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际战略缘何趋同美国?

发布:2016-08-29 17:00

来源:

世界政治经济“大变局”——之三

印度国际战略缘何趋同美国?——印度政商体制下的商业“种姓”集团的性质及演变特征分析(2)

一、中印关系背后印度顶层战略何以脱离现实轨道:隐藏现象背后的的问题。

 

我们会注意到,当前,印度在金融业、信息服务业、钢铁冶炼、纺织业及农产品贸易等领域与美国之间存在较强的依存关系。这种依存不仅体现在产业链关系的终端环节,更重要的是,它还体现在印度精英政府所定位的战略伙伴关系与外交战略上。

虽然印美经贸关系的构成及其前景,在印度存在着产业结构及产业链关系与市场构成的风险表现上,显得其不平衡,急需改善。特别是改善三大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处于大大低于第三产业比重的均衡状态的状况,以及提供基础设施配置条件,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能源巨头一壳牌公司在其撰写的一份全球展望报告中认为:“中国的优势在于制造业,而印度的优势在于服务业,印度服务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超过50%,而中国尚不到35%。虽然中、印都是发展中国家,但中印经济结构差异明显。我国第二产业占50.9%,第三产业为33%;而印度第二产业占27%,第三产业为48.2%。”。

不过,这些现状却未能使印度精英阶层在国际经济合作战略中定位于金字塔顶层规划。

相反,印度在国际顶层战略规划上却悖向而驰,探索印美战略伙伴关系,并进一步通过精英政府商业“种姓”集团大资本,进一步扩大与美国单一化产业链的合作。

 

二、印美战略关系中背后的精英阶层及其战略趋同:“悖向而驰”策略缘何起于精英阶层政治

 

 1、印度的精英阶层与精英政治精英商人:来源与性质的逆向考究

印度的精英阶层由精英政客与精英商人“种姓”而来。它最初来源于封建印度时的大商人、封建旧制度下的金融“高利贷者”,是英国人早期渗入印度经济的向导。而这些印度商人属于印度封建族群阶层形成的高低贷传统等级阶层制度的种姓之外,所形成的商业种姓阶层。而印度这种变异的封建高利贷阶层与英国殖民者合作,使得社会的一切阶级都因为殖民合作下的这种剥削变得贫穷。直至目前,印度作为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除了3亿中产阶级及资本主义精英政商阶层,印度至今存有近10亿贫困人口。十八世纪末,英印总督康华里写道:“在目前的这些省份里(印度东部各省)的居民,几乎完全居住在大城市的施罗佛和班尼亚以外,正在接近于普遍的贫困与不幸的状态。这些阶层因为其商业活动的组织型,在英国在统治印度初期即被看中,从而组织形成了脱离印度教等阶制度以外的一个资产精英阶层,它的系统性获得极大发挥。

 

 2、印度精英阶层的商业“种姓”集团在印度政体中特殊地位:演变与分类、构成及统治能力及特征分析。

随着印度这些商业种姓阶层的发展,更多接受西方教育的精英阶层推动下壮大,并且形成了传统种姓之外的家族沿袭。比如:古吉特拉、拉吉普特纳两地的高利贷种姓商人发展成为金融财团与巨头。

从印度工业化转变到印度工业化道路,特别是对外开放的新兴市场经济道路过程中,这一精英阶层承接了历史上遗留下的三大工业集团,并在印度主政中垄断工商产业,他们包括:集聚于孟买的大资本集团、古吉拉特大资本集团、马尔瓦利大资本集团。

孟买大资本集团在棉花纺纱业占据极其重要位置,成为印度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曾经出现并延续了自买办商人达尔瓦(1854)、帕 卡玛(1831-1905)、拉姆 吉吉拜、姆 埃 配吉特等英国资产阶级代理人。

而直到2000年以后,如日中天的印度著名的“塔塔集团”,亦延续了这个演化过程。纳苏尔瓦吉 塔塔是是印度“塔塔家族”典型的代表人物。曾作为英军侵略伊朗的“后勤部”从事军火生意,从中牟利。曾于我国清政府时期,在中国香港开厂“纳苏尔瓦吉——卡利达斯”(另一家军火企业)同时精英鸦片生意。这种新精英商业种姓的印度商人群体与英国的勾兑行动,使塔塔家族成为印度最大的暴发户。此后成为印度新主义工业以及新兴市场经济发展中最最大的垄断集团之一。

而印度的瓦吉亚家族以东印度公司造船工头起家,后成为印度纺织机械设备的买办。其子嗣留学英国利物浦,受到西方工业文明教育,成为具有西方意识形态的工程师,并发展出了瓦吉亚工业家族集团。成为一代代壮大的印度新兴的商业种姓下的特殊阶层。

印度的古吉拉特地区也聚集着由此而来的巨大的新种姓商业精英家族。这是由于印度历史上信奉印度教与嗜那教的高地贷商业群体形成的另一个新种姓。古吉拉特是印度第二大棉花产区,这些商业群体从最初充当英国的税吏与官吏开始,利用集聚大大量货币资产购买土地,发放高利贷,逐渐形成为投资棉纺生产并精英金融资本业务发展下的庞大财团。其中班尼亚种姓是古吉拉特巨大商业资本集团的重要代表之一。它几乎垄断印度相当长历史时期的古拉迹特地去的棉花纺织业的生产,并在此基础上于1922年创办了东印度工业银行“与两家保险公司。

而玛尔瓦利达资产阶级集团,属于拉吉普特纳商业的高利贷种姓基础上形成的印度财团,在初期的高利贷及以后发展起来的金融领域具有非常庞大的实力。仅十九世纪中叶到后四分之一时期,在玛哈特什特拉、德干、孟加拉、阿萨姆、海德拉巴等地及从事高利贷业务,在玛哈特什特拉西不具有绝对优势。二十世纪初期在玛哈特什特拉东部亦开始执高地带牛耳。印度"部勒丹地区62%的高利贷者属于在玛哈特什特拉种姓。阿姆拉特地区所有大商人无一例外是玛哈特什特拉种姓“。玛哈特什特拉种姓以绝对的优势建立了玛尔瓦利银行,并发展成为印度商业种姓的金融大资本财团。

 

 3、印度政体中商业精英“种姓”资本”权利特征:从一种等级向另一种等级制度过下的社会结构“缺陷”评价

与中国所不同的是,印度历史上大的买办阶层在封建传统社会阶层结构环境下,并未经历过中国辛亥革命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洗礼,亦并未有社会主义革命对买办资产阶级的收缴、同化及团结以服务于国家与社会的过程。这些大买办阶层以商姓种族的形式承接了印度独立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所以,印度精英阶层的政商种姓群体在意识形态与“资本”的利益两大领域,与大量沦为贫困阶层的印度各种姓群体存在着利益与意识形态的“断层”。这个断层随着政商精英的西化教育带来美欧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理念,使群体进一步壮大。但是,2000多年婆罗门教与印度教统治下的社会等级与阶级结构使社会在进步思想上的准备并未有形成。所以,几乎在“资本”权利下完成了从一种等级制度向另一种等级制度过渡下充满“矛盾”与“缺陷”的社会结构。

 

三、印度金字塔顶层规划院和背道而驰——趋同于美国战略?隐藏在“资本”背后所不可忽视的问题。

 

印度的精英资产阶级与政界精英阶层在这种缺乏社会民主启蒙运动下,直接通过与入侵的英国统治这合作,并承接了入侵的英国殖民遗产下,在阶级结构上亦形成了新的商业种姓与沦为各类贫困阶层种姓及种姓外“贱民”对立与盘剥的基础上,建立了与传统文化布局存在诸多“断层”的新的政商体。

这些印度精英阶层的政商群体不仅在印度贫富结构与阶层结构环境下决定了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模式及其道路,同时亦在当前世界大国关系中难以具有承接印度传统文明中的独立的精神思想。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他们成为印度新市场经济战略中的规划者与决策者。

那么,从印度新精英阶层的种姓群体形成角度看,在当前复杂的亚洲政治经济形势下,是否会“有悖于”客观环境的要求,背道而驰而趋同于美国战略?是一个隐藏在“资本”背后所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关推荐

上一篇:引起两次世界大战的地缘战略理论

下一篇:运用邓小平地缘战略思想透析新疆发展形势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