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老规划都在做,有哪些问题和关键点

发布:2016-08-11 16:44

来源:

养老产业一直是大健康产业的热门,自35号文件发布以来,各地政府纷纷将健康养老规划产业纳入十三五规划,作为产业优化升级利器,而表现更踊跃的房地产上市公司,无一不把健康养老规划产业作为其转型的重要方向,然而,种种奇葩现象也来了:

 

服务业态无法满足老人需求

 

据调查,目前北京的居家养老服务还是以提供饮食等基本服务为主,多偏重于家政服务和简单生活照料,而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服务较少,精神慰藉服务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现在北京做居家养老能存活下来、实现规模经营的企业大都是依托家政,纯做养老业务基本都亏损。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是因为年轻老人的数量很大,超过1/3。这些老人并不需要天天坐在那儿看电视,而是需要小饭桌,需要组织活动。出现这些情况就是典型的没有对老人需求做充分的调研,没有针对性的健康养老规划设计服务业态,无法满足老人的现实需求。

 

商业模式模糊导致收入无法满足支出

 

到底是卖房子还是卖服务?很多机构还在以卖房子的思维做养老,打着养老的概念卖地产,显然是没有明确养老服务的买单方和买单能力。中国的居家养老服务目前还是子女投入+老人财产性投入买单为主,政府补贴覆盖面不足,而且缺少更多付费主体。调查显示,朝阳区老年人月平均收入只有2346.1元。其中,离退休金是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占全部收入的86.5%,排在其后的市场收入和家庭收入,分别占全部收入的6.2%3.9%,本来接收的老人数量就有限,而养老机构的成本支出却又很多名头,包括:房屋成本、餐饮成本、人力成本、能源费用、财务成本以及政府税收,其中可变成本主要人力成本和政府税收,盈亏平衡更无从谈起。

 

对此,理实国际大健康产业专家王颖先生认为:需要以健康养老规划产业发展的宏观与中观视角,从投资与经营层面,对项目的服务业态及价格体系进行合理设计。

 

护理人员短缺导致服务水平上不去

 

目前多数养老机构的员工是下岗失业人员或流动人员,只能接受简单培训,远远满足不了失能老人的需求。据调查,2015年末全国失能的老年人近4000万。以1名养老护理员对应3名失能老年人来计算,也至少需要1330万左右的服务人员,但目前全国护理员不足60万人,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如何招聘和培养护理人才是诸多项目所要考虑的重要之重,因此在项目开发前就要做好健康养老规划、养老护理人员及运营管理人员的来源及使用。

 

那么,要注意哪些关键点呢?为此,理实国际大健康产业研究院《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5》中提出,一是要选好区位,做好项目选址;二是要摸清政策,了解落地细节;三是要做足调研,了解老人需求;四是要专业设计,最大满足需求;五是要做好营销,项目品牌先行;六是要做好运营,保障服务水平。七是要培养人才,壮大人才队伍;八是要智能管理,提升服务效率。满足这八条件才能将项目确实落地。看来做养老真的是件很专业的事情!


相关推荐

上一篇:杨毅养老产业政策顶层设计尚待完善

下一篇:互联网+养老获资本青睐,幸福9号是怎么做到的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