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案例解决国际环保技术转移的本地化难题

发布:2016-09-29 09:13

来源: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本文根据北京Regear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华人环境学者工程师协会(CESPN)理事李明在2014(第二届)中国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国际环保技术转移分论坛发言整理。


大家好,我今天与各位分享个人和公司关于环保技术本地化的体会。我出国之前从事环保设备本地化相关的环保技术工作,一直在工程现场第一线,回国之后专门做一些先进技术的引进工作。


今天我主要介绍环保技术的转化途经,把环境技术本地化的一些操作和问题通过五个案例来与大家分享。


技术转移的转化途经主要有三种方式:


第一,一些非常成熟的国外技术和产品,直接引进,因为国内国外的工程条件相似。这种情况下,往往国内公司的参与度比较低,大部分的利润在国外公司的手中。


第二,参与一些技术的研发引进。比如高校、公司和国外的团体合作,这种技术引进只能算是技术合作,离真正产品化还有一段距离,并且应用领域也不确定。


第三,就是我现在着重做的技术本地化,已经比较成熟,应用领域的其它配套措施都很完善,而且国际市场需求比较多,近些年会有一些技术在中国环境领域爆发。


引进环境技术的本地化操作和问题分析:


案例:DynaSand连续沙滤


介绍这个案例的主要目的在于说明,我们在引进技术和设备时,往往忽略经验和管理。这个技术诞生于70年代,在90年代欧洲应用比较多,在日本、澳大利亚也有相应的产品,然而一直没有在国外出现特别大规模的应用,直到近几年帕特森收购了以前最原始技术的所有者。之后,2012年、2013年这几年,该技术在北美市场几乎是一统天下的局面,美国的很多公司专门做这种技术的运营,以上是这个技术的背景。


相关推荐

上一篇:未来5年中国将涌现六大造富潮流 环保行业入列

下一篇:新观念 大趋势:全球环境保护的发展与启迪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