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不仅是捐钱的事

发布:2016-08-09

来源: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慈善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无论从政府层面还是从民营企业、公民个人等层面都在积极构筑慈善网络,一部分生活困难的群众也得到受益。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慈善在网络上也不断掀起一场场的讨论战,讨论的中心问题涉及慈善的目的、方式以及慈善款的去处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引起了民众普遍重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将制约慈善事业的发展。

 

  慈善能够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并在网络上掀起讨论,撇开讨论的具体问题不说,讲到底还是一件好事,说明慈善的理念已经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并在社会中逐步形成。但是,我们也发现目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等次还不是很高,大家一提到要做慈善了,马上形成的概念就是要捐钱捐物了。比如现在流行慈善一日捐,而捐的就是钱,甚至有一些地方还出现强制摊派的现象。这种强制摊派带着公权力力,这种行为容易让人感到厌恶,更加将慈善的概念硬化为强制性,不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甚至将起到阻碍的作用。

 

  典型的以高调捐钱捐物作为慈善方式的当属陈光标。作为一名企业家,行善方式很是高调,他经常将所捐的钱物在媒体上进行宣传,通常是将所要捐的钱堆积如上,最近就在网络上晒出16吨的人民币,引起其他人的感叹。高调的慈善方式虽然能够引起社会的足够关注,把慈善的理念传播的更远,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但这种方式同样给社会强化了一个理念:慈善就是钱的事情,你有钱你就可以慈善,你没钱就没资格进行慈善。这样物化了慈善理念,更使慈善充满着铜臭味道。

 

  其实,慈善事业不仅仅局限于捐钱捐物,更是道德理念的升级。如某个人生活本来就比较拮据,没有多余的钱和物能够捐献给别人,也可能本身就需要别人的帮助。但他要行善积德,要做一些好事,如果把慈善概念仅仅理解为捐钱的事,那我们也剥夺了上述这个人的行善的权利,也伤到了他的自尊心。

 

  再者,近年来,无论是政府成立或者个人成立的某些慈善单位,在其内部经营管理上还不完善,尤其是对捐献的资金管理上存在着漏洞,容易被一些人挪用,甚至部分自己被贪污,也直接影响着捐款人慈善的信心,影响着慈善机构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如前几年被报道的某红十字会资金管理问题导致捐款额直接下降。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在慈善事业中,除了要捐钱捐物外,更要拓宽慈善的范围和行为,使慈善成为人人可以践行的行动。如鼓励志愿者、义工或者让受帮助的人为老弱病残等做打扫、护理等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关爱环境等系列公益活动,让慈善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相关推荐

上一篇:慈善、商业共文明

下一篇:慈善事业――华夏文明的时代传承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