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产业+文化=新乡村
发布:2016-08-05 15:58
来源: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条条康庄大道连接着村头巷尾,一幢幢粉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个个美好乡村有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皖东南大地上。
“去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和各项要求,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方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宣城市长韩军告诉记者。
专项规划明方向
在今年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启动之初,宣城市就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市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组会议,制定了《2013年全市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意见》《宣城市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制定指导意见》。为保证规划的接地气、可操作,全市7个县市区分别制订了相应的专项配套规划,92个省中心村已全面完成规划编制。
目前,全市按照“中心村建设推进年”“示范带建设突破年”“清洁工程巩固提升年”三大活动要求,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为因地制宜改变村容村貌,美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的郎溪县很是动了一番脑筋。该县结合“仁、义、礼、智、信、静、清、趣、善”的各乡镇发展定位,编制出台《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将示范点分为三星、四星、五星标准,探索出了一条“村落、产业、景观、文化”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宣州区强化主体责任制也成为引领推进中的“点睛之笔”,实施“书记领航工程”,强化各级一把手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工作职责,实施领导坐班制,推行考核风险金制度,分解落实任务,确保目标完成。
大手笔投入夯基础
多年来,农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只有增加投入,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大改造,才能进一步夯实美好乡村建设基石。
为确保资金充足,宣城市财政拿出5000万元、县市区各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建立了市厅级领导联乡制度,同时加大资金和项目整合力度,用于中心村美好乡村建设。
刚从农村基础设施改造走出的绩溪县,村容村貌已是一番新景。该县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67处,新建管网近27公里,25%的建制村污水得到有效处理。通畅的排水,健康的水系,灵动的绩溪让人流连忘返。
泾县茂林镇溪口村,通过拆除破旧房屋改建新房,沿路种植绿化苗等措施,让林木葱茏、绿草茵茵,世外桃源般景致走进了村民的生活。正如泾县吴东山说的那样:“从外打工回来,看到我们村现在比外面的公园还好看,简直不敢相信!”
“示范带”带出精品村
为了更好的带动乡镇整体环境的改善,宣城市制定了示范带建设实施方案,重点建设10条示范带。积极推进示范带沿线集镇综合整治,改善集镇环境面貌,特别是大力整治示范带沿线“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堆乱倒、乱采乱挖”现象,实现集镇的美化、亮化。
当前,各地正在强力推进示范带绿化工作,加快建设森林长廊,已经完成绿化的进一步提高标准,确保示范带全部实现绿化。
相关推荐
上一篇:古村落新家园:美丽风景变产业
下一篇:文化产业园转型新型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