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华侨讲述36年前的艰辛归国路 ,对比也门撤侨差别太大了

发布:2016-09-13 11:33

来源:




近日,中国派出的军舰顺利完成撤侨工作,从也门撤回571名侨民,引来一片赞誉。昨天我在侨港认识几位归国华侨,他们在网上看到国家派出军队前往也门接回华侨的内容,内心无比感触,过去的祖国积贫积弱,让他们在回国途中历尽艰辛。

1979年,越南发生排华运动,数万侨胞夜以继日的从越南自驾小木艇,历时近一个月才逃到北海,终于躲过了那场排华运动给他们带来的灾难。

我接触的几位归侨憨厚、淳朴,他们早年都是生活在越南海防市吉婆岛(又名婆湾岛)。由于没有征得当事人同意写出他们的名字,所以这里以字母符号表示他们的名字。当年回国时候,他们正值壮年,现在已经成了爷爷辈的人物。

虽然我在北海生活多年,但这是第一次听他们讲述这段故事,所以这里记录与大家分享。


人物一:A大爷

   A大爷出生在越南,早在父亲一代,就已经从中国迁到越南。大爷说,他的父亲也是很小的时候就跟着长辈前往越南生活,父亲会讲白话,只是已经不记得是哪一年定居那里。后来大爷有听其他同胞讲过,国人最早迁居那里的是珠三角地区的人,他们是在清朝广东张保仔当强盗时,为了避开强盗骚扰迁入越南;同时在那边生活的也有部分北海外沙、钦州等地人,这批多是在民国时代迁过去,他们说的疍家话基本和广东的疍家话相似,也部分讲客家话和广府话(白话)。

   华侨在当地一般受限,比如在海防,他们就不得参与征兵,以及从事一些事关国防安全等诸多敏感工作。大爷早年是木工出身,学得一手造船的好手艺,这也才为他赢得可以在城里租住一间火砖平房的优越条件。

   在六十年代,他所处的海防市区属于重工业地区,所以美军空袭海防,轰炸海防火水油厂时,他还被调动前往参与扑救大火。“飞机飞过后,落下的炮弹炸起的熊熊大火烧了一天一夜。”


         早年的越南效仿中国,也实行凭票供应日常生活用品及粮食,那时他入职林土产(音)的一家造船厂从事造船工作,这份工作可以让生活得到基本保障,他每天最多时可以领到400越盾的收入,大爷说“但是那时的钱也基本没有多大用处,都是凭票、凭证购物。”

        越南生活留给他的印象是:贫穷、落后。除了少部分火砖平房之外;还有部分泥砖屋;最多的是用篾条编墙后,再用草和稀泥糊墙造起来的草房,这种屋子低矮、潮湿。但至少可以遮风挡雨,比什么都没有的要强。

         A大爷的父母亲生活的海防市婆湾岛,那里的侨民基本从事渔业,吃住拉撒都是在那条5、6米长的木质渔船上。他的父亲则是掌帆驶船的好手,由当地渔业公社统一管理。

        说起1979年的排华运动,大爷并不知道运动的起因、经过。他回忆,当时身边的侨胞在那段时间议论非常多,要走了,再不走可能就走不出去了。他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走”在那段时间,陆续有同胞离开海防市的工作地,回婆湾岛。再后来几天,他也接到父母亲托人捎来的话:越南住不下去了,让他收拾东西,赶紧回婆湾岛。A大爷不敢违背家长的意思,于是收拾细软,随人流回到婆湾岛。

        79年3月底、4月初,他们举家9口人,挤在一艘小网船上,与约好回国的40多艘小渔船,一起离开婆湾岛,踏上回国的航途。


人物二:B大爷

        已经七旬的大爷满头白发了,身子骨强健硬朗,显得精神很好。说起回归祖国的经历,他隐约知道一些起因、及同胞在那时期遭受的屈辱。先是那时的苏联、越南、中国之间那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而后是我们国内早前的文革输出路线,再加上越南国内的利益之争等,最后形成对华人实施的一系列打击报复等侵害行动,并逐步扩大形成排华运动……

  

北海土著

        大爷也是从海上逃回北海的。回国潮集中在3、4月份,都是一帮几十艘小船约好,然后一起航行回国。那时的小渔船不像现在有机器助力,当时是靠船帆以及手摇助力,沿着海岸线一路回到北海。

        由于早年仍然是凭票取粮、定额供应,所以小渔船上并没存有多少食物。他们夜以继日的在海上漂行,相互帮助,在途中遇到可以加淡水的地方就把小船靠过去,补充淡水,同时在海边挖一些小螺、捡拾贝类等物到船上补充食物,最终历时20多天才从越南婆湾岛回到北海。那时已经将近五一国际劳动节了。

        回到北海后,他们从几个地方上岸。一处是现在深水港码头附近,一处是地角等地。他们多数是在地角上岸,那时地角内港狭窄、水浅,退潮时从地角到现在的海角路北捞码头附近还有一条沙带,人可以直接从上面取捷径走过去。

        回国后,那时专门有侨办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登记接受他们,并发给他们粮油等生活品,发放塑料布……帮助那些需要在岸上居住的归侨搭建临时住所等。

        于是开始他们归国后的稳定生活,包括给他们安排工作,解决温饱问题……后来还在侨港给他们分配了当时北海“最豪华、最上档次”的归侨安置房,那些在80年代初建设的三、五层楼房,是他们在越南时根本想都不敢想的“豪宅”。

        看着这次国家派出军舰、包下航空客气、包断转运途中的宾馆……目的只为安全撤回我们国家在也门的同胞,一起聊天的几位华侨老人感慨他们当年没有这么好的命;当然也更多为现在国家强盛了感到高兴,因为中国人走到别的国家遇到危险时,我们就派军队就那个国家保护我们的同胞,并动用军事力量把他们接回祖国。


相关推荐

上一篇:百年华侨大宅讲述“契约华工”奋斗史

下一篇:不断开创侨联工作新局面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