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慈善 > 真儒学重建慈善的道义
依法促善才能迎来道德春天
发布:2016-09-19
来源:
当前,我区慈善事业蓬勃发展,但涉及慈善的不少问题却仍待“搞明白”。比如,如何界定慈善组织?什么样的活动是慈善活动?个人发起的公开募捐是否合法?募捐到的钱物如何使用才算合法?
有学者认为,慈善是第三次分配,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实际上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的重大进展。当今,我们依然渴望一个人人具有古道热肠的社会,渴望一个民风淳朴安定祥和的社会,使每一位公民都感受到温暖幸福,并在信任互助中实现互利共赢。然而关于慈善的这些问题不能明确解释,社会公平公正就会受到普遍质疑,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在重建社会信任中,制度和规则的完善必不可少。道德是法律的高线,法律则是道德的底线。法律主动以降低底线来拉升道德的高线,为社会的善行义举设置规则,为热心助人者排除后顾之忧,这是对社会公德的托底救赎,也是对公平正义的出手维护。
《慈善法》在放宽准入的同时,加强了事中事后监管,规范了慈善组织内部治理,明确了民政部门对慈善工作的主管责任,加强了社会监督,推动了行业自律,体现了“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思路。让公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慈善活动的运行轨迹,从而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公众的猜疑,让谣言止于公开,重建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信任。依法促善、依法行善,才能让行善成风,沉淀善行文化,进而为迎来整个社会的道德春天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