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战略

发布:2016-08-13 15:25

来源:

乌克兰非常重视发挥自己的地缘政治作用,力求制定一个符合乌克兰在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结构中所处地位、符合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地缘战略。在这一点上,乌克兰做了不少工作。乌克兰宣布独立之初就声明,乌克兰奉行独立、中立、不结盟、不参加任何军事联盟、无核并向全世界开放的政策。但是很难说,乌克兰已经形成了地缘战略,只能说提出了一些地缘战略构想。乌克兰处于向独立国家的过渡时期,其地缘战略的某些构想也具有过渡性特征,具有不定型性、宜受国内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

 

  乌克兰在过渡时期的首要地缘战略目标是利用自己的地缘优势确保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乌克兰独立后,虽然得到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一百多个国家的外交承认,但是作为一个新独立国家,对人们仍然把它看作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是十分敏感的。乌克兰非常关注国家独立和领土主权问题,在这方面乌俄关系十分重要。一是乌克兰独立后,乌俄关系出现了许多矛盾,包括俄罗斯前议会对乌克兰提出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归属问题,乌克兰担心在解决这些矛盾过程中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会受到损害;二是俄罗斯存在一些不承认或不认可乌克兰独立的政治势力,为恢复苏联在积极活动,引起乌克兰的警觉;三是19934月及11月俄罗斯官方先后提出的对外政策基本构想和军事学说基本原则中体现了俄罗斯谋求大国地位和势力范围的倾向,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并公开声明要保护境外俄罗斯公民的利益。俄罗斯明确提出使乌克兰境内的1200万俄罗斯人拥有双重国籍问题,使乌克兰一些人担心俄罗斯沙文主义的复活会染指乌克兰。在冷战结束后的关系格局中,乌克兰从地缘战略上更多地考虑国家安全、民族生存和民族发展问题。

 

  第一,是成为欧亚大陆的无核国家还是保持有核地位?乌克兰实行的是有条件无核化以求国家安全的方针。1990716日,乌克兰主权宣言宣布乌克兰独立后将奉行不接受、不生产和不购买核武器的无核国家方针,19911024日,乌克兰议会发表声明,乌克兰将实行旨在销毁核武器和乌克兰境内核基地的各种设施的政策。乌克兰独立后,根据变化了的地缘政治态势,从国家安全需要出发,对无核化方针进行了战略调整。战略调整的主要内容是变无条件无核化方针为有条件无核化方针,即乌克兰必须在得到俄罗斯和美国等有核国家对乌克兰承诺提供核安全保障,尊重乌克兰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条件下,乌克兰才能实现无核化。有条件无核化实际上导致乌克兰在若干年内仍然是一个有核国家。这是乌克兰官方温和派所采取的变通方针。他们把核武器问题作为寻求乌克兰地缘政治安全的筹码,以便在独联体及俄罗斯局势的不稳定的情况下或俄罗斯沙文主义复活的情况下维护国家安全。而无条件放弃核武器,将使乌克兰的地缘政治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有所降低。有条件无核化不仅有利于乌克兰的国家安全,也有利于提高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地位。而在地缘战略上采取强硬立场的人士则认为,乌克兰应当成为有核国家。他们把核武器作为防止和抑制俄罗斯向乌克兰扩张的手段,把俄罗斯作为地缘战略上的假想敌。经过两年多的时间,有条件无核化方针占了上风,并于1994年初就有关销毁核武器问题达成乌美俄三方协议。协议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以销毁核武器换取俄罗斯和美国对乌克兰国家安全的保障,对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尊重。199411月乌克兰批准核不扩散条约,并再次获得美国和俄罗斯的上述保障。

 

  第二,与俄罗斯是抗衡还是合作?这个问题关系到在东西方地缘政治夹缝中的乌克兰以什么方式求生存。乌克兰目前采取的是与俄罗斯在一些战略问题上合作的方针。但是在如何利用乌克兰地缘政治作用问题上,乌克兰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地缘战略。一种是以抗衡求生存,一种是以合作求生存。前总统克拉夫丘克等主张乌克兰应当成为在独联体内抗衡俄罗斯的力量,以抗衡求生存。这种主张认为从地缘政治上讲,俄罗斯是对乌克兰的最现实的威胁,要抵制这种威胁,维护乌克兰的独立,就要抑制俄罗斯的大国主义倾向。虽然乌克兰是独联体的第二大国,但要抑制俄罗斯,仅靠乌克兰自己不行。这就产生了联合其它国家一起抗衡俄罗斯的战略。在克拉夫丘克时期,乌克兰一是要联合美国,克拉夫丘克在19943月访美期间明确要求美国帮助乌克兰成为抗衡俄罗斯的传统影响的一种力量;二是要联合西欧,希望西欧向俄罗斯施加压力并援助乌克兰。克拉夫丘克在任期间,于19942月抢先于俄罗斯在独联体国家中第一个与北约建立了和平伙伴关系;同年6月又抢先于俄罗斯与欧洲联盟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三是联合东中欧,乌克兰积极申请加入由10个国家组成的“中欧倡议”组织,并已成为其联系国,克拉夫丘克从1992年起访问匈牙利、捷克等国时就不断建议东中欧国家建立一个由波罗的海到黑海的东中欧国家安全带,旨在整个欧洲安全体系形成之前,以东中欧安全带弥补冷战后地缘政治结构中形成的安全真空。乌克兰利用身居东中欧,临近西欧的地缘政治优势,联合美国西欧,联合东中欧的地缘战略,对于维护乌克兰的独立是有一定成效的。例如,借助美国的压力使俄罗斯在乌美俄三方核规定上保障尊重乌克兰领土完整和主权,对乌克兰的国家安全作出承诺;又如西方国家一致反对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克里米亚提出领土要求。乌克兰的努力使西方看到了自己的乌克兰的战略利益,形成了有利于乌克兰独立的国际环境,但是,抗衡战略的弱点在于,西方不想为了乌克兰的利益而牺牲西方在俄罗斯的利益,西方在俄罗斯的利益大于在乌克兰的利益;东中欧对乌克兰的倡议反应冷淡,东中欧国家不想通过与俄罗斯抗衡的方法来进入欧洲;乌克兰联合美欧、东中欧抗衡俄罗斯的地缘战略构想也带来了乌俄关系的紧张和矛盾的激化,从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俄罗斯对乌克兰安全和独立的潜在威胁。 库奇马担任乌克兰总统后,第二种主张即联合俄罗斯以合作求生存的主张占了上风。与克拉夫丘克把俄罗斯看成是对乌克兰独立的现实威胁不同,库奇马认为乌俄关系应是“战略关系”和“合作伙伴关系”。库奇马主张在东西方之间搞平衡,而不搞地缘政治倾斜,既与西方结为伙伴,也与俄罗斯结为伙伴,并且由于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地缘重要性,乌克兰对于解决乌俄关系中遗留的问题,恢复和发展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给予更大的重视。这表现为修正对俄罗斯抗衡的战略,并弥补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库奇马早在任总理期间就认为,乌俄“两国人民发生争吵,那将是最严重的罪行”,以合作求生存、以平衡求发展的地缘战略的出发点在于:用库奇马总统自己的话说,前苏联地区特别是俄罗斯“集中了乌克兰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乌克兰同俄罗斯“在经济和历史上是连在一起的,没有同它的良好关系,就无法想像乌克兰的未来”,而且“这将给国家经济安全造成威胁,有可能使我国在经济独立以及政治独立方面受到损失”。库奇马在调整其前任的地缘战略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同西方继续发展关系,而是强调乌克兰将遵守和执行与西方国家达成的国际协议,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不以牺牲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为代价。在独立后的三年时间里,乌克兰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对自己的近邻——俄罗斯所采取的地缘战略方面经历了一个由以抗衡求生存到以合作求生存,由向西一边倒到东西平衡的变化。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此作出积极反应,他表示:“积极的合作,将带来经济进步并将确保两国的安全,也完全符合国际社会的利益”。乌俄签订友好合作条约将使合作向深一步发展。可见,乌克兰地缘战略的这种变化有可能有利于寻求更大的民族生存空间和更佳的民族生存环境。 

 

  第三,是切断俄罗斯在黑海的战略通道还是留有余地,给出路。乌克兰目前实行的是留有余地,给出路的方针。乌克兰的独立不仅使俄罗斯失去了欧洲前沿阵地上的第一梯队和强大的军队集团,而且使俄罗斯在地缘上和法律上丧失了黑海战略通道。这使俄罗斯的战略防御空间大大缩小,但是,俄罗斯不愿意放弃黑海海上战略空间。于是产生了乌俄之间的黑海舰队之争。起初乌克兰坚持认为黑海舰队是属于乌克兰的,如果这样就不仅从法律上而且从军事上把俄罗斯从黑海沿岸赶走。乌克兰担心,俄罗斯势力在黑海的存在,则使乌克兰在地缘上处于俄罗斯本土与俄罗斯黑海舰队的两面夹击和牵制状态,对乌克兰的独立和国家安全十分不利。而俄罗斯引经据典、以理力争,直称黑海舰队是俄罗斯的。经过双方谈判,于19928月乌俄两国达成在3年内对黑海舰队实行共管的雅尔塔协议。这实际上意味着乌俄将共同拥有和共同管理黑海战略通道,然而,如何使俄罗斯黑海舰队在黑海的存在不损害乌克兰主权呢?乌俄两国经过协商达成一致,认为俄罗斯必须以租赁港口方式有偿使用乌克兰的黑海舰队基地和设施。这样就从法律上解决了俄罗斯黑海舰队驻泊方式问题,即俄罗斯租赁乌克兰港口作为黑海舰队驻泊地,从而从法律上保障了乌克兰的主权不受侵犯,达到了既不使俄罗斯完全丧失黑海战略通道,又不使乌克兰主权受损。乌克兰采取为俄罗斯留有黑海活动空间的方针是出于不激化乌俄矛盾的考虑和形势所迫,是在困境下作出的妥协和战略抉择,以把俄罗斯在黑海在存在所产生的不利于乌克兰的地缘政策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综上所述,乌克兰在对待俄罗斯黑海出海口问题上经历了由主张切断俄罗斯海上战略通道到有条件留有海上战略空间的战略转变。 

 

  第四,是依靠西方市场还是依靠独联体市场?乌克兰采取了立足于独联体市场面向西方市场求发展的战略。乌克兰在地缘政治上处于东西方之间这一情况,也使乌克兰处于东西方两个市场之间。西方市场成熟、有吸引力,东方市场传统、机制正在形成。乌克兰独立之初,一方面乌克兰与前苏联传统的经济联系中断,另一方面,乌克兰民族主义正处在上升时期,对西方市场有很大的希望。但严酷的现实是,乌克兰的产品难以打入西方市场,而且还丧失了前苏联市场。西方对乌克兰进入西方市场提出了难以一时达到的要求,而俄罗斯也对乌克兰施加经济压力,减少对乌克兰短缺产品特别是乌克兰经济运转急需的石油、天然气的供应。严峻的经济形势已经威胁到乌克兰的独立和发展。乌克兰面临战略抉择。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回头向东,立足于独联体市场特别是俄罗斯市场。19937月乌克兰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宣布建立三国经济联盟,199312月乌克兰与独联体其它国家一起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经济联盟条约。19944月,乌克兰在独联体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协议上签了字。19941021日,乌克兰签署了有独联体所有成员国参加的关于建立跨国经济委员会的文件,同时签署了《独联体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方针》、《独联体一体化发展的前景计划》的备忘录以及支付同盟协议、关税同盟协定。库奇马认识到,俄罗斯是乌克兰“最大的”和“最便捷”的市场,并强调必须同独联体所有国家建立统一的经济空间。目前,乌克兰将其出口独联体75%的产品推销到俄罗斯市场。与此同时,乌克兰继续努力开拓西方市场,逐步创造条件吸收西方资金和技术。综上所述,乌克兰在地缘经济战略方面经历了一个由面向西方市场到立足于独联体市场面向西方市场的战略转变。乌克兰利用自己处于东西方之间的地缘优势,采取立足于独联体市场面向西方市场的地缘战略,逐步使“乌克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可能有利于乌克兰民族和国家的发展。

 

  如果说乌克兰首先考虑的地缘战略目标是在东西方之间寻求安全空间、生存和发展空间以维护和巩固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那么乌克兰的长远地缘战略目标则是回归欧洲溶入欧洲统一进程并在欧亚大陆发挥“主导和协调”作用,谋求欧洲大国地位。独立不仅使乌克兰作为一个新的欧洲国家出现,而且在地缘上是联结俄罗斯和西欧的大国。用乌克兰总统库奇马的话说,乌克兰“处于欧洲地缘政治中心地带”。乌克兰不仅谋求在东西方之间求生存和求发展,而且要使乌克兰“具有欧洲大国的份量”。乌克兰强调,“乌克兰历来是欧洲经济和文化空间的一部分”,乌克兰要“为自己在欧洲空间的利益而进行积极斗争”。要“充当俄罗斯和西方之间、以及西方和独联体其它国家之间的桥梁”。尽管乌克兰两任总统在一些对外政治和战略上有不同作法,尽管乌克兰回归欧洲的步伐受到乌克兰自身因素、西方和俄罗斯因素的制约,但是乌克兰这个长远的地缘战略目标并没有改变。前任总统克拉夫丘克想通过向西方一边倒来达到迅速熔入欧洲统一进程的战略目标,现任总统库奇马旨在通过东西方平衡稳住后方的方式来达到逐步回归欧洲的战略目标。为了回归欧洲、在欧亚大陆发挥“桥梁”、“协调”作用,乌克兰做了不少工作。乌克兰强调利用西方发展自己。乌克兰总统库奇马认为,乌克兰复兴所需的专门技术和资金只能从西方获得,而乌克兰存在着吸收西方经验并在基础上制定出自己发展道路的条件。乌克兰以加入欧洲联盟为目标,与欧洲联盟签署了合作伙伴关系条约。乌克兰总统库奇马表示了进入欧洲统一经济空间的强烈愿望,他说,“俄罗斯用胳膊肘子往七大工业国俱乐部里挤”,乌克兰“不想停留在边缘上”。在军事关系上,乌克兰以加入北约为目标与北约签署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并与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签署了双边军事合作协议。

 

  乌克兰实施回归欧洲、熔入欧洲统一进程,成为欧洲大国的经缘战略目标受到很多因素制约。第一,受到本国经济、政治进程与西欧经济政治机制难以接轨的制约;第二,受到俄罗斯把乌克兰作为势力范围加以控制的制约,乌克兰回归欧洲的进程不能与俄罗斯的战略利益相抵触;第三,受到西方对统一欧洲框架和速度设想的制约。处于经济危机中的乌克兰要加入欧洲市场,进入欧洲结构必然会给欧洲带来一定负担,形成发展速度不同的不同速欧洲和运作机制不同的多元欧洲,而这是大多数欧洲国家现在不想看到的,更谈不上现在乌克兰加入欧盟的问题。上述因素说明,乌克兰尽管在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受到西方的重视,但要熔入欧洲并在欧亚大陆中心地带发挥欧洲大国的作用,尚需长期的努力。

 


相关推荐

上一篇:布热津斯基:美国的地缘战略大师

下一篇:地缘战略理论论文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