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创业,70岁才达到事业巅峰……这个善于邂逅机遇的女人叫香奈儿

发布:2016-09-21 08:42

来源:



19岁时,她被称呼为“可可(Coco)”,因为她总在餐厅欢快地唱着《谁在当时看到可可?》;

38岁时,她被尊称“香奈儿女士”,推出了女人为之倾倒的谜一般的N°5五号香水;

88岁时,曾经说过“我要去天堂为天使做衣服”的她与世长辞。而此时,墓碑上镌刻的名字是她不常为人提及的原名——嘉柏丽尔· 香奈儿。




从奥巴辛修道院到康朋街31号的时装店,她的双手从未停止过裁剪缝纫,舒适针织套装、小黑裙、斜纹软呢外套……从始至终,嘉柏丽尔· 香奈儿解放的都不只是女性被束缚捆绑的身体,而是那个年代,女性渴望自由、轻盈的内心。

 

只不过,在解放她们之前,香奈儿女士先解放了自己。


从拔掉帽子上的羽毛开始

 

“一个女人最需要的是独立于男人,而不是平等。平等不过是退而求其次。”

谁能想到,香奈儿女士所追求的自由独立,是从拔掉帽子上的羽毛开始呢?

 

在法国贡巴涅地区的上流社会,她就像一个格格不入的异类:穿着男人才可以穿的马裤骑装,英气勃发地在森林里穿梭;


马背上的香奈儿


拔掉帽子上沉甸甸的羽毛装饰,标新立异地戴着只剩一根羽毛的帽子。


1910年10月1日,她戴着自己设计的帽子登上了戏剧杂志。


很快,她头上那一顶顶相对轻盈、简洁的帽子,在社交舞会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当法国著名女演员埃米莉安娜·达朗松展现出对这种帽子的好奇后,懂得“名人就是最好的广告”这一法则的香奈儿女士,便二话不说亲手作了一顶帽子送给她。果不其然,达朗松戴上了她制作的新式帽子,登上了当地的报纸。

 

随后,聪明的嘉柏丽尔· 香奈儿开始陆续制作帽子送给身边的贵族名媛。灯火辉煌的舞会、人声鼎沸的赛马场……“嘉柏丽尔· 香奈儿的帽子”随处可见,普通职员和上流社会都趋之若鹜。而属于她自己的“Chanel Mode”女帽店,也在康朋街21号开张了。


年轻时的她


如果当时才华横溢的她,像大多数女性一样将社交当做寻觅理想丈夫的手段,而非事业发展的契机,世界时装史上会不会就此少了一位传奇女性?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众所周知,这个聪明而富于远见的女人,主动选择了后者。

 

战火硝烟中引领“舒适穿着”的风潮

 

一战的爆发,迫使她搬到了距离巴黎两百多公里之外的杜维埃,并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服饰店,售卖女帽、夹克、毛衣等等。


嘉柏丽尔· 香奈儿站在杜维埃开设的服饰店门口


男人们在前线打仗,女人们在后方也忙碌起来。她们纷纷走出家门,去工厂上班、去医院做护士,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


随着战事愈发紧张,许多服饰店选择关门大吉,但嘉柏丽尔· 香奈儿仍在坚守这项美丽事业。当杜维埃地区仅剩下她这一家服饰店正常开业时,商业洞察力惊人的她,发现随着经济衰退,昂贵的绸缎蕾丝、毛呢面料已经让多数人无法负担,而身着紧身胸衣的女人们,在工作中总是行动不便,受到种种限制。


面对这种情况,就像曾经拔掉帽子上的羽毛一样,嘉柏丽尔· 香奈儿再次做出惊人之举:抛掉紧身胸衣,剪短裙摆,放弃绸缎蕾丝,以Jersey面料设计出了舒适自如的运动装束。


这在当时看来简直令人不可思议,因为这种舒适亲肤的面料,过去多用于制作男士短裤。但那又怎样呢?这种优雅实穿的设计一经推出,旋即大受欢迎。


身着自己设计的Jersey针织运动套装的嘉柏丽尔· 香奈儿

 

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她——这个总是在质疑声中坚持己见的女人,为什么会获得成功?因为她深深明白,这个时代给了她“咔擦”剪去旧时代保守审美的机会,女人们不再需要束缚身心的紧身胸衣、移动艰难的巨大裙撑,出自她手的“时髦、实用、轻便的时装”,将是影响甚至是改变大众生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因此,香奈儿女士的坚守不是无意义的坚守,而是紧随时代适时改变的坚守。而她,也成为了为数不多,在经济萧条的战争年代中积累着财富的女人。


站在巴黎康朋街31号精品店门口的她

 

带着舒适套装重返时装舞台

 

当然,香奈儿女士的“野心”从不仅仅局限于法国,她曾说过“我要成为未来的一部分”。而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保持体面地进退自如,正是她最聪明的地方之一。

 

1931年,在受到美国制片大亨萨缪尔•高德温的邀请后,她来到好莱坞为电影设计戏服,并因此结识了葛洛丽亚•斯旺森等好莱坞明星。虽然仅有两三个月,她却成功让美国人把自己当做了“法国的象征”,并为后来再次崛起铺平了道路。


嘉柏丽尔· 香奈儿在好莱坞


很快,波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从不妥协的嘉柏丽尔· 香奈儿,这次却选择结束了自己一手建立的时装屋和工作坊。

 

当香奈儿女士精力充沛地重返时装舞台时,已经71岁了。这一次,无法忍受人们重又回到“丰胸细腰”审美时代的她,带来了裁剪合体的复古舒适套装,并选择用高雅的“山茶花”作为点缀,品牌至今依然沿用。



谁知,法国媒体讥笑她的年龄,粗鲁地“攻击”她:在过去十五年里毫无进步。喜欢她的美国人则毫不吝啬地赞美她,美国拥有最广泛读者群的《生活》杂志甚至评论说:“她已经改变了一切。年届71岁的嘉柏丽尔•香奈儿所创造的不止是时尚:而是一场革命” 。聪明的她,明白争议就是最好的宣传广告,继续在50年代时装巨匠成群的巴黎辟出自己的时装王国。


美国版《Vogue》在1954年刊登的模特玛丽-伊莲娜•阿诺德身着Chanel舒适套装的照片


格蕾丝王妃、碧姬·芭铎、罗密·施奈德……这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都成为了香奈儿斜纹软呢套装的“俘虏”。


身着香奈儿套装的格蕾丝王妃



在嘉柏丽尔· 香奈儿的工作坊,罗密·施奈德正在试衣


“他们说我太过时了,说我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了。通常我会一边在心里微笑一边暗想,我会证明给他们看。在美国,反响十分热烈。在法国,我却必须要奋力反击。但我不介意,我很享受斗争的过程。”她依然一如既往地倔强,“战斗力”十足。

 

我想,当瘦削年迈的香奈儿女士坐在康朋街31号的镜梯上,透过镜面俯瞰鱼贯而出的模特时,心里应该是坦然无憾的。



她常说:“机会只属于善于把握并且乐观勇敢的人”,经营新式女帽店、开设精品时装屋、重返设计舞台……每一次面临与机遇“邂逅”时,她都不是只手等待,而是自己创造,拼尽全力,在男性时装设计师占据主导地位的世界里,发出一次又一次温柔有力的呼喊。

 

正如她在20年代革新了女人的穿着,她的思想也超前于世界。这种面对机遇的“邂逅”敢于把握并勇于实践的精神,恰恰是每个现代女性需要的。



从1921年,香奈儿女士推出闻名遐迩的Chanel N°5香水之后,属于“香奈儿”女人的味道就从来不是软弱无力的靡靡之香。作为香奈儿香水“家族新成员”的邂逅活力淡香水,同样是带着清醒与悸动的柔美调性。葡萄柚香调的开瓶香气,略带一丝苦涩,随之而来的柑橘果香、逐渐吐露的雪松鸢尾香调,则迸发出热情的持久渴望。


这种气息属于独立自主的都会女性,

她们对生活充满热情,懂得自己所求所想;

她们对工作充满把握、明白安全感是自己才能给予自己的;

她们热爱探索与发现,善于把握邂逅的每一次契机。



终其一生,香奈儿女士都在孜孜不倦地寻找,寻觅独立自主的事业、真心陪伴的爱人。最后她兜兜转转,终于邂逅了一个女人最为重要、值得永远倚赖的东西——自我。


当晚年穿着斜纹软呢套装的她,走出丽兹酒店的大门,缓缓走向对面的康朋街31号时,那个在修道院里埋头缝纫的年轻身影,在贵族舞会上引人注目的美丽背影,渐渐地重叠模糊了……彼时彼刻的她谁也不是,只是她自己——嘉柏丽尔•香奈儿。


相关推荐

上一篇:24岁女孩子创业 4年捞金170万

下一篇:36氪联合创始人王壮:帮助创业者才是真的伟大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