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故事】青岛啤酒:传承工匠精神 精心慢酿人才
发布:2016-09-26 17:41
来源:
【工匠故事】青岛啤酒:传承工匠精神 精心慢酿人才
作为世界第六大啤酒生产商, 2016年,青岛啤酒以1168.75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13年蝉联中国啤酒行业首位。很多时候,人们会将国产品牌的消亡归结于国外品牌的挤压,但是对于身处国外品牌挤压之中,却愈发健康成长的中国品牌,又该以何种方式来解读呢?
谈到百年青啤的发展,在其看来,人才是酿造好啤酒的灵魂,人才培养是青岛啤酒百年高品质的保障,也是支持青岛啤酒基业长青的重要基因。青啤人能将113年的基业传承下来,靠的就是“工匠精神”的三字诀——“慢”“精”和“专”,让始于1903年的啤酒品质从未变过味。
技能大师李新海将技能传授给团队和同事,青岛啤酒百年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致百年“匠心”:精益求精酿经典品质
谈起产品品质,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瑞士手表,但很多人并不了解的是,不断追求技术卓越的“工匠精神”在瑞士成为很多技能人才的职业信仰。
作为中国制造业为数不多的百年品牌,青岛啤酒始终把追求极致产品品质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在啤酒生产的1800道质量检测关中,蕴含着青啤酿酒人对高品质精益求精的极致追求:“列车表形式”的流程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为下一道工序创造快乐;以世代传承的“好人酿好酒”的酿酒精神,用百年酵母,酿传世麦香。
“最本质的就是把啤酒口味做好,包装做的精美,让每一个消费者喝着舒服,看着也舒服。其实我们追求的很简单,一瓶完美无瑕疵的啤酒,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回报,也是对自己技术的认可和肯定。”青岛啤酒的资深一线员工如此说到。
以赛带练,青啤公司“职业技能大赛”啤酒品评比赛决赛现场
树“大师”品牌:搭建师徒培养“快车道”
青岛啤酒二厂酿造部过滤工段工段长的李新海师傅如今已在青岛啤酒二厂工作了25年,他被同事们称为青岛啤酒“过滤王”,全国各地的青岛啤酒厂过滤工段出现不能解决的问题,就会向他求助。
谈到自己过硬的过滤技术,李新海说:“其实我自己也是从“徒弟”一步步走到现在,慢慢积累,不多摸索出的技术。刚进工厂时,师傅会手把手教我,一点点的教授我操作技能。百年来,青岛啤酒保证高品质和良好风味都跟工艺和操作的一致性分不开,师徒之间这种关系成为青啤百年传承的一个纽带。”
从业20余年,兢兢业业的李新海带过很多徒弟,其中有5人成长为公司酿酒师,20多人成长为各个工厂的技术骨干。前不久李新海又被正式授予一个头衔—青岛啤酒“技能大师工作室”大师。2014年12月,青岛啤酒技能训练基地暨“技能大师工作室”揭牌,作为公司优秀技师代表,李新海与徒弟签订《带徒协议》,从而启动青岛啤酒新时期“大师带徒”计划。
青岛啤酒“技能大师工作室”是青岛啤酒为培养各个工序的技能型人才特意设立的师带徒的帮带平台,将原本分散在某个工厂的"行家里手",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个平台为全公司凝聚起来,从而为60多家工厂提供技能支持;并创造一个现实模拟环境实际去操作,更有效率地学习公司最高超的技术,让"徒弟们"在这里学技术、练绝活,为传统师徒培养搭建"快车道"。
正如梅贻琦先生所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也,乃大师也。”在青岛啤酒“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资源配置中,拥有高技能的师傅正是核心资源,并集合全公司的大师进行优化分配。
青岛啤酒—Doemens酿酒师班课堂形式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捧技能“明星”:锻造技能人才“金蓝领”
作为青岛啤酒厂的“名人”,青岛啤酒一厂包装生产线的郝全青在青岛啤酒职业技能大赛装酒工种“状元”头衔已经为人熟知。不过在收获点赞之余,这个“状元”却也成为郝全青“甜蜜的负担”:“这既是对自己的认可,是对一种使命和压力,以前埋头干好、管好自己生产线即可,现在更要担当起生产一线的标杆和表率。”
谈到青啤公司技能大赛,郝全青对此感触颇深:“虽然有着30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大赛将自己这么多年经验积累梳理起来还是第一次,让技能得到系统的磨练和升华,这对自己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据了解,每两年一届的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成为青啤4万名员工心目中的明星品牌,亦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造星”大赛,通过公司搭建的技能培训和成长平台,在高技能人才缺乏的当下,通过激发内部竞争机制,让越来越多的员工从普通操作工向“金蓝领”转型。
“最重要就是唤醒了大家这种‘比、学、赶、超’的技能精神,只要你坚持和努力,就能赢得公司和社会认可与尊重,就能让你成为技能‘明星’。”郝全青说道,“自己最期待的就是在下次技能比拼中,将工种冠军的红花给‘超越’自己同事带上。”
青岛啤酒青年酿酒师,启程前往啤酒的故乡德国,进行为期6个月的啤酒专业培训
精无止境:世界相通的工匠精神
为不断强化人才的专业素质技能,青岛啤酒与国内外优秀的高校、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使青啤从一线操作人员到高级酿酒师,都能在不断的专业学习中,汲取最新的酿造技术,为青岛啤酒不断注入新鲜的活力。
与青岛啤酒“情缘深厚”的杜门斯学院创办于1895年,是久负盛名的德国酿酒专业技术学校,121年来本着“实践重于理论”的教学原则,专注于培养国际一流的酿酒专家。在2015年选拔15名青年酿酒师赴德国进修后,2016年青岛啤酒再次选拔12名青年酿酒师到德国深造。 德国素来以“工匠精神”闻名于世,而青岛啤酒的学员在实践操作课程中的表现,让德国教授也倍加赞赏。“这些学员对酿造抱有浓厚的兴趣,求知欲极强。每到下课时间,德国学员会倍感兴奋,早早回家;而来自青岛啤酒的中国学员们则会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向老师求教,吃饭时间也不放过。”副院长Andreas.Brandl博士告诉记者。
对此,青岛啤酒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史传珉表示,“与名校的联姻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十分必要,每个学员都带着课题去,去深入发现跟德国在啤酒技术方面的细致差异,而后将德国的先进之道引进中国,带回到青啤的车间里,最终是把高品质的产品带给我们的消费者。”
企业大厦的高度,取决于地基(产品)的牢固程度。纵观世界上那些成功的企业,从表面看来得益于对商业机会的把握和商业模式的设计,实际上,从根本上说,得益于大工业背景下的工匠精神。只有秉承这种“工匠精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才能有“可持续”的未来。青岛啤酒始终坚持以“质”取胜,质量是根,人才为本,是青岛啤酒创造百年辉煌的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