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教功夫更应倡侠气
发布:2016-09-04 10:49
来源:
几个月前,昆明“3·1”暴力恐怖事件后,佛山精武会下发了内部通知,昭告会员,如发生意外情况,带领附近居民避险,并对市民进行避险防身类功夫义教,协助警方打击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这一内部通知出现在本地论坛后引发热议,有赞有弹,也有市民质疑“功夫到底能不能起作用?”举个极端的例子,面对突发犯罪事件,功夫或许达到的攻击力不是那么如意的话,枪械如何?作为全世界私人持枪率最高的国家,在美国有研究表明,社会上枪支多寡与犯罪率的关系并不明确。华盛顿曾经实行了32年之久的禁枪令,谋杀率非但未减反而明显增加。
其实在美国,两百多年来对于合法持枪的争议从未停止,撇开历史因素不讲,支持者认为,这是对公民自由的彰显和对人身安全的保护;而持反面观点的人则认为,此举必然助长本来就十分猖獗的枪击案浪潮,使美国治安更加恶化。
功夫在攻击性上远不如枪械,但去除强身健体的功效外,恢复最原始的锄强扶弱作用,在这里可以类比成一种低强度的武器,这样对于美国持枪合法性的争论逻辑,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应用于“功夫到底能不能起作用?”的思考。
在《笑傲江湖》中,令狐冲下山后勇救被田伯光调戏的仪琳。其实在小说电影电视剧等虚构作品中,某门派弟子下山之后锄强扶弱的例子并不少。在现实的佛山,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根据报道,2006年2月11日,佛山市精武会洪拳传人吴德明在文沙路人民桥附近习武,恰好遇到警察追捕持刀歹徒,吴师傅挺身协助抓获歹徒,一时备受赞誉。
这时功夫起不起作用?必定是有的,但功夫招式下的热血才是在电光石火间让吴德明师傅跨出第一步的成因。佛山精武会会长梁旭辉称,在传授市民一些基本防身避险本领的同时,主要是培养市民一种“防控自保意识”。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自然就是“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在仅会基本功夫时,自保肯定是首要任务。对于这次义教,有网友甚至表示有加入精武会的冲动。何不借此契机,让更多的市民多学几招傍身之术,激活那股心中的热血——— 是为侠气。
说到底,功夫的作用还是在心里。你赤手空拳吧,别人动刀;你大刀阔斧吧,别人动枪。所以拼“硬”的,始终会有更“硬”的。但若街上出现持械暴徒,面对人人都挺身而出的情况下,他们不怂都有点难。(当然并不鼓励盲目冲锋陷阵)
佛山是武术之乡,但不得不承认已经华丽不再,除了复兴拳术武馆外,在佛山人的精神文明建设上多添一道侠气,功夫的味道也会更醇厚。
上一篇:心欲匕首浅探
下一篇:印象少林:是禅不是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