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保产业发展的新态势
发布:2016-09-29 09:11
来源:
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环保业被视为耗费资金和人力的观点已发生变化,许多国家的企业家发现,环保产业将发展成为一个有利可图的大市场。保护生态平衡,不仅可以提供大批就业机会,而且可以节省大量资金。因此,各国环保投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力求在环保市场获取优势。国际经济界普遍认为,环保产业已成为国际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领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一、环保产业内涵日益扩展
关于环保产业,国际上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如美国称之为“环境产业”,日本称之为“生态产业”或“生态商务”。而且环保产业的分类,国际上也各不相同。美国环保产业分为环保服务、环保设备和环境资源三大类;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认为,环保产业是指在防治水、空气、土壤污染及噪声,缩减和处理废物及保护生态系统方面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部门;日本将环境产业分为环境保护、环境恢复、能源供给、清洁生产、洁净产品、废弃物处置和利用等六个部分。不过,人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认识:保护环境,不仅仅是支出,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形成强有力的国际经济新的增长点,并成为许多国家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环保产业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并且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联合国环境计划署2005年4月发表的题为《全球环境保护前景展望》的调查报告认为,过去人们所指的环保产业,仅限于治理空气污染、废水、垃圾、噪音、土壤及海洋污染和环境监测的产品、设备、服务及技术项目。而现代社会的环保产业,其内涵已经延伸到发展具有防止和减少污染、节省能源和减少资源投入等效应的新领域,由此促进了多种新的产业和服务的开发和成熟,例如促进新能源产业中的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能等的快速市场化,据估计,仅电池一项未来几年就可形成近百亿美元的大市场。据日本环境部预计,由环境产业推动的其他产业规模将由2000年的41万亿日元增加到2025年的103万亿日元,就业人数大大增长。
由于环保市场和环保内涵的扩大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在相关行业中扩大环保投资,这样将会刺激这些产业的进一步良性发展,从而更好地改善环境。
二、世界环保产业发展的新态势
随着世界环保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出现了几个新特征:
1.鼓励通过创新占领环保技术制高点
随着世界范围的经济增长和对自然资源需求增长的压力,现有的技术不再能够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些以占领世界环保产品市场为目的,以争夺环保技术制高点为中心的国际竞争已拉开序幕。在回收资源上,不少国家推出新的标准。这不仅是为了制约生产厂商,更主要是为了改善本国环境,避免浪费环保投资,同时节省大量有用资源。1994年后,国际贸易开始与“环保标准”结合起来,环保标准已被视为国际贸易往来的一种筹码,在许多情况下它可变成新的贸易壁垒而加以利用。实际上,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扩大了以保护环境为由的禁止进口的商品品种,或者将进口产品的环保标准修订得更为严格。显然,取得环保技术优势的国家,正在迫使贸易伙伴国接受它们的新标准和采用由它们提供的环保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工业化国家常常可以利用环保技术优势获得更多向外扩张的机会。
此外,发达国家也一直鼓励并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以达到对环境的影响最小的目的。欧洲委员会2004年1月28日制订的环境技术行动计划(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Action,ETAP)提出吸引更多的私有和公共投资用于环境技术的开发和示范应用,鼓励创新工艺,奖罚明创造从实验室带到市场。欧盟采取了两大创新行动:建立技术平台;建立测试网络。目的想了解如何建立私有/公共合作关系,怎样使研究更贴近市场。技术平台就是将所有感兴趣的商人集中起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发和促进特定技术或解决特定问题。
2.环保投资增加迅速
推动国际环保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世界各国对环保事业的投资迅速增加。据统计,1995-2004年发达国家用于环保治理的费用年均递增14.5%,而此前的10年为10.3%。同期,发达国家私人企业用于发展环保产品(服务)的投资年均递增18.5%,而此前10年为11.8%。其中,德国增长最快,近10年工业企业的上述支出年均增长25%。该国2005年国内环保市场规模约600亿欧元,可为100万个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经济发展速度居全球之首的亚洲,近年来在环保领域的投资也持续上升。1999—2004年,东盟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四国的环保支出约400亿美元,预计后5年平均增幅可达15.5%以上。
3.政府与民间密切合作
美、欧、日各国政府与民间的合作非常密切,很多事业采用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 Participation)形式。这种组合运作的典范是美国Rouge河道走廊的治理。
Rouge河道走廊(The Rouge River Gateway Corridor )是美国密歇根东南部的重要自然文化资源之一,该区域集城市化、自然风光、繁荣文化、人口聚集和经济增长于一体。然而,17年前的 Rouge 河曾是众所周知该州污染最严重的河流。像其他城市的水体一样,污染、下水道排放、工业活动破坏了它的自然生态。
1999年成立了Rouge河流区域俱乐部,成员既有政府部门,又有著名企业与科教机构,如City of Allen Park、City of Dearborn、City of Detroit、City of Melvindale、DTE Energy、Edward C. Levy Company、Ford Motor Company、Henry Ford Community College、The Henry Ford、Marathon Ashland、 Petroleum LLC、Rouge Steel Company、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Dearborn、Wayne County。该俱乐部代表着Wayne 县、4个城市、文化机构和私有企业的联合,被底特律自由快报(1999年12月5日)誉为“政府和私有企业为恢复受伤河流及其周边地区最完美的组合”。
2003年在该俱乐部的指导下,诞生了一项旨在推进民众、生态、经济共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该计划将拆除河道中的部分混凝土构作,以便为鱼类提供新的生存环境并恢复自然河岸。这些努力目的在于使Rouge河恢复到100年前的貌样—各种野生动物和本土植物共存、原汁原味的自然休闲空间。
4.更加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了改善环境状况,创造清洁环境,同时扩大贸易和投资,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韩国和日本,已经在环境问题和政策措施的信息交流以及亚洲国家环境产业发展的促进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的合作。
而为了解决因经济发展而造成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东盟便开始有了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官方合作,并取得明显效果。80年代以来,东盟每1~2年都召开一次环境部长会议和官方会议,讨论东盟环境问题与对策,形成有关环境行动的计划和协定。1998年各国达成了《东盟环境合作战略计划》(1999~2004),2001年提出在保护地区环境问题上,优先考虑在陆地和森林火灾、跨国烟雾、保护自然和生物多样性、海洋环境、环境教育、信息交流、环境检测技术等方面加强合作。东盟作为一个地区性组织,在保护地区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欧洲正在兴起最佳信息交流技术(BAT),而且还针对危险存贮物、粉尘污染源排放,以及排放物的测量和监控,发展了交叉行业的BTA参考文件。欧洲IPPC规程对某些特定的工业活动引入了运行许可制度,这种制度必须在BAT概念的基础上,包含许可条件和排放限值两个方面,同时考虑当地环境状况和装置特性等。这项技术在各国之间担当了协调员的角色。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日本设立了国际环保技术中心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Intenational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enter(IETC),它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环保先进技术的采用和推广,协助进行人员培训,组织环保技术的交流,以解决各国城市等方面的环境问题,诸如:空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的妥善处理及噪声控制等。该中心还为使用者及技术提供者起到推荐、介绍和协调等作用。它在日本大阪和志贺两处设有办公机构。近五年来已在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马来西亚、中国等太平洋地区和拉丁美洲牙买加等地先后开展多项活动,如开办各种讲习训练班、代培环保技术专业人员。
三、环保产业投资新动向
1.环保产业投资模式转变成为国际性商业行为
亚洲环境产业发展的研究资料清楚地表明,最初环境产业的产生是在环境急剧恶化,社会民众抗议,政府解决环境问题不利的形势下政府采取措施的产物。换句话说,是指令控制(Command-and-Control)模式。然而,随着人均收入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指令控制模式逐渐被企业市场调控模式(Community-Market-Regulatory,CMR)取代。一旦CMR模式形成,那些能够迅速把握商机的国际跨国公司,将迅速扩张并强烈推动环境产业的发展,如日本、韩国及欧美公司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而在中国及周边亚洲国家进行投资。同时这些跨国公司所在国家的环保政策和举措,日渐受到社会民众的监控和不断的严格审查,只有借助不断扩大的国际贸易、金融和投资网络,才能使这些环保政策和举措有利于国内外的消费者、公众和企业。
2.环保产业市场重心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
目前,发达国家国内环保市场需求已逐渐趋于平衡,发展中国家的环保市场在世界的地位显著上升,世界环保市场大幅度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例如1997~2001年间,OECD和APEC国家向中国、墨西哥、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巴西、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输出的环境产品占整个输出的90%。
在环保和生物科学研究领域占有领先地位的德国凯萨咨询公司关于2010年亚洲环保市场的调查研究显示,中国环保市场增长迅速,中国饮用水市场、废水处理市场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市场将从2005年的1540亿马克增加到2010年的4750亿马克,研究还表明,在中国的环保市场增长迅速的同时,亚洲其他国家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日本饮用水市场、废水处理市场及固体废弃物处理市场将从2005年的1410亿马克增加到2010年的约1540亿马克。
在亚洲环保市场上,美、日、德三国占了很大份额,例如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美国占30%,日本占31%,德国占13%;在废水处理方面,美国占16%,日本占34%,德国占13%;在固体废弃物方面,日本雄居第一,占到48%,而美国仅占28%。
上一篇:十三五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面临新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