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永联村:“全民慈善”诠释别样幸福感

发布:2016-09-18

来源:



   作为一个经济总量在全国行政村中排名第三、上缴税收排名第二的富裕村,张家港永联村在物质方面的富足被人所熟知。但这个拥有1万多个居民、1万多名职工的村子,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于精神富足的追求也从未停歇。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是慈善的主体,同样也是慈善的受益者,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永联的“全民慈善”之举也让所有永联人收获了一种别样的幸福感。


  带头示范,让仁爱成为发展基因 


  永联村的物质富裕离不开老书记吴栋材的带领。如今,永联村兴起“全民慈善”之风,也同样得益于老书记的示范与坚守。


  吴栋材在任的37年,不仅带领永联村走出了贫困,他更是主动将自己名下的25%的股份,拿出一半捐给永联村集体,而在他的带动下,永钢集团的其他高管也纷纷效仿,共同为永联村留住了25%的股份。“进了永联门就是永联人,凡是永联人待遇都平等”,在并队扩村的过程中,永联村的人口从最初的800多人扩充到目前的1万多人,但吴栋材始终坚持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原则,确保新老永联人待遇一样。


  不仅如此,吴栋材还将仁爱的种子播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让仁爱基因不断“突变”成长。他在担任永钢集团董事长期间,高度重视企业的慈善文化建设,积极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从事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近五年,永钢集团为各类公益慈善机构累计捐款550多万,并先后为多个学校捐赠了近500万奖助学金。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发生后,永钢集团干部职工更是第一时间向灾区分别捐款226万、120万。统计显示,永钢集团历年捐赠累计总额达到11000万元,而永联村每年在慈善方面的投入也达到2000万之多。


  “老吴书记坚信经济要发展,精神要文明,连续四届创建了全国文明村,让永联村民走上了文明之路、幸福之路。”去年11月,吴惠芳正式从吴栋材手中接过村党委书记的接力棒,而对于仁爱与慈善的传承、发展则是他矢志不渝的工作准则。


  机制保障,让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 


  临近年底,永联村经济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格外忙碌,因为一年一度的家庭文明奖评比正在火热进行中。从2004年开始,永联村设立“文明家庭奖”,将环境卫生、家庭和睦、邻里关系、综合治理等方面的文明行为纳入考核评比,每年拿出1000万元给予奖励。村里专门成立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每年年底对每个家庭进行考核,得到满分的,每人奖励1000元;有不良行为的要扣分,扣1分年底各项奖金补贴总数就向下浮动1%。不仅如此,扣分还要实现村民联动,被扣分村民所在的小组,每个村民也要被扣分。


  “要让不文明行为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谈到设立这一奖项的初衷,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说道。迄今,“文明家庭奖”已累计发放奖金9000多万元,而评比机制的“率先”和“示范”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


  除了家庭文明奖的评选,道德模范等身边好人的评选活动也在全村刮起了一股“示范之风”。2011年,社区第一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启动,评选出了范学兰等第一批社区道德模范。随后,永联村将他们的先进事迹制作成宣传版面在全村巡展,并在《永联村讯》上连续刊登。永和社区居委会还主持召开社区道德模范表彰大会。一时之间,永联村域内掀起了一股“人人向道德模范学习,人人争当道德模范”的热潮。道德评选活动以后,永联村的好人好事越来越多,凡人善事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来,永联村产生的各级道德模范达20位之多,而他们也正在成为诸多永联人争相学习的榜样,评比机制之下的隐形效用得到彰显。


  去年11月16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永联村的张君成功捐献出了 180毫升造血干细胞,成为张家港市第10位、苏州市第103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继李阿疆之后,永联村的第二位干细胞捐赠者。“一个小村庄竟然连续出了两位骨髓捐赠者!”他们的事迹一经报道,在赢得广泛赞誉的同时,也让永联村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模式创新,人人争相献爱心 


  走在永联的大街小巷,经常会看到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一群人,他们就是来自永联爱心志愿者联合会的志愿者。从邻里互助到老人帮扶、青少年关爱,再到技术帮教,志愿者们可谓是“无孔不入”,深入到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贴心服务,让村民享受到幸福甜蜜的滋味。


  除了志愿者联合会以外,永联村通过对区域内的资金、人才资源、社会资本进行高度整合,还先后培育出了永联为民基金会、惠民服务中心、社会文明建设联合会等公益社会组织,健全互助模式。与此同时,2012年,永联村规划建设了爱心互助街,设置学习、生活、娱乐、健康等4个互助功能区,涵盖了红领巾驿站、爱心超市以及助理餐厅等18项服务功能室,为永联村公益组织、爱心人士和服务对象搭建了供需对接平台。据了解,永联村目前注册志愿者三千余名,每年开展志愿帮扶活动近千次。




爱心志愿者为老年人送餐


  依托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队,永联村的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双职工子女寒暑假也有人帮助辅导工作了。爱心便当、爱心剪刀、爱心义卖等公益活动给村民们提供了方便,也带去了温暖。在志愿精神的感染和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进入人们的视野,永联村上下正逐渐形成一个日臻成熟的互助网络。


  吴惠芳说,永联村是远近闻名的工业强村,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互助模式的孵化,与该村多年来坚持培育爱心氛围的理念不谋而合,而当前在永联村如火如荼开展起来的志愿服务,反过来也进一步推动了该村志愿慈善事业的发展,促进和谐文明建设。


相关推荐

上一篇:用慈善之举书写人间大爱

下一篇:中国慈善文化:近代与国际接轨 解放后遭沉重打击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