、信息反映等形式上报党委、政府,使之能较好地为党委、政府所接受,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问题的解决,做到建言立论立意要高,建言献策价值要高,参政议政水平要高。

(四)参政议政必须反映侨情民意。开展信息工作、收集和反映侨情民意,是侨联工作经常性的内容,也是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挥政治职能的重要载体。要通过联络工作,积极开辟新的信息渠道、完善信息工作制度,建立信息网络,着重反映海内外侨情变化、社团互动、人物动态等情况,着重反映华侨归侨侨眷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推进反映侨情民意工作。

(五)参政议政必须发挥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积极发挥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诉求、建言献策、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主渠道作用,做好联络、服务工作,不断强化侨联参政议政工作职能。切实做好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议案服务工作,继续组织好侨界政协委员视察活动,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新侨回国创业发展及侨界人才建设等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密切与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联系,建立侨联参政议政常态化工作机制,为侨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立法实践、修订法律法规、专题调查研究创造有利条件,推动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议案的落实。

四、结合实际,强化措施,侨联自身建设要有新思路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侨联干部队伍是做好新形势下侨联工作的关键,要切实加强对侨联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鼓励和支持侨联干部学习做好侨联工作所需的各方面知识,认真研究侨联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加强侨联干部队伍建设。要努力建立一支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高素质侨联干部队伍,为进一步提高侨联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创造更大的空间。

(二)加强侨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创造性地研究提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措施办法,探索建立有利于发挥领导班子成员作用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合力。

(三)加强“学习型”侨联建设。大力开展侨情调查、理论研讨、侨务政策研究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侨联整体工作水平。

(四)加强侨联工作创新。努力建设“侨务信息平台”,扩大宣传,创出亮点,使侨联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为推动侨联事业大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五、热情服务,广交朋友,把侨联组织建设成为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之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侨联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成为归侨侨眷、海外侨胞之家,坚持以侨为本,热情为侨服务,努力团结侨界群众,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侨联组织只有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为侨服务意识,真正使侨联干部成为真诚贴心的侨胞之友,使侨联组织成为深受信赖的侨胞之家,保持党和侨界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始终保持宗旨本色,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有效履行职责使命。

    (一)坚持党对侨联工作的领导。侨联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侨联工作,必须坚持党对侨联工作的领导,发挥侨联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增强科学决策的本领、为侨服务的本领、工作创新的本领、联系群众的本领,推动党的方针政策在侨界群众中得到普遍认同,把党的要求化作广大侨胞的自觉行动。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侨联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侨联领导班子和专职干部配备,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群众拥护、工作有力、善于和侨界群众打成一片的侨联干部队伍。

    (二)做到服务侨胞有真情。坚持党建带侨建,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强化宗旨意识,树牢群众观点,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解决好为侨服务的立场和感情问题,建立健全直接联系侨界群众的各项制度,努力做到知侨情、解侨意、联侨心、排侨忧。

    (三)做到凝聚侨胞有载体。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充分依靠广大侨界群众,因地制宜地推进服务中心、活动场所、侨商会馆等实体及设施建设,加强侨商(华商)会、归侨联谊会等社团组织建设,努力建立上下贯通、左右协同、内外联动的组织架构。

    (四)做到团结侨胞有骨干。加强侨联队伍建设,注意吸收侨界优秀人才,不断增加基层、新侨和少数民族代表以及港澳台和海外顾问、委员、青年委员,增进内部团结和外部和谐;加强干部选拔使用、岗位交流、实践锻炼,面向社会、面向侨界各阶层发现和培养人才。

 (五)做到活跃组织有品牌。着力打造侨联工作品牌,用“侨与中国梦”、“创业中华”、“亲情中华”、“生态中华”、“侨爱心”、“侨之家”等精品工程聚焦各项工作,吸引侨胞参与,增强党在侨胞中的影响力,增强侨胞对党的向心力和侨联组织的凝聚力。

    (六)做到维护侨益有能力。加大依法维权力度,发展壮大法律顾问委员会,做深做细法律援助和信访工作,协助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为主导的维护权益机制,及时敦促有关方面依法查处侵犯侨益的问题,推动有关政策出台、完善和落实,关心海外侨胞的正当权益,把侨联组织建设成为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之家。

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发有为,进一步凝聚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开创侨联工作新局面,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相关推荐

上一篇:北海华侨讲述36年前的艰辛归国路 ,对比也门撤侨差别太大了

下一篇:从林义顺到李嘉诚:潮汕华侨的历史贡献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