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讲生态文明,少讲新常态,中国才会进步!
发布:2016-08-12 16:23
来源:
多讲生态文明,少讲新常态,中国才会进步!
听到“生态文明”,人们联想到的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听到“新常态”,人们马上联想到经济增长速度要放慢。当然,经济学家对生态文明和新常态会有很多专业的解释,但是,如果只有圣人才能明白的事是不应该作为公众口号的。毕竟,99.99%的人并不是圣人,只是普通人。普通人一听到麦当劳就联想到汉堡包和炸薯条,不会去追究麦当劳这三个字是怎么来的;普通人一听到雷锋就想到做好事,并不想去了解雷锋是哪里人,他为什么喜欢做好事。
如果天天讲新常态,那么大家预期经济增长率还会不断下降,却并不会体会到经济增长要转型。即使天天有人在电视上讲经济转型,普通人也听不懂那是什么意思。说实话,我自己也听不懂,为什么消费多了经济就转型了,那不是坐吃山空吗?为什么电商挤垮了实体店经济就升级了,送到家里来的面包就不是面包了吗?送到家里来的汉堡包就不是汉堡包了吗?我怎么觉得送到家里的汉堡包还没有麦当劳店子里的好吃呢?
如果外面真的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我宁愿自己走路去麦当劳吃汉堡包,宁愿自己走路去星巴克喝咖啡,宁愿自己走路去书店看书买书,宁愿自己开车去沃尔玛挑自己喜欢的水果蔬菜。之所以把自己关在家里等着各种各样的快递员来敲门,主要是因为外面不是青山绿水,也不是蓝天白云,而是雾霾和堵车,还有马路上熏死人的汽车尾气。每天开着空调空气净化器氧气机躲在家里,看着小孩玩游戏机,等着快递员敲门,我并不觉得这是人生的幸福,反而觉得要逃离。(有多少人移民是为了空气?估计不在少数!)
有人说经济增长速度不重要,经济增长的质量才重要,这话听起来不明觉厉。不那么好理解的是,什么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呢?用机器人代替工人就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吗? 可是劳斯莱斯很多生产环节是用手工做出来的,劳力士手表也是人工做出来的。用现代化工厂养猪就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吗?可是很多人宁愿吃散养的鸡肉和猪肉,宁愿吃没有化肥农药的蔬菜,越是原始的方法越好。杂交水稻能提升产量,但真的没有人喜欢吃。
如果说有什么公认的经济增长质量的话,那就是符合生态文明的增长就是高质量的增长,不符合生态文明的增长就是低质量的增长。生态文明包括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也包括安全健康的食品,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等等。因为人是生物,属于灵长目,他需要一个适合种群生长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所以,凡是能让普通人活得自在舒适的有形或者无形的东西都属于“生态文明”的范畴。所以生态文明是一个大众概念,不包括少数人的特殊癖好,比如说,有人喜欢汽车尾气,不喜欢水,怕光,见不得别人高兴,等等,不在生态文明之列。
如果大家认同生态文明是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标准,那么,就不要提新常态了,就直接提生态文明好了。为什么不提一个人人喜闻乐见的口号,却要去提一个大家听不明白,明白了也不喜欢的口号呢?再说,中国经济处于发展的中期,每天都在变,真的有常态么?真的有新常态么?反正从中国股市的变化上看不出来,好像每天都不一样,完全看不出常态来。就拿GDP来说,7%真的就是常态么?它就不会跌到6%甚至5%?既然GDP数字还会继续变,7%怎么就是常态了?8%真的不好吗?10%真的那么差吗?
如果回顾一下中国过去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六十年、一百年、一百五十年,你会发觉除了文革期间有一段时间阶级斗争成为常态,其它时间都在变化。如果追溯到1840年以前,中国倒真的有几百年的常态。可见常态真的不是个什么好东西,旧常态不是什么好东西,新常态也不会给人带来什么憧憬。因为人们内心渴望的是变化,是进步,而不是常态。换句话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只要发展能提高生态文明,发展的速度是越快越好,而不是越慢越好。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把提高生态文明作为发展的目标呢? 事实上,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最大的差别正是在生态文明方面,而不是在城市的规模大小或摩天大楼的高矮。
具体点说,拥有最大城市的国家不一定是发达国家,而可能是不发达国家;而环境污染严重的国家一定不是发达国家,虽然不能说,环境好的国家就一定是发达国家。更确切点说,发达国家一定是生态文明程度很高的国家,他们可能有大城市,也可能没有,但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肯定能够享受到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也能享受到安全健康的食品,还有让人感到舒适的个人空间和社会服务。
发达国家(或地区)不一定是最容易挣钱的国家,但一定是有钱人愿意呆下来的地方,如果一个地方留不住有钱人,那么这个地方即使发达也会变成不发达,比如说底特律,比如说菲律宾。相反,如果一个地方足够容纳很多很多的有钱人,说明这个地方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很多人愿意用钱去换这种东西(健康和生命),那么这个地方就会成为一个发达的地区。这就是生态效益带来的经济效益,因为比钱更重要的是健康和生命。
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经济建设的对立面,也不是副产品,而是一个统一体,是生态经济系统。虽然,拆除很多污染的工厂会暂时带来GDP的下降,但是从长期来说会促进经济发展。任何一个污染严重的地区都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因为人们迟早会认识到健康和生命比钱重要,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很可能让国家或地区走向成功之路。交通和通讯基建的完善使得区位优势不再那么明显,而市场的开放也使得资本和技术可以更自由地流动,人类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使得生态文明逐渐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大的竞争优势。
生态文明与产业革命是相辅相成的,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新能源汽车和分布式新能源,下一次农业革命的核心是生态农业,电动汽车+太阳能电站+生态农业是产业革命的主题,也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目的是让人们生活得更健康更舒适。谁会喜欢雾霾?谁会喜欢农药和抗生素?谁不喜欢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呢?但是这些美好的东西并不是靠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就能得到的,恰恰相反,这些都是要花钱花时间要靠无数人的努力才能得到的,而“花钱花时间靠无数人的努力”就是GDP,是绿色GDP。
多讲生态文明,追求绿色GDP,中国才能发展,这也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常态”是老人的追求(或梦想),年轻人怎么会喜欢常态?不论老常态或新常态,年轻人都不会喜欢,而这个国家是属于年轻人的,这是自然规律,是生态规律-----老人会死去,而年轻人会成长----不会因为某几个人的“德高望重”而逆转。事实上,多讲生态文明,老人的“常态”才能保持更久;如果天天讲新常态而忘了讲生态文明,老人的“常态”维持不了多久(当雾霾成为新常态,人人都会短寿)。
下一篇:发展生态文明的中国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