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华人 > 支持抗战-永恒的敬意
寻访抗战老兵,我们与时间赛跑,携敬意前行
发布:2016-09-18 10:07
来源:
因为心怀感恩,所以走在路上,没有什么隆重的仪式,有的只是对于他们的深深敬意,因为有了他们,我们今天才能成为一个中国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按照之前的安排,此次寻访活动由鑫乐琴行的唐枫负责全程协调组织,崇左电视台的两位小伙负责拍摄报道,爱心网友海伦负责翻译及提问,热心网友黄女士和师院姑娘小农负责记录,我和盘武负责拍照。上午10点,我们一行10人乘坐老兵侄子的面包车从半坡出发,大约十多分钟后,汽车驶出城区,进入了漫无边际的甘蔗林地,崇左这地方缺水、气候炎热,石山群布,主要经济作物都是耐旱的甘蔗、香蕉等。汽车穿梭在蔗林,一阵阵清甜随风灌入车内,令人陶醉。
我们一路闲聊着,不时发出一阵阵欢笑,在车上老人的侄儿给我们介绍了老人的一些情况,老人今年已经九十六岁,但身体你还很硬朗,思维、言语也很清晰,在部队时是中尉班长,现在和自己的小儿子一起住。看着车窗外一棵棵笔挺的甘蔗,我在想老人的腰杆是否也还是这般挺直,容颜是否也像部队里的将军那般威严。。。。。。
一同前行的一位小伙子大概是看上了我们队伍中的一位姑娘,不时的找话题和她聊天,我们便开始拿他俩谈乐,正好解解行途的倦意,如果正能戳和成一对,也算是积善行德。
汽车穿过一大片香蕉林后便到了老人的家,我们走到老人家门前时,老人已经迎了出来,笔挺的腰杆,坚定的眼神,除了面容和蔼可亲外,其他和我之前的想象不差多少,我迅速拿起相机,拍照,快门按下,老人的身影瞬间定格,LED显示频中,老人挺直的身躯,是中华的脊梁。得知我们的到来,老人显得十分的高兴,老人的家人热情的给我们拿凳子,我们一群人围坐在老人身边,和老人拉起了家常。通过和老人的谈话我们得知,老人当兵前读的是师范,后面因为家里穷,便去当了兵,入的是国民党的部队,在军部直属通信部队做通信排中尉班长,随军在桂林一带参加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命令调集他所在部队到江苏集结待命,当时老人和一些战友已经意识到蒋介石要攻打共产党部队,因此便没有跟随部队前往江苏,而是回到了崇左家乡,搞农业生产,坐回了农民。从老人的讲述中我们得知,当时的条件十分恶劣,吃的饭里面有很多的沙土,叫做“沙土饭”,这种饭吃了不消化,耐饱。当谈及自己的战友被日军俘虏砍头时,我注意到了老人的眼眶有些湿润,我知道那是一位老兵对于生死战友的怀念,那份战友间的情谊有多深?有多浓?我想我是理解不了的。谈话间老人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老人说“日本鬼子最毒辣了,现在和日本建交我都不同意。”这句话从全球发展合作的角度看来,是狭隘的,是不利于发展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忘记了我们的历史,忘记了中华民族曾今受过的屈辱,我们不记仇,那是泱泱大国的胸怀,但是我们必须要牢记那段历史,忘记了历史,一个国家便没有了灵魂。我们对于老人的这句话,不应有其他的看法,毕竟,和历经沧桑的老人相比,我们太年轻,太浅薄。最后,问及老人对我们年青一代有什么想说的,老人说道“你们生活在这个和平年代,不能忘记了历史,今天的能过上好生活,感谢中国共产党”。
因为顾及到老人的身体,我们结束了此次的访谈,给老人送上了热心公益组织赠送的衣物、水壶和一些水果后,我们便启程返回。寻访抗战老兵,我们做的远远还不够,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更愿意看到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当中来,一起去看看那些曾经为了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老兵们,没有他们便没有今天的我们,没有我们今天的中华民族。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奉献了青春,洒下了热血,不应该被遗忘,孤独无助不应是我们对他们的回报。
下一篇:永恒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