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施压 中国养老产业待提高

发布:2016-09-22 11:56

来源:



   媒体报道,经过一年多时间后, 东莞梵尔赛酒店转型的养老院正式挂牌,养老官网也已上线,目前养老院已经接受老人等级,后续改造也即将完成。

  近年,不少高端酒店向养老院转型,这既说明了经济寒潮下,高端酒店生存不易积极转型的现状;也反应出在政策和市场双重驱动下,养老产业拥有的巨大发展潜力。

  截至2015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0.5%,已经超过国际老龄化国家7%的标准。预计2020年老年群体将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超过4亿,届时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

  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严重的老龄化趋势下,需要国家大力发展养老产业。然而,尴尬的是,我国养老产业尚难以满足社会养老的需求。

  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尚未形成完整、健全的产业链与产品类型标准体系;养老金收支不平衡、发放困难等问题出现;养老服务长期处于落后发展阶段,机构养老床位和人员严重不足,养老业人员缺乏专业和职业化的培训……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2014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目前仅为4.1万亿元,占GDP的比例不到7%,而美国养老服务消费占本国GDP为22.3%,欧洲养老产业占GDP的比例则有28.5%,差距极大。

  以养老床位数为例,2014年我国养老床位551.4万张,2015年养老床位上升至669.8万张,以“十二五”规划目标作为参考,养老床位缺口超过300多万张。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我国亟待改变养老产业缺钱又缺人的现状,实现快速提高。政策加持 百万亿元养老产业前景明朗,基于以上背景,近年政策频繁利好养老产业发展。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号召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

  2014年,《关于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发布,养老产业政策落地,进入执行阶段;

  2015年《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以及2016年的《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金融与养老产业融合的形式受到政策肯定,养老产业有望在资金助力下进入发展快车道。

  2016年以来,我国各地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利用PPP(公私合营)模式布局医养结合产业。PPP模式应用于医养结合,有利于调动两大领域的发展积极性,壮大养老产业发展。

  在政策加持和市场需求刺激下,预计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可从从2014年的4.1万亿元增长到2050年的106万亿元,占GDP的比例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中国将一跃成为全球最有潜力的的养老市场。

  居家养老比例下降 养老产业投资亮点解读.我国养老有居家养老(传统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类模式,它们各有优缺点:居家养老成本较低,但设施不齐全,没有专为老年人服务的网点;机构养老设施齐全,安全性较高,但成本较高,且自由度与隐私难保障;社区养老因政府介入,所以成本较低、自由程度高,但目前服务对象覆盖面不广,所提供的服务也有限。

三类养老模式优缺点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早前,我国居家养老是主流,在三类养老模式中的占比达96%,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比例极小,分别为1%和3%。根据“9037“养老策略,居家养老比例下降为为90%,社区养老为3%,机构养老为7%。

  百万亿元前景利好下,养老产业投资窗口也将开启。养老产业主要包含养老服务、养老地产行业、养老金融与养老用品四方面。从政策和市场需求两方面来看,未来养老服务和养老金融发展潜力强劲,值得关注。

  从细分行业来看,养老产业引入PPP模式后,为充分调动资本活跃性,养老与休闲、地产等领域的结合将成为趋势,养老地产、老年人休闲旅游等将成为未来发展热点。


相关推荐

上一篇:看好养老产业 合作培养管理人才

下一篇:老龄人口激增倒逼养老产业转型升级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