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湘西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
发布:2016-08-26 14:07
来源: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世界经济深刻调整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充分发挥生态文化资源这一优势,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把握机遇、释放潜力,推进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武陵山区中心腹地,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禀赋独特,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文化被当地视作最好的资源、最大的优势和最宝贵的财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湘西州正努力描绘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湘西地区开发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日前通过湖南省发改委立项。《报告》详细阐述了湘西州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提出将湘西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的总体目标。《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采访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书记叶红专。
主动响应绿色低碳发展潮流
记者:把湘西州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这一发展思路是如何提出的?
叶红专:当前,全世界都在积极关注、思考全球变局下的绿色转型与包容性增长问题。党的十八大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在这样的背景下,湘西州提出努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这一目标,契合中央、省、州战略部署,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在深刻认识中国国情,科学把握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建设生态文化公园,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引导全社会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正是我们对绿色低碳发展潮流作出的一次主动响应。
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湘西州与周边市州相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如何发挥好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努力打造发展“高地”,关键在于创新发展模式。创建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就是充分发挥湘西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文化优势,更好地策应国家新一轮区域发展战略,有助于探索贫困欠发达地区生态文化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以点线面体布局构建生态文化公园
记者:建设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的基本构想是什么?
叶红专:湘西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后劲是生态,最大的财富是生态,最大的潜力是生态。建设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就是要充分发挥湘西生态文化资源这一最大优势,把全州15462平方公里作为一个“生态文化公园”来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建成山水城市、绿色小镇、美丽乡村、和谐社区,全力把湘西打造成一个以“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文化繁荣、生态家园和谐”为主要特征的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
根据生态文化资源分布、交通、水域、城乡等因素,我们提出以点、线、面、体布局统筹构建生态文化大公园,即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保护区、城镇和村庄是生态点,自然生态带和生态文化走廊是生态线,山地是生态面,整个全州地域、水域、空域、人居构成一个生态文化大公园。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生态文化公园,使湘西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生态涵养地、避暑养生地、全国首批跨行政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地。
集聚优势破解深层次问题
记者:湘西将凭借哪些优势实现这一目标?
叶红专:建设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发挥湘西丰富的优势资源、日益夯实的发展基础和多重叠加的优惠政策,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是推进创新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丰富独特的生态文化资源,为湘西州创建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提供了先决条件。湘西地处全国罕见的微生物发酵带、土壤富硒带、植物群落中的亚麻酸带,境内有植物4807种、中药材资源2000多种,被誉为“野生动植物资源天然宝库”“生物科研基因库”。全州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3.4%,森林覆盖率达66.9%。湘西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拥有2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西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十一五”以来,湘西州大通道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目前,全州已建成高速路5条。随着国省道主干线和重要网络公路改造以及旅游公路、农村公路加快建设,湘西州将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等级公路、村村道路硬化,融入长沙、重庆、桂林、贵阳4小时经济圈,成为全国18个高速公路重要枢纽城市之一。湘西州是少数民族地区、西部大开发地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地区、全省扶贫主战场,享有多重叠加的政策优势。
着重加强生态文化保护
记者:围绕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建设,我们将突出哪些重点工作?
叶红专:丰富独特的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文化是湘西创建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的灵魂和核心。为此,我们将着重加强生态文化保护,同时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推进生态城镇建设。
在加强生态文化保护方面,首先加强自然生态保护,探索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大力引导支持山区人口向城镇转移,特别是对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自然条件恶劣的村寨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加强生态建设和治理,实施以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为重点的“绿色湘西工程”;加强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着力打造文化湘西。
在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方面,抓好矿业整治整合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支持特色农林产品、旅游商品等精深加工,重点发展钒、杜仲胶、生物质能等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挥地处“三带”优势,重点抓好柑橘、茶叶、油茶、杜仲等特色种植业和湘西黄牛、黑毛猪等特色养殖业;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围绕唱响“神秘湘西”主题,突出精品景区建设。
在加快推进生态城镇建设方面,突出山区特点,搞好区域过渡和组团衔接,着力打造“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城在绿中、绿在城中,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生态城镇;在大通道、旅游干线和景区注重民族特色村落和特色民居保护,形成民族风情景观带;新城区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兼顾民族符号,形成一个区域一个特色、一条街道一个景观、一群建筑一个风格。
下一篇:茶餐厅国内外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