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牛:永不言败——从小货郎到民营企业家

发布:2016-09-21 11:57

来源:



从一个走街串巷的小货郎,成长为一个生产实木烤漆套装门企业的老总。榆林市定边县富牛门业装饰公司总经理张大牛,用自己曲折的人生经历,证明了一个民营企业家“爱拼才会赢”的成功真谛!


初见张大牛,你根本看不出来这个朴实憨厚的汉子竟然是一个建材行业的大老板。1966年,张大牛生于米脂县龙镇张兴庄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排行老三,他上有两个姐姐,最后母亲又生了个弟弟。因为父亲患有关节炎和心脏病,全家六口人只能靠心灵手巧的母亲给人做衣服来维持,在十几年顿顿土豆熬白菜的艰苦日子里,性格内向的张大牛从就养成了吃苦耐劳,顽强坚韧,不成功绝不回头的品质。


18岁那年,富牛与邻居的小学同学结为夫妻。妻子跟着母亲也学会了做衣服,大牛拿着母亲和妻子做好的衣服开始走街串巷,当起了小货郎。两年后,父亲给了大牛500元让大牛两口子独立生活,大牛继续干起了小货郎,可是没想到几年下来夫妻俩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还欠了债。


1994年,28岁的张大牛怀揣梦想,来到神木大柳塔煤矿挖煤、拉煤。但是看到矿难造成的工友伤亡,他十分难过,于是举家来到陌生的定边县砖井镇谋生。为了生计,他学会了挂挂面,每天起早贪黑,用挂面换五谷杂粮,同时还收羊绒。这挂面生意一做就是三年。虽然累,但是他却觉得很幸福,在这期间他的两个儿子也相继出生。生活负担加重后,大牛将自己一万多元的积蓄拿出来,凑钱买了辆汽车,给石油钻采队拉水。一年后,他将汽油车改为柴油车,但是由于机器产品不合格,车一直处于故障维修状态,一家人生活陷入困顿,就连儿子想吃一个馃馅都买不起。张大牛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考虑再三,最后他在老丈人的帮助下,又到横山县开了一家银匠铺子,每天起早贪黑做手镯,打戒指,几年下来还真挣了些钱!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三年后,父亲突然因病去世,治疗费、丧葬费又让他欠了2万元外债。


拼了两年,还清外债,但是孩子们的学费却没有着落!张大牛再次举家来到定边县谋生。这时,房地产带动装饰材料行业十分火爆,他这次下决心做起了装饰材料批发零售生意。在油漆、地板、墙砖、卫浴等各类产品中,他反复研究市场,发现当地木门生意竞争对手少,商机很大,于是他利用积蓄和贷款,毅然成立了富牛门业公司!


一个农村汉子,开办公司,这对张大牛来说,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公司成立之初,他只聘用了一个工人!从来没干过没有木匠,他赶到外省学习,从选木、雕花、打腻子、喷漆、烘烤一个一个环节开始学;产品没有知名度,他走家串户上门推销,慢慢的富牛木门在定边县有了知名度,因为用料扎实、质量可靠,永不变形,很多小区装修原本要买中国知名品牌的,最后都选择了本县生产的富牛木门,这其中,张大牛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有多少,谁也说不清!


随着市场销路的扩大,他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2008年在县城重点项目园区征地25亩,投资4300万元建起了现代化的厂房,并花重金聘请南方木工担任生产厂长,从设计、生产、销售一条龙做了起来,目前公司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富牛木门也已经走出定边,远销周边五个省区,张大牛终于不用再为生存,考虑钱的问题!


有人对他说:“现在有钱了,应该享受了”。但是张大牛对个人消费却十分吝啬,从不乱花一分钱。他总是说钱要花在刀刃上,花在正道上,个人企业发展了,应该奉献社会。在抗击“非典”、汶川地震等大灾大难面前,张大牛十分大方,不管企业多困难,他都会尽一份力。十几年下来,他的企业累计为社会各项事业捐款超过20多万元。


相关推荐

上一篇:新大陆集团总裁胡刚两度白手起家成亿万富翁的创业故事

下一篇:张松江:从涮马桶到小管家家政连锁公司千万富翁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