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三聚三散” 成中华“裸捐”第一人

发布:2016-09-19

来源:

他是一代帝王勾践的军师,也是中国商人眼里最高明的“营销大师……

  范蠡,有关他的一切,传奇而美好。而这位先贤,因为聚散有道,更是我国古代有名有姓的最早的慈善家之一,令后人敬仰。他的功绩,慈善故事及理念,至今在绍兴乃至中国广为流传。

  范蠡出生于公元前536年,楚国宛县人,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而投奔越国,辅佐越王勾践,助勾践兴越灭吴,功成名就后隐退经商。

  之后,范蠡三次经商成巨富,又三散家财,乃中国“裸捐”之鼻祖。司马迁评价范蠡辞官经商后的表现有这样一段话:“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他的一生经历了数次“千金散尽还复来”,他的流芳百世在于他对社会的奉献。

  史载,第一次,他从越国到楚国,靠经营有方赚得第一桶金。楚王请他为相,他把全部家当都奉献出来,就是不愿当官。此后,他又到了齐国,隐姓埋名,率领儿子们开荒种田,用海水煮盐,再次成了“大款”,齐国国君又想任他为相时,他再次千方百计弃官,散财于民间。最后他隐居陶地,自称陶朱公,借助陶四通八达的地理优势,把握商机,又一次积累成为巨富,不过他最终再一次将财富施舍于穷人。

  范蠡行善,并非总是散财,他也会视情况提供“技术”——让对方掌握谋生的手段。与近代慈善公益思想所提倡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救济理念不谋而合。

  还有文献称,范蠡在致富后,还把他自己的经验写成《养鱼经》、《致富奇术》、《陶朱公商训》等书,以传播致富之道。

  因为他“富好行其德”,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给陶朱公范蠡写上了这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在历史文献上并不多见。

  他从商积累了大量财富,但是他不为财富所累,三散其财,成为大德大善之人。在今天范蠡也是世人的楷模,很多行善好德的观念如今看来都非常先进。绍兴不少地方现在都建有范蠡祠,专门纪念这位历史深处的“完美男人”。


相关推荐

上一篇:慈善流氓陈光标 与 慈善孙子李连杰的故事

下一篇: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