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香蕉人” 为孩子量身定制独特“教案”
发布:2016-09-14 09:28
来源:
他拥有加拿大国籍,却有中国血统。为了让孩子不做“香蕉人”,曾经留学的父母,让他选择了完全中式的教育。
他拥有一个愉快的童年,没有被家长逼着去上各种补习班。在妈妈看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她精心为儿子设计了一本独特的“教案”,用自己的方式让他成才。
如今,18岁的他获得了加拿大第一名校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滑铁卢大学等多所顶尖名校录取,并最终选择了去多伦多大学读工程科学专业。
他就是树德中学国际部的刘得锐。
学子档案
刘得锐
■多伦多大学录取时间:
2014年3月底
■多伦多大学录取成绩:
托福109分、SATI1920分、SATII2370分,IB预估成绩40分(满分45分)
■加拿大留学理想:
多做一些项目,更加外向一点,尽量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
名校链接
多伦多大学:
加拿大一所著名的公立大学,始建于1827年,拥有3个校区、32座图书馆、世界级的教学设备,QS世界大学排名(2013~2014)世界17、加拿大第1。
录取原则:托福100分(写作不低于22分),或雅思6.5分,单项不低于6.0分。其中工程科学专业录取要求:托福100分(单科不低于20分),IB预估成绩30分以上(单科不低于4分)。
解码1 体验
买钢琴前 先让儿子背一周万元零钞
为了让儿子坚持学钢琴,妈妈特别设计了一个“教案”:把买钢琴的1万元钱拿到银行换成2元、5元面值,然后将厚厚的一摞钞票放进儿子书包,让他每天背着袋钱去幼儿园。
当家长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足够的人生阅历、教育理念时,他们会给孩子提供一个怎样的教育呢?
现在回想起来,刘得锐认为父母给了自己一个快乐的童年,没有让他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去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而有过留学经历的妈妈刘丽(化名)认为,家长应该为孩子量身定做最适合的“教案”,这样教出来的孩子才会更加精致。
“让儿子学钢琴其实是圆我自己的一个梦。”刘丽特别为刘得锐设计一个“教案”,先从培养兴趣开始。为此经常带儿子去有钢琴演奏的地方,久而久之,刘得锐开始对学钢琴产生了兴趣,主动表示要去学习。刘得锐4岁半时,刘丽花高价带儿子去川音请教授教导。上了将近4节钢琴课后,教授发现刘得锐一直只是在桌上练习弹奏。原来刘丽先没有给儿子买钢琴,直到他表示不会半途而废,才让公司财务将1万元钱去银行换成2元、5元的,然后将厚厚的一摞钞票放进刘得锐的书包,让他每天背着袋钱去幼儿园,到了校门口刘妈妈再将书包拿走,“这样做他才能切身体会到,一万块钱到底有多重。”体验了一周的“背钱”生活后,刘得锐才有了自己的钢琴。
学了一年半后,刘得锐陷入了倦怠期,他和陪练的一段对话打动了刘妈妈。“锐锐,你喜欢弹钢琴吗?”“我不喜欢。”“那你为什么还要学呢?”“因为我还不起我妈那么多钱。”听到这番对话刘丽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她知道,必须让儿子坚持下去,于是,她又写了一个“教案”。
一天,刘丽将一瓶崭新的矿泉水丢进了垃圾桶,刘得锐疑惑地看着她,她说:“如果你不认真学习钢琴,就等于丢了很多瓶矿泉水进垃圾桶,你知道这有多浪费吗?”年幼的刘得锐为了不浪费,一直学习钢琴到了初中。在初三暑假的时候,他悄悄去考了钢琴十级,这给了刘丽一个意外惊喜。
解码2 攻心
背两首唐诗宋词 才能和妈妈一起睡觉
为了让儿子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妈妈又精心设计了一份“教案”:想跟妈妈一起睡觉,必须背诵两首短唐诗或者一首较长的宋词。
长期的国外生活,让刘丽更加清楚,要给儿子提供一个怎样的教育。
在国外,很多华人家庭在孩子小时候都会送他们到中文学校学习,但这些孩子学得很痛苦,“因为他们不明白为何要学中文,学来干什么”。这让刘丽明白,即使自己的孩子今后是加拿大国籍,但他依然拥有中国血统。于是,她选择回国发展,不想让儿子今后成为一个“香蕉人”。香蕉人又叫ABC(American Born Chinese),最初意指出生在美国的华人。
为了让刘得锐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刘丽精心设计了一份“教案”。
刘得锐小时候和其他孩子一样,喜欢和妈妈一起睡,但这个简单的事情对他而言却有些“困难”,因为妈妈给他布置了一道作业,必须背诵两首短唐诗或者一首较长的宋词。那时刘得锐才8岁,为了省事,他将两本书都翻一遍,以求寻找最短的两首。儿子每背一首她都会做一个记号,即使已经搬了好几次家,但那两本唐诗宋词她一直珍藏着,“这里面有我和儿子共同的记忆。”
因为国籍问题,小学时刘得锐曾被同学排斥,刘丽在儿子面前一直假装不知道。“他只有通过自己去克服了这些挫折,才能够长大。最后他很好地协调了同学间的关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好的毕业典礼。”
小学毕业后的那个暑假,刘丽为了让儿子有一个较好的衔接学习,特意请了家教,并邀请刘得锐的一位同学和小升初考试时结识的一位小朋友来家一起学。刘得锐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妈妈的这种方式很有用,“三个人一起学习氛围很好,而且会有学业上的竞争。”
刘丽表示,因为请的家教大多是川师学生,所以到底教孩子哪些内容,是由几位家长共同决定的。刘丽给孩子们挑选了《春江花月夜》,为了让他们学得有动力,她宣布,最快背住的小朋友可以获得游戏币。“这下三人学得很有动力了,最有趣的是,还要比谁背诵的速度快,用秒表来计时。”
有从教经历的刘丽对家教有着严格的要求,凡是她认为教得不好的家教都会被辞退。有一天她回家看到家教正在教孩子们学习《离骚》,但三个孩子听得昏昏欲睡,于是她亲自上阵。她让孩子们自己当老师,每人挑选20个《离骚》中的词语,然后用来考察另两个孩子。这是刘丽最骄傲的一件事,刘得锐在初一时就几乎能够背诵整首《离骚》,而这是很多中文系大学生都做不到的。
解码3 机会
小升初差2分
妈妈写信为他争到录取机会
为了让儿子进入理想的中学,在差2分的情况下,妈妈不放弃,亲自给校长写了一封信,为他争取到了面试的机会。
“小升初的时候,我差2分考上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刘得锐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被嘉祥录取,妈妈写给校长的那封信起了关键作用。
对于那段经历,刘丽记忆犹新。当时,她觉得儿子考嘉祥肯定没问题,结果成绩出来却差了2分,想当然地认为是在作文上老师多扣了2分,于是决定到学校查看试卷。
“第二天清晨当我们到学校的时候,发现偌大的街上只有我们孤零零的一辆车。”就在那时,刘丽还得到一个“坏消息”,“不是语文被多扣了2分,而是数学。”刘丽当时就懵了,心想:数学被扣了根本就没什么好争的。但她仍不死心,于是向门卫要嘉祥校长的电话,被拒绝。无奈之下,刘丽找门卫要了一张纸和一支笔,给校长写了一封信,大意就是“我认为我的儿子很优秀,绝对是嘉祥需要的那种学生,希望学校能够录取他。”
之后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接到嘉祥的电话,一家人已经死心了,决定去读另外一所学校。没想到,暑假的一天,刘得锐正在家里补课时,突然接到了嘉祥的电话,通知说雷解民校长要亲自对他进行面试。
对于面试的情形,刘丽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一个小细节。当时面试进行得很愉快,快结束时,孩子的爸爸也走进了办公室,刘得锐好像没看到,仍然坐在椅子上没动,雷校长提醒“你爸爸来了,怎么不让座呢?”刘得锐听到后,立马站了起来,站得端端正正的,并回答“一般去学校都是我和妈妈,我没想到爸爸也来了,一时没注意,没看到他。”雷校长对刘得锐的回答非常满意,说他反应很快。经历一番曲折后,刘得锐终于进入了嘉祥。
解码4 运动
因橄榄球运动 结交不少朋友
妈妈在教育上煞费苦心,爸爸则更看重孩子的综合素质,经常带他看各种比赛,让儿子爱上了篮球、乒乓球、橄榄球,并在运动中学会了坚持。
刚进校时,在全年级只能排到560名,刘得锐开始奋起直追。“我发现,其实那些题并不难,只是因为我的基础弱了一些。”找到解决方法后,刘得锐不仅跟上老师授课的进度,还经常“超前”。
刘丽在刘得锐的教育上煞费苦心,刘爸爸则更看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喜爱运动就是得益于刘爸爸的“引导”。从小,刘得锐就会跟着爸爸看各种比赛,也不自觉地爱上了这些运动,如篮球、乒乓球、橄榄球等。2011年的暑假,刘得锐报名参加了四川省青少年皮划艇锦标赛,最终获得第六名。“虽然我没有获得冠军,但我认为自己是赢家。因为在练习中,我学会了坚持,并锻炼了能力。”
初升高时,刘得锐以618分(超重点线63分)考入树德国际部。进入树德国际部IB班后,刘得锐的成绩一直不错,高二上学期考了108分的托福成绩。
高二暑假,他还到哈佛大学参加夏季课程。“刚去哈佛时蛮不习惯的,那么知名的大学,宿舍里居然都没有安装空调,饮食也很不习惯。”刘得锐称,在哈佛大学上课时他继续打篮球,但因为语言问题,刚开始都不知道其他人在说什么,感觉很茫然,后来才慢慢融入了进去。刘得锐在对哈佛大学夏季课程的总结中写道:“报道那天晚上有一个party,那时候我超害羞,基本不敢讲英文……还好找到一个长得很像Eli Manning(美国橄榄球选手)的哥子,终于完成了第一次对话。”为期7周的夏季课程结束后,刘得锐深深被哈佛大学的国际化学术氛围所折服。
小时候,刘得锐在爸爸的引导下知道了橄榄球这项美式运动,但年幼的他觉得这项运动太暴力,一直没有去尝试。高一时,当他再次接触到橄榄球时,发现了这项运动的乐趣。通过各种资讯,他知道成都有一支叫“烈马”的橄榄球队,并加入其中。高二暑假,刘得锐将橄榄球运动带到了学校,从最开始班上几个同学玩,到后来有40多个同学加入,这项运动让他结交了不少朋友。
解码5 慈善
做慈善 让他更懂得尊重他人
每个月刘得锐都会跟随父母去绵阳周边的一个小镇上做慈善,小女孩难过的眼泪,让他明白,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要尊重别人。
刘得锐从小学就跟着父母一起做慈善,他还记得有一年冬天,和爸爸一起去山区一所小学捐书和文具,当年仅7岁的他把捐赠物品送给一位5岁的小女孩时,小女孩一下就哭了,“她不是感动哭了,而是因为觉得自己穷,需要接受别人的施舍,而难过得哭了。”那件事对刘得锐的影响很大,让他明白,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要尊重别人。
一直到去年8月,刘得锐每个月都会跟随父母去绵阳周边的一个小镇上做慈善。刘得锐说,他们是跟随一个慈善组织去的,一般都是去捐钱,但为了让每笔钱落实到位,他们也会走访被捐赠的家庭,以确保资金的用途是否到位。“这笔钱是捐给小孩读书的,如果家庭接受了捐赠,却没有将钱用于孩子读书,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作为刘得锐在川师附小的班主任,吴美晴对这个孩子到班上第一天的情景仍记得很清楚。他看起来很小,很乖的样子,有点儿像幼儿园的小朋友,但很有教养。自第一眼开始,吴美晴就喜欢上了刘得锐。或许是天资聪颖,刘得锐成绩一直都不错,但因为糟糕的书写没少被老师批评。吴美晴说,从小学四年级起刘得锐突然就像“开窍了”,开始用功了,人也懂事了。“他妈妈对他起到了积极的影响。记得刘得锐的妈妈当年都40岁左右的人了,还扎着两根麻花辫,扮成大学生去川师听自己喜欢的课。”
如今,即将远赴加拿大读书的刘得锐正在跟爸爸学习做家常菜,以便到了加拿大后能够生活自理,并打算暑假到一所培训机构教托福,让自己能够过得更加充实。
上一篇:不中不西身份认同陷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