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国门,老年俗的新模样
发布:2016-09-14 16:53
来源:
1、马来西亚——凤梨示吉祥
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到全国各地,每个华人聚居区都挂起大红灯笼,首都吉隆坡的商业区和饭店每年都要挂成千上万只灯笼来烘托节日气氛,特别是到了晚上,吉隆坡的中国城张灯结彩,人流如潮,万盏齐明,颇为壮观。马来西亚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是华人,他们把华人农历新年列为法定假日。马来西亚过春节习俗与中国大致相同,而华人中有20%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徒,他们也过春节。为此,教堂大年初一开放,供这些教徒做弥撒,教堂还允许华人的舞狮队到教堂舞狮,象征兴旺发达。
春节期间,吃是少不了的,吉隆坡有一条叫阿罗街的美食街,春节期间张灯结彩,所有的当地特色小吃都可以吃得到。说到吃,马来西亚华人还有一个春节传统的食物,那就是吉祥水果——凤梨(菠萝)。由于当地华人多来自福建,因此受闽南文化影响,马来西亚的春节风俗又融入了很多闽南风情。所以到马来西亚过春节,您可以充分体会到什么叫做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合璧混搭。人们过春节一定要买凤梨,闽南语“凤梨”与“旺来”谐音,凤梨就成了春节的吉祥水果。
除了买凤梨,马来西亚华人还有很多传统的活动来庆祝春节。除夕,全家在一起吃团圆饭、守岁。大年初一,不能扫地,人们一般待在家中接受亲友的拜年,并准备丰盛饭菜招待宾客。初二以后才到亲戚朋友家拜年。从冬至到正月十五这段时间,“恭喜拉雅”的祝福声不绝于耳。“恭喜”为汉语,“拉雅”为马来语。
2、新加坡——柑橘作贺礼
和马来西亚华人买凤梨不同的是,新加坡华人的传统是用柑橘来作为贺礼,新加坡华人在拜年时,一定拿着一个精致的小纸袋,里面装着两粒柑橘作为贺年礼,两粒柑橘象征着 “大吉大利”“两粒黄金”和“好事成双”等意思。当主人接下两粒柑橘贺年礼后,等到客人要离去前,也要回赠两粒柑橘,新加坡人俗称“换橘子”。也因为这样,柑橘成为新加坡华人农历新年前必须采购的年货之一,年节前往往供不应求。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春节具有东南亚特色,圣诞节一过,大街小巷都换上了中国传统的春节盛装,大大小小的红灯笼高高挂起,年画也贴了出来,一片喜气洋洋。家家都要蒸年糕、贴春联、逛花市,除夕全家吃团圆饭。春节这一天,晚辈纷纷给长辈拜年祝贺,孩子们从长辈那里得到压岁钱。大年初一扫帚要统统收起来不许扫地,以免扫走吉祥福气。
3、澳大利亚——压轴龙舟赛
在国内,闽南地区的舞狮舞龙有着很长的历史,尤其在广东最具代表性,广东的狮子与外省不同,称为“醒狮”,起源佛山,在制作上和舞法上都具有广东的特色,其中还有关于舞狮的民间传说,个个都体现着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至于舞龙,广东的龙舞,名目繁多,千姿百态,不同的龙舞,寄托着人们不同的理想和愿望。春节是喜庆之日,耍舞的多是热烈奔放的彩龙、金龙和纱龙之类,白天舞布龙,晚上耍龙灯。
随着世界的生活化和生活的世界化,广东这些传统的迎春活动就这样被带到了海外、带到了火热奔放的澳洲人身边。澳大利亚人一直常尊重土著部落的文化和传统,在最大城市悉尼,神秘火辣的土著歌舞典礼吹响狂欢的号角,舞者都穿着原始的装扮。此外,推崇创意的澳大利亚人会自制各种各样的服装,穿在身上,带在头上,成为悉尼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对于这样一个热情奔放的民族来说,每年中国的春节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悉尼街头上演的压轴戏龙舟竞赛吸引数十万观众。数百名乘坐龙舟的队员竞相拨水,同时还有中国传统的舞龙舞狮表演,每一项活动都深深吸引每一个观众。身在海外,会格外想念中国春节。墨尔本有世界最长的巨龙,有150米长,100多年的历史。每年春节,200多名健壮的澳洲人和华人扛着这条巨龙串街走巷,非常壮观。
可以看出,海外的舞狮舞龙的规模以及热闹程度丝毫不亚于国内,这就是我们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的魅力之所在,它将世世代代永远传承下去。【详细】
4、日本——除夕芥麦面
与东南亚国家不同的是,日本人以前是过两个新年的,即元旦和春节,只是到近代才改为过新历年。除夕,日本人也有守岁的风俗,人们一边吃荞麦面条,一边观看电视台为新年编排的节目,男女歌星独唱比赛最受欢迎。午夜时分,寺庙香烟缭绕,钟声齐鸣,而且往往敲一百零八下。
说到荞麦面条,如同中国在除夕夜北方吃饺子、南方吃年糕一样。据说荞麦面条必须在零点前吃完,吃不完的话,第二年就不会有金运。之所以是吃荞麦面,据说是因为荞麦面又细又长,在日本文化里代表着细水长流与健康长寿,人们希望像荞麦面条般活的长久。另外,因为荞麦面条易断,日本人希望将一年的辛苦与烦恼做一了断,不带到新年里。还有一点是希望像荞麦这种植物那样,生命力顽强,不畏贫瘠,不怕风雨。
在日本过年的习俗中,过年也给孩子压岁钱。过去人们认为小孩子魂魄不全,容易为邪所伤。为了驱邪、扶正,保孩子健康成长,大人将新年的祭祀供品撤下来后分给孩子们,后来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5、韩国——不变压岁钱
韩国华侨绝大部分都来自中国山东,老一辈人把整个山东的习俗全部搬到了韩国,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送灶神,然后是发面蒸饽饽,写春联。除了大饽饽之外,手巧的姑姑阿姨还会用面捏出猪头、剩虫(蛇的别称)、元宝和葫芦等形状,每个形状都有个吉祥的含义。但是,近年来,大部分习俗已被当地化,唯一没有变的只有压岁钱的红包。
以前,过年的水饺里会包进小铜板、枣、糯米糕、花生等,每样都含有各种吉祥的意义,比如铜板代表发财,红枣取义鸿运当头,糯米糕是步步高升,花生是长生不老,分别是升官、发财和健康的祈愿。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融入韩国社会,最近过年吃水饺的人虽然也不少,但在水饺里添加“东西”的人家却是少之又少,取而代之的更多的是韩国的糕片汤。
下一篇: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