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胡雪岩经商的立身之本
发布:2016-08-05 16:49
来源:
商人谋利天经地义,可是真正有大志的商人从来不欺负顾客。童叟无欺、诚信为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胡雪岩有两件事情却做得相当漂亮,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
那个时候阜康钱庄开业不久。那一天,阜康钱庄来了两个当兵的,要提他们的老乡罗尚德的一万二千两银子。可是这两个兵,却空手来了,没有任何存执凭证。伙计们当然不肯付钱。这件事情给胡雪岩知道了,他很快查明这两个人的身份,不仅付了钱,而且是付一万五千两银子。这是怎么一回事情呢?还得从事情的一年前说起。一年前的一天,门口来了一个当兵的在那里荡来荡去。胡雪岩那天正好在店里,这个人的行动引起了他的注意,就上前与此人攀谈起来。原来这个人是驻杭州绿兵营的一个“千总”,叫罗尚德。他今天来找钱庄是想存一笔钱。存钱在钱庄,哪个钱庄都愿意。但是他有一个条件,不要存执,也不要利息。这个条件很奇怪,再看他是一个兵,所以很多钱庄都不敢答应。罗尚德来到阜康钱庄,很犹豫要不要进去。胡雪岩听到这个条件也是一楞,他是不是来闹事的。胡雪岩问他为什么。罗尚德说:他的老家在四川。原来是一个赌徒,把什么都赌光了。家里为了他定了一个亲,可是为了赌,他居然将老丈人家里的一万五千两银子赌掉了。老丈人生气,但是对他没有办法,就提出退婚,这个一万五千两银子就不要了。这件事情对罗尚德刺激很大,一个血性男儿不会赚钱,只会输钱,结果老婆都输掉了。他跑出来当兵,就是要还掉这笔钱。他当兵十三年,辛辛苦苦地存了一万二千两银子。如今接到命令要到江苏与太平军打仗。银子带在身上不方便,又没有亲戚可以托付,于是想到了钱庄。自己是上战场,生死未卜,于是也不想把存执放在身上。得知到这个情况,胡雪岩当场决定,一、虽然对方不要利息,钱庄还是以存三年的高额利息计算,到三年后,连本带息给罗尚德一万五千两;二、钱庄规矩还是要立一个存执,交钱庄掌柜保存。后来,罗尚德果然阵亡了,临终前,他托付两位老乡到阜康钱庄取钱转给老家的老丈人。两位老乡就这样口说无凭地来阜康钱庄取钱,阜康钱庄也就口说无凭地付钱,而且连承诺的利息一起付。没有凭证,当事人也不在了,阜康钱庄完全有理由“黑”下这笔钱,但是胡雪岩不做这样的事情。这件事情不仅在同行中广为流传,更在军队中流传,于是那些当兵的纷纷将钱存在阜康钱庄。
如果现在去杭州的胡庆余堂,还可以看到药堂上挂了两块匾,一块朝着顾客,上书“真不贰价”四个字,另有一块对着柜台,上面是胡雪岩亲手写的“戒欺”两字,旁边还有一段小字:凡有贸易均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不可欺。余存心救世,誓不以劣品代取厚利。唯愿请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致欺予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关善为余谋也可。这两块“雪字”招牌名声响亮,影响深远。胡庆余堂创建于1874年。在创店之初,胡雪岩之初,他就立下了“诚信”为立店之本,不仅挂上了两个牌子,在店的开张之日,他还亲自站柜台,并在店堂里放下一只大香炉,终年香烟缭绕,倒不是什么敬菩萨,而是给顾客来少药的。凡是顾客不满意,拿药来,一律扔进香炉,重新配药。胡庆余堂刚开业时,就广邀名医配药,选出了400多种药方。怎样使得这些药广得人心呢?胡雪岩就以诚信立药。有一个药叫“金鹿丸”,制造这味药需要在鹿取30多种东西。为了保证原料的质量,他们便自己开辟了一个养鹿场(现在去胡庆余堂还能看见,不过只是一两头瘦鹿做招牌了),以保证原料绝对地货真价实。在制作“金鹿丸”的那一天,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由店里的伙计将被宰杀的活鹿上街游行,想大众表明胡庆余堂做的药绝无假货。在“雪字”的名药中还有一味叫“紫雪丹”(又称“局方紫雪丹”),这是一种镇惊通窍的急救药。在制作过程中有一味朱砂不能碰上铁、铜,否则就会影响药效,产生副作用。为了保证质量,胡雪岩不惜工本,请来数名能工巧匠,用了数百两黄金、白银专门造了一套金铲银锅制作这位朱砂。
对顾客要讲诚信,对同行同样要讲诚信。胡雪岩第一次囤积生丝与洋人作对,实际上是亏损的。他到处打点,到处送礼,还集了不少资,最后是赚了18万两银子,可是仔细一算还亏了1万多两银子。这个时候,有朋友说就不要分红了。可是胡雪岩坚决不同意,宁愿自己亏也要将钱分下去。胡雪岩有一个说法:朋友相交,一定要彼此恪守诺言,方能善始善终。
诚信是经商的立身之本,这是个真理,又止是胡雪岩呢?我举两个当代商人的例子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现在到海尔集团的科技馆里去,就会看见一把大铁锤。这把大铁锤记载着一个有名的事情。那是1985年12月6日海尔的带头人张瑞敏带头砸76台质量有缺陷的冰箱的大铁锤。1984年12月,35岁的张瑞敏来到青岛电冰箱总厂任厂长。当时这个厂只是一个亏空147万,年销售仅348万的集体小厂。张瑞敏来到了这个厂就宣布了他经营理念,其中重要的一条理念就是“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可是说归说,做起来可不容易。那一年冰箱由于缺陷被退回了76台。说实在的这些被退回的冰箱如果修理调整一下也是可以再上市场出售。但是张瑞敏没有这样做,他决定彻底砸毁这些冰箱。大锤一砸,工厂的工人们看到了他的厂长不是只说不做的空头厂长,大锤一砸,市场上的销售商和消费者看到了海尔集团对于质量要求的决心。海尔集团的产品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品牌的重要标志之一,那把大锤的功劳不小。
再举一个反面的例子。曾经有一个时期,提起“傻子瓜子”中国人都知道,可是现在还有几人还关注“傻子瓜子”呢?这样一个名牌产品怎么就这样消失的呢?那个曾经风靡一时的“傻子瓜子”的主人年广久怎么有了牢狱之灾呢?这就与经商的诚信有关系了。应该说,年广久曾经创造过辉煌。1982年,已经有了相当的市场份额的“傻子瓜子”突然宣布大幅度降价26%。这在当时引起了市场的轰动,因为中国几十年来瓜子市场价格就没有动过。年广久的这个举动不仅被看成是市场行为,而是被看成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傻子瓜子”走红了,不但成为了人们和媒体关注的对象,产品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了中国家庭的“电视食品”“营养食品”,甚至还有了“中国的汉堡包”的美誉。这个时候应该说是“傻子瓜子”发展的最佳时机。年广久确实开始动作了起来,1984年,他公私合营组建了“傻子瓜子”公司,开办了很多“傻子瓜子”联营炒货店。如果这个时候,“傻子瓜子”公司能够抓质量、讲诚信,也许就会成为中国的一个炒货集团。可是年广久却投机取巧了,这种投机取巧最终导致了公司和年广久的没落。起因是1985年,也就在海尔的张瑞敏举大锤的时候,年广久搞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傻子瓜子”有奖销售的活动,每买一公斤的“傻子瓜子”获奖券一张,奖券可以兑换奖品。这样的促销方式在现在不算什么,但是在当时可算是一个高招。所以,公司门前车水马龙,盛况空前。有奖销售的第一天就卖了13吨,最好的一天卖出了225、5吨,这是有史以来瓜子日销量的历史记录。可是哪来这么多的瓜子呢?确实没有,没有这些瓜子就停止销售,宁愿自己有损失,如果这样,年广久就是英雄,他不是这样做的,他从公司外面购买了相当数量的非自己制造和检验的熟瓜子进来,再贴上“傻子瓜子”的商标,用“傻子瓜子”的名义销了出去,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这些外面进来的瓜子很多是陈货劣货,甚至是假冒产品。消费者很快就发现了问题,要求退货。开始时还顶着,消费者毕竟还有那张奖券可以兑奖。可是,就在有奖销售“满月”的时候,政府发出公告,禁止所有的工商企业进行有奖销售的活动。这一来,奖券不能兑现了。瓜子是假的,奖券不能兑现,各地就纷纷退货,银行开始催贷款,再加上几场官司,公司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亏损150万元,而且公司的信誉降到了最低点。后来查证,年广久在公私合营以前就曾经干过这种偷梁换柱的事情,他曾经买回当时国营的“迎春瓜子”近10万吨,贴上“傻子瓜子”的标签拉到上海销售,只是量小没有被发现,现在是故伎重演,为了降低成本,这次购买的外公司的瓜子不仅量多,而且质差。就在这个时候,年广久还没有吸取教训,他把这次的失败看做是政府的干涉,没有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当时由于退货,大批的货积压下来了,这些货由于时间长了,已经变质陈腐了,根本就不能吃了,可是年广久以“为了让国家减少一些损失”为招牌,对这些劣质的瓜子采取重新加工,再销售出去,有些干脆懒得加工,原封不动地拿出去销售。据后来调查,两年中傻子瓜子卖了这些劣质瓜子达10万多公斤,把这些瓜子以每斤3元、1元9角、2元3角不等的价钱卖出,绝大多数是卖给农村地区,去欺骗消息闭塞的农民。年广久再一次地以自己的诚信为代价将自己卖了。最后,农民们都知道自己受骗了,傻子瓜子没有了销路,公司倒了,年广久也倒了。
做不到别许诺,许诺了就坚决做到,任何耍奸取巧都要不得。
下面我们讲一讲胡雪岩的个人生活,请听下一讲:女人,胡雪岩的情感之谜。
上一篇:第一篇
下一篇:诚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