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是“中国年”永不变淡的“年味”

发布:2016-09-14 16:35

来源: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在神州大地之上,每到春节就有一亿五千万人如候鸟般进行大规模的迁徙。他们为了基本的生存、为了更有尊严的生活而背井离乡,这个群体付出了太多的辛苦和忍耐。每到春节,“回家”就是一个温暖的词语,让一亿五千万人从全国各地返回久违的家园。家,是永远的温馨港湾;亲情,是“中国年”永恒不变的“年味”。

  春节,是炎黄子孙的“中国年”,历来讲究万家团圆。一家人如果不能在春节期间欢聚一堂,那么这个传统节日就缺乏浓郁的“年味”。当我们是儿子、是女儿,心中永远牵挂的就是家中的父母,春节的时候无论如何都要千方百计回家过年,如果因故不能回家,那作为儿女的心中就难以释怀,而作为父母心里也会充满落寞;当我们是身为父母的人时,心中永远挂念的是自己的儿女,无论在我打拼有多么艰辛,春节总是要回家看看。

  作为我国最盛大的传统佳节,春节承载着的不仅是丰富的物质内容,更是传承千年的文化盛宴。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它不仅是亲情团聚与人际沟通,更是父母的期盼。然而,也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在回与不回的两难中徘徊,并且是离年越近心中越烦躁,于是“春节恐归族”、“没脸回家”就诞生了……这传递出庞大样本量的群体表征和时代背景下的问题表征。数年前,有一首流行歌曲叫《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唱出了无数在外漂泊者的心声。由此,有评论者套用为“有脸没脸,回家过年”。

  亲情是春节回家过年的一种本能,就像所有的候鸟历经千辛万苦,就是为了找一片温暖的栖息地,在那里精心休憩或者是疗养心灵的创伤,抑或是尽情嬉戏、相互取暖、积蓄拼搏的力量……然后再一次充满自信地起飞。实际上,各种看似冠冕堂皇的不回家的理由都是一些难以自圆其说的借口。除了保家卫国的武警官兵以及特殊岗位不能回家过年的人员,其他群体不能回家过年的“没脸回家”“没钱回家”“没有成家立业”等说辞都是一种自欺欺人、不敢直面现实的做法。

  实际上,家人并不企求什么大富大贵,最重要的是家人团聚,因为只有亲情才是“中国年”永不变味的“年味”。试想一下,“没脸回家”就有脸了吗?“没钱回家”过年,呆在异乡过年就有钱了吗?“没有成家立业”,在一个短短春节里面就能解决婚姻和事业问题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那么,何不回家过年,一家人一起分析一下原因,亲朋好友一起出些点子——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说不定就迎刃而解了呢。亲情,在很多时候是战胜困难的法宝,可以让迷茫的游子找到归宿。因此,春节来了,带着好心情回家过年吧!回家过年,就是用亲情为自己充电。


相关推荐

上一篇:侨界举办迎新春联欢会

下一篇:全世界的中国年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