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的力量托举城市文明新高度

发布:2016-09-18

来源: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10多年来,张家港在文明城市创建的征程中,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2011年,我市再次以高分通过测评,成为首个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县级市。


  “三连冠”,叠加起文明城市的新高度,而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我市涌现出邵丽娅、田进军、陈晓军、周敏等一批“张闻明”爱心人士,沙钢、国泰、澳洋、骏马等一批爱心企业,曹建苏、樊惠平、陈春明等一批“中国好人”……这一串串行善的名字其实不仅代表了个人或企业,他们实际上也代表着港城的爱心群体,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整个社会,他们用发自内心的善举温暖着这座城市——这就是行善的力量,他们的善举引领着这个城市更加文明,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而这也是文明张家港的最好诠释。   


  凡人善举垒筑“大爱之城”  


  张家港,是一个充溢感动的城市;


  张家港,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城市。   


  9年前,中国移动张家港分公司团支部化名“张闻明”,多次给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三坪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寄钱寄物的事迹一经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爱心传播,影响深远。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在耳濡目染中向“张闻明”看齐,一张张陌生而又热情的面孔组成了生动的“张闻明”群像。 


  2003年9月,当全城都在寻找“张闻明”时,邵丽娅还是张家港地税局的一名普通税务干部,她关注着新闻媒体每天报道的进展,同时也为“张闻明”做好事不留名的善举感动不已。那时的她并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加入到“张闻明”的队伍中。


  2006年,邵丽娅从市红十字会“认领”了两个远在四川的贫困学生。每个学期,她除了按时将学费汇到对方手中,还为她俩准备了学习用品和衣物。这份来自千里之外的关爱给两个孩子的学习注入了无穷的动力。去年,她们如愿考上了大学,其中一个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录取,本硕博8年连读。


  田进军,锦丰初级中学的一名普通英语老师。在2007年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之后,他便一直在等待,等待需要他的那一天。去年,他接到了市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骨髓初配成功。那一刻,他心里暖暖的,用自己的骨髓挽救他人的生命,不是谁都能有这样的机会。


  为了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田进军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和学生一起参加大课间跑步。16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注入了一个年轻生命的体内,他说:“骨髓可以再生,但生命不能重来。如果我的造血干细胞能够再次配对成功,我愿意继续捐献。”


  陈晓军,这个被誉为“寻亲神探”的中年男子,把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为他人寻亲上。2004年以来,他先后帮助83个家庭重获团聚。2010年3月26日,陈晓军被授予“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荣誉称号。去年9月,他办起了寻亲网站,开办至今,已有600多人注册并发布寻亲信息,点击达到60多万次,成功帮助10余名寻亲者与亲人团聚。


  作为我市首批礼仪青年志愿者之一的周敏,还是苏州市优秀青年志愿者。她的细心、微笑给各方来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家港市开展礼仪青年志愿者活动比较早。特别是前几年,一些外地的来宾看到张家港有这样一支礼仪服务队伍,很是惊讶,并对我们的服务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周敏告诉记者,礼仪青年志愿者并不像外人看到的那般光鲜,时常需要牺牲休息时间,但她们“乐在其中”。


  还有酷暑严寒中在街头路口维持交通秩序,引导大家文明走路、文明行车的“小红帽”;在公园广场志愿巡护公共设施,引导人们爱护环境、爱护公物的“红袖套”;给“空巢老人”送去关爱,给困难家庭送去温暖的“红马甲”……


  真心付出,不求回报,他们在平凡的坚守中走向道德高地,用凡人善举筑起“大爱之城”。


  如今,善的力量涓滴汇聚,正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提升我市城市精神的持久原动力。  


  扶弱济困彰显博爱情怀  


  张家港是全国文明城市,也是一座富有爱心和扶弱济困的城市。


  作为扶弱济困最直接的方式,捐资助学已成为我市的良好风尚。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我市本地的教育条件无疑是一流的。近年来,由政府部门牵头,广大企业积极参与“阳光工程”、“爱满港城”慈善活动,我市已经实现了“不让一个贫困学子失学”的目标。而且,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也成为我市许多企业家、爱心人士的牵挂。  


  沙钢集团,连续4年跻身世界500强的“钢铁巨人”,多年来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使沙钢深深感受到科教事业对于企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有着巨大的推动力。因此,沙钢在捐资助学上“一掷千金”、从不吝惜,不仅出资捐助张家港本地学校,还于2006年在四川巴中、仪陇捐建两所希望小学,并多次捐款为安徽工大、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大学等改善办学条件。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们又出资4000多万元用于对口援建绵竹中学。


  凭借“善的力量”理念和对公益事业长期关注与投入,今年,沙钢集团荣获第七届“中华慈善奖”,这也是沙钢连续第三次获此殊荣。 


  国泰集团,2006年就启动了“希望之光”爱心助学活动,开始大范围地捐资助学,先后在本市大中小学设“希望之光”国泰专项奖学金;6年来,共资助了1000多名张家港籍贫困学子,累计发放爱心助学金100多万元。在帮助本地学子的同时,他们还在四川马边和湖北浠水等地捐资建造希望小学。 


  骏马集团来自安徽砀山和金寨的员工比较多。10多年前,他们通过员工了解到这两个地方农村的教学条件比较艰苦,于是在2001年分别在砀山和金寨捐建了两所希望小学。此后,他们又先后在江苏宿迁、湖北五峰等地捐建了希望小学,累计在全国各地捐建10多所希望小学。 


  国际购物中心在公司成立10周年之际,出资40万元在贵州石阡捐建一所希望小学,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为公司10周年庆典留下了最珍贵的纪念; 


  华机集团先后在贵州、四川、重庆捐建希望小学,他们计划在全国捐建10所希望小学; 


  攀华集团先后在江苏灌南、吉林隆化、四川中江、重庆云阳等地捐建希望小学; 


  澳洋集团先后在新疆农一师十四团、玛纳斯和河北广平等捐建希望小学; 


  沙洲电力的团员青年6次走进安徽大别山,给山里的孩子送去电子琴、篮球、书籍;


  捐助可以量化,但向善的力量无法估算。从白山黑水到西南边陲,从大漠戈壁到偏远山村,从苏北平原到雪域高原,10多年来,张家港市的企业和个人先后在全国各地捐建了数十所希望小学,他们用博大的胸怀合力筑起了爱的长城,把希望的火种播种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身边好人”托起城市文明新高度  


  “中国好人”曹建苏,资助一对孤儿兄弟直至他们大学毕业,在生活最困窘的时候,她一天打几份零工为他们挣出了生活费。甚至,刚刚走出生活的低谷,手头并不宽裕的她又开始资助贫困学生,照顾孤寡老人。


  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却拥有坚强的意志,哪怕荆棘密布,她依然在公益之路上走得义无反顾。身患白血病的她生命危在旦夕,却还挂念着“山里娃”。甚至,在她病情刚刚稳定时,还悄悄从医药费中“克扣”出一部分作为孩子们的学费。


  如今,大病初愈的她创办了“百姓公益义工协会”,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集结在爱心之路,“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还有樊惠平,“诚实守信”中国好人,从事出租车行业已有10多年,安全行车累计超过90万公里,是为数不多的“零投诉”的哥之一;陈春明,“敬业奉献”中国好人,16年前从基层企业走上了纪检监察工作岗位后,满怀对事业的敬畏之心,终日与单调的卷宗打交道。凭着这份庄严的使命和过硬的业务能力,他把一个个案件都办成了“铁案”;朱付妹,“孝老爱亲”中国好人,和丈夫结婚之后一直悉心照顾着瘫痪小姑,60多年来不离不弃;朱秀珍,“助人为乐”中国好人,背着药箱在乡间奔波了44年,免费给村里的老人问诊,测量血压,为常年卧榻的病人推拿按摩,向村民传授医疗健康常识……“港城好人”为何层出不穷?这得益于我市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高度重视“一把手抓两手、两手都要硬”的精神文明建设。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连续多年、领域各异、层次不同的评选,成为港城文明城市建设的有效载体,把150万新老张家港人凝聚在道德的星空下,让“平凡中的伟大”得以彰显,让典型示范效应得以扩大。  


  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在一次次感动港城的同时,也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精神洗礼,好人的“复制效应”日益显现,激扬起强大的榜样感召力、凝聚力和广泛的示范带动作用。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当凡人善举成为寻常之事,文明便有了深深扎根的土壤,有了不断生长的希望。从9年前的一个“张闻明”,到如今,我市拥有注册志愿者11万余人,港城的“好人”效应放大倍增,托起了一座现代化之城的文明新高度。    


  记者感言>>  


  一曲曲由“平民英雄”演绎的道德赞歌传遍港城大地,一个个由平民百姓接力的道德善举涌现城里乡间。人们无限感慨,原来在我们的身边有那么多的“平民英雄”,他们或关心家人,孝老爱亲;或助人为乐,帮助邻里;或诚实守信,忠于职守;或弘扬正气,见义勇为……他们的平凡事迹,让人感动;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他们的善举,温暖着无数人的心。


  今天,凡人善举在港城频频涌现,让我们深深感悟到,人人向善、人人行善、行善积德仍是这个社会的主流。虽然,他们的善举算不上轰轰烈烈或惊天动地,但他们至真至诚的本性,让我们为之动容。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可见可学。他们的善举,为我们树起了文明的路标。


  献出一份爱心,点燃的是一份希望。伸出援手,救人于苦难,我们的身边便会多一份欢笑,少一份愁苦;多一份相聚,少一份别离。一个行善的城市凝聚每一位市民的爱心,点点爱心便会成为需要救助之人生活的希望。我们坚信,当越来越多的凡人善举成为千百万港城人心中的英雄时,成为行为的楷模时,公民道德向善之花必将越开越灿烂,城市越来越文明。


相关推荐

上一篇:人民日报: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发展慈善事业

下一篇:社会慈善之心万不能丢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