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香蕉人跨境逆袭

发布:2016-09-14 10:19

来源:

随着来自各行各业的投资人不断涌入,产业化、精品化、国际化发展加速,中国-东南亚香蕉产业逐渐呈现出新常态。新常态下,国内广东、海南等传统香蕉产区黄叶病蔓延导致产业萎缩,台风隐患也不容忽视。广西、云南香蕉种植面积已超过150万亩,产区发展趋于饱和,黄叶病影响范围逐渐加大。而东盟国家具有气候、土壤、人力等方面的种植优势,香蕉人纷纷跨境种蕉逆袭。


  新常态的出现也意味着有新的发展难题。比起在国内种植香蕉,前往东盟国家投资时,种蕉人除了要清楚气候、土壤环境、人力资源、产业模式、行情走势之外,还需要考虑东盟国家的政策、产业链配套、产销对接的影响等。不少蕉农认为,行业内亟需一个能实现产业链无缝对接的平台和团结种蕉大军的跨产区香蕉产业联盟。


东南亚香蕉产业现状


  东盟香蕉生产国包括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马来西亚,其中,菲律宾香蕉产量约占东盟总产量的50%,紧随其后的是单产较高的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的香蕉产量也均达到百万吨级。老挝、缅甸主要由中国蕉农投资种植,近年来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已达70万亩。


  在“走出去”战略的支持和相关政策的激励下,种蕉人开始向老挝、缅甸以外的东盟国家发展。其中,越南、柬埔寨与老挝、缅甸两国类似,经济相对落后,地租和人工等成本也较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给我国种蕉人的投资发展留出了空间,被誉为我国香蕉产业的下一片蓝海。


  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四个东盟国家是当前大部分种蕉人走出去的重点考虑国度,四国的上市周期、气候、土壤环境、病虫害情况相近。


  在老挝、缅甸,因替代种植率先走出去的一群人,摸索出了一条相对稳定的香蕉产业发展道路,带动了许多蕉农跟随。柬埔寨和越南虽然有人力资源充足、地租较低、土地资源丰富、政局稳定等种植优势,但由于当地香蕉以本地人种植为主,许多蕉农在没有前辈带路的情况下,不敢贸然投资。


政策与风险分析


  5月7日,第四特区小勐拉发生大规模爆炸,缅甸政府发“安民公告”,称爆炸事件纯属意外,并请大家照常进行商业活动。但是,事件已引起了不少境外种蕉人对在境外投资种植的政治风险的担忧。


  确实,比起在国内种植香蕉,前往东盟国家投资时,种蕉人除了要清楚气候、土壤环境、人力资源、产业模式之外,还需要考虑我国对跨境农业投资的支持情况和东盟国家的政治、经济风险。一是战争或内乱影响香蕉种植和销售,二是财产征收风险,三是货币汇兑风险,四是东道国违约风险。


政策支持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指出,为了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要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支持到境外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开展互利共赢的农业生产和进出口合作。此外,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业战略合作愈发紧密,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等东盟国家也针对中国农业投资制定了系列政策,这无疑是为跨国投资的蕉农打了一剂强心剂。


  在老挝方面,力天蕉业景洪分公司负责人何委坦言,老挝对华的政策优惠是吸引众多国内种蕉人出境投资的主要因素之一。


  正规外资企业在老挝受法律保护,《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外国投资法》第1条规定,国家不得利用行政管理手段征用、没收外国投资者的资本和财产或使其国有化。《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促进和管理外国在老挝投资法》第3条规定,外国投资者在老挝的投资和财产充分受到老挝的法律保护,国家不征用、不占有和收归国家所有。


  此外,华人在老挝可享受税收优惠,《促进和管理外国投资法实施细则》中提到,外资企业投资建厂前5年内不征税。此外,关于农业税,香蕉等经济作物按实际收入的3%纳税;企业所得税,按照企业纯利润的15%-25%征收。为了吸引外资,中国前往老挝种植香蕉者,可争取免税5年,减半征收3年,共8年的优惠政策。


  在缅甸方面,缅甸外资法允许外国投资者从事农业、畜牧业与渔业、林业。周帮银在缅甸第四特区种有香蕉5000亩,他表示,中国蕉农须凭边境证进出缅甸。近两年,过关检查有所放宽,前来装货的司机过关也更加便捷,这对于高峰期的出货是极为有利的。


  根据现行的缅甸土地法规定,任何外国的个人和公司不得拥有土地,但可以长期租用土地用于其投资活动。新投资法规定,土地使用期限为50年并视情况延长2个10年等。


  李兵在老挝和缅甸共投资种植香蕉3万亩,他坦言,在缅甸租地并不难,但为了避免政治变化所带来的风险,蕉农一般只会租地5-6年。


政治风险


  随着老挝境内从事香蕉种植的外资企业不断增加,老挝香蕉产业链贸易的活跃度大幅提高。中国及老挝香蕉种植大户吴建武透露,老挝生产资料竞争环境越发激烈,开始出现农资垄断现象,严重威胁境外投资者的种植发展。


  广西中泰凯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勐腊分公司负责人赵中华表示,受去年行情低迷的影响,不少种蕉人亏本“跑路”,引起了当地人的抗议,老挝政府已经开始限制中国人在当地扩种香蕉。


  与老挝近期才备受关注的政策变化风险不同,缅甸政策风险和内乱风险一直是制约中国蕉农在当地发展的最大因素。


  几年前,缅甸北部的战争问题曾导致中国蕉农投资的20万亩香蕉无法采收,这令很多蕉农在随后几年仍不敢前往缅甸北部投资。


  多年来缅甸南部第四特区的政局都较为稳定,近期较为紧张的北部政局对第四特区暂无影响,缅甸政府也明确表示支持中国人在当地开发种植。但有在第四特区种植的蕉农反映,经常有镇政府人员到蕉园检查,小蕉园较难在当地发展。


  缅甸政府针对外国人在当地的农业投资政策也时有变化。周帮银介绍,以前在缅甸种蕉是不收关税的,今年开始要收取约600元/车(30吨)的关税。


打通香蕉销售的“最后一公里”


  如何打通销售链?这是香蕉产业链最后一环,也是提升种植效益最关键的一环。比起国内自产自销,从东盟产区将香蕉运回国内的蕉农还面临着过关税收成本增加、关口封关、行情低迷期无人装货等风险。


  “一般代办和农户议价时,说好多少价包出关。正常加价平均是0.1元/公斤。”常年在云南、缅甸等地收蕉的香蕉代办王国利说:“当下老挝香蕉返销比缅甸的要贵,根据蕉园距离远近和货车吨位的不同,老挝香蕉过关费用一般在0.15-0.20元/公斤。”


  除了一定的过关费用外,缅甸和老挝的关口也时常出现特殊情况让种蕉人和客商为难。


  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那邦镇作为中国与缅甸接壤的一个边陲小镇,常年车水马龙,一直以来是香蕉投资商的主要聚集地。正常光景下,每天会有上百车的香蕉从这里运往中国盈江,再转往全国各地的零售市场。然而,由于缅甸边境不时发生战事,那邦的对岸——拉咱口岸会不时处于封关状态,每到此时,香蕉投资客甚为煎熬。


  “除了拉咱,还有猴桥、孟连口岸等对面的关口常常会被封关。”常年在缅甸做香蕉代办生意的王开利说,从3月31日到4月7 日,由于缅甸对中国大部分关口实施封关,他的香蕉代办生意几乎停了一周。


  对香蕉投资客而言,封关已经不是新鲜事,只是封关时间的长短会直接影响到缅甸当地香蕉的销售。“封关时间越长,当地香蕉行情会越差,这已经成为缅甸种蕉人的痛。”王开利说。由于处在香蕉上市期,缅甸气温高,香蕉成熟快,封关往往会造成肥蕉,严重影响当地的香蕉行情。


  与缅甸不同,老挝关口没有封关烦扰,不过当地时而会发生关口车辆滞留现象,也让老挝种蕉人苦不堪言。


  3月9日至10日,云南磨憨口岸上百辆运输香蕉的车辆停滞,严重堵塞在中国磨憨口岸与老挝磨丁口岸之间,导致运送香蕉的车辆无法顺利进入中国。作为中老两国唯一的国家级一类口岸磨憨一磨丁口岸的受阻,让在老挝的中国种蕉人焦急万分。近百辆运输车停留在炙热的太阳下,车内高温造成满载的新鲜青蕉几乎变为黄蕉。这一场景,老挝种蕉人仍历历在目。


  跨境产销,香蕉人各显神通。2016东南亚-中国香蕉产业发展大会特别邀请唐耀正、彭利华、吴建武、钟建阳、周帮银等跨境香蕉种植大户就跨境种植的产销难题各抒己见。


相关推荐

上一篇:香蕉人魔都奇妙之旅

下一篇:新西兰导演与华人合拍电影 讲述“香蕉人”故事新西兰导演与华人合拍电影 讲述“香蕉人”故事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