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发布:2016-09-21 17:33
来源:
“每一个社会人都承担着相应的责任,角色不同,责任大小和范围也就不一样。作为一个企业家,他的社会责任相对于一般人来说要重要得多。如果说,把自己的企业带向健康长久的发展轨道,使企业员工都能过上富裕、幸福的日子界定为‘小’的话,那么,为国家创造财富,坚持走循环经济之路,保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大’责任了。任何一个企业家,不论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都同样担负着这两种社会责任。”——这是获得金牛上市公司"最佳领袖"奖的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春波,在公司主页董事长寄语中的原话。
浙江医药曾多次荣获浙江省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奖。而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李春波也一直坚持着做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家,这恰恰又是浙江医药最引以为傲的地方。十多年来,公司始终注重将环境保护与节能降耗等紧密结合,同时一直坚持着“原料—产品—废物—产品”,甚至是“废物—产品”的产业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发展循环经济之路。不过,在重视生产背后经济效益的同时,浙江医药董事长李春波却更重视环保背后的社会效益,这就更注定了环保在浙江医药的地位:它甚至可以对企业新上马的项目具有“一票否决”的权利。
2009年,正值改革开放30年之际,一贯低调的浙江医药李春波与万向集团鲁冠球、横店集团徐文荣、广厦集团楼忠福、青春宝集团冯根生、娃哈哈集团宗庆后、阿里巴巴马云等三十位著名企业家,一起荣获浙江改革开放三十年功勋企业家称号。
今天,在很多企业正面临寒冬的情况下,浙江医药的日子却依然温暖如春。“公司目前的现金有27亿,零负债,利润30%左右……”李春波边看报表边向记者介绍说,“公司接下去在绍兴的滨海新区要建造一个占地1300亩的全球高科技医药生物综合产业区,产品涉及医药、保健品和化妆品等多个领域,目前一期180亩的厂房已基本建成……”
重视社会责任、依托循环经济、坚持医药主业,让浙江医药的路越走越宽。徐徐拉开浙江医药位于绍兴滨海新区的新版图,不禁让我们更有理由对他的未来寄予厚望!
A坚守循环经济之路
采访李春波着实有点难,因为他太忙了,只有在国庆假期他才有些许空闲的时间。而就在记者采访李春波的不久前,在省企业领袖峰会上,浙江医药被授予“行业领军企业”。当记者走进李春波位于绍兴新昌的浙江医药新昌制药厂的办公室时,他就邀请记者与他一同走到窗前,轻轻推开窗户的同时李春波首先发问:“你觉得我们公司厂区的环境怎么样?车间的空气中有没有什么异味?”
李春波这么问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发展生产,保护环境”、“做好药、少污染,就是对社会最好的贡献”、“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等等,这些都是李春波的口头禅,也是浙江医药每一个员工的座右铭。“药是给人们带去健康、治病救人的,药厂亦是如此。我们在保证给更多人带来健康的同时,更要顾及到药厂工作的员工和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必须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李春波的声音铿锵有力。
“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就率先成立了专门的环保研究所,并投入巨资用于相关设备改造。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说我傻,拿着钱不去扩大生产,尽干一些没用的东西。但这些人的话压根儿没能影响我做此事的决心,我们在环保上的投入前前后后累计已有几个亿,单单每年环保研究所日常小实验的费用就超过2000万元。”李春波告诉记者,在浙江医药,环保永远是最先考虑的。对一些前几年为企业贡献了不少利润的老产品,凡是环保过不了关的就痛下决心停产。譬如投资400万元开发成功的盐酸曲马多产品,就在产前的审核中由于环保问题被一票否决了。只是这样的事情,李春波自己都数不清在浙江医药有发生过多少。
其实,浙江医药的环保理念不仅仅是体现在对环保的治理上,更大程度上应该是体现在变废为宝当中。公司采用绿色工艺,并依托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幅度削减“三废”产生量。采用国外最先进技术进行对资源进行综合回收,将溶剂、母液、残液、废弃物最大限度地资源化,实现循环经济理念。强化尾气预处理,完善尾气收集系统,生产工艺过程产生的废气有效收集后经适当预处理后进焚烧炉焚烧处理后排放。废水处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设备先进、工艺成熟稳妥、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较低、操作管理方便的废水处理工艺,确保出水稳定达标。
“浙江医药走循环经济之路已颇显成效,公司利润较2003年提高了4倍,能耗却同比降低了1/3。”李春波向记者坦言。事实上,浙江医药的循环经济理念,几乎是覆盖到了生产中的每一个细节。他们不断地从废水、废气、固废中掏回有用的资源再返回生产,即便生产规模未变,所投入的辅料却在逐年下降,降低成本的同时更收回了宝贵的资源,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污染预防。现在,公司正朝着李春波提出的“零消耗”的目标逐步迈进。
B坚信科技创新不动摇
“企业的‘长生不老药’就是创新,如果不创新你就得永远追着别人的屁股后面跑,哪天追不上了企业也就死了。不过,医药行业的创新决不是那么容易的,要耐得住寂寞,因为有时候研发一种新药要10年甚至20年。很多企业研发新药,已经坚持了很长时间,往往在快要出成果的时候放弃了,这是非常可惜的。”作为中国医药行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家代表,李春波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
谈到浙江医药的创新,不得不提到公司的拳头产品——天然维生素E的研发过程。虽然今天距离天然维生素E的开发成功已有10余年,但它背后的故事却一直为公司的人们所津津乐道。上世纪70年代,浙江医药开始生产合成维生素E,而天然维生素E,国内没有一家开发成功。李春波如鹰之眼看准了天然VE就是一座金矿。随后,李春波在一次国外考察时了解到,国外将植物油下脚料叫“脱臭馏出物”,这种物质中含有非常宝贵的药品生产原料,天然维生素E就是从中提取出来的。回国后,李春波立即组织精锐力量立题攻关,并自任工艺组组长,攻关目标迅速转向“脱臭馏出物”。两年后,课题成功完成,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医药新昌制药厂成为当时中国唯一一家能生产高含量天然维生素E的企业,而且在生产天然维生素E的同时,还附带研发出4个副产品,形成了“产品树”。
事实上,诸如此类科技创新的故事在李春波的身上层出不穷。曾经比黄金还贵的维生素H(生物素),世界上只有日本的住友株式会社、瑞士的罗氏公司和韩国的西来集团能够专业化生产。我国一直依赖进口,由于技术垄断,生物素价格一涨再涨,2%规格的生物素,2000年每千克不足200元,到2001年,就已是近1300元的高价。基于对研发技术的自信,也基于对高技术含量产品的“贪婪”,李春波果断决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科技攻关,生物素合成技术难题终被攻克,甚至还将国外通用的十一步合成法改进成八步合成法,不但缩短了工艺流程,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国际垄断一举打破,国内空白一时填补。
有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年底,浙江医药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78项,授权发明专利86项。其中,申请国际发明专利72项,授权发明专利11项,承担5项国家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3项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另有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等20多项,省重大科技专项10多项。近年来,获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过去,我们是跟在老外后面跑,跑得大汗淋漓还跟不上,即便最后终于跑到终点,却被告知迟到了,或者是路径选择错误。显然,我们只有拿出最好的产品,才有可能跑到别人前面,才可以做比赛的裁判员,做规则的制定者。因此,浙江医药的创新不但要做到中国领先,更要做到世界领先,并最终成为行业的引领者和标准的制定者。”李春波踌躇满志。
事实上,在此方面浙江医药是颇有心得的。2004年,公司自主研制的万古霉素成功上市,为国际市场带来一场旋风。而在公司未开发出来之前,万古霉素一直都被外国公司所垄断,生产标准为88%。于是,浙江医药将标准提高到了95%。也正是这一天,已有十多年生产经验、曾是全球万古霉素的第一大供应商被迫停止了此药品的生产。“现在,我们的天然维生素E已经通过科技创新将其纯度提炼到接近100%,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这个纯度是其他企业都无法做到的,就连德国的巴斯夫公司也仅仅只能做到98.5%。这样一来,浙江医药在这个领域就完全掌握了国际市场的主动权,不用惧怕任何技术上的壁垒。而且那些外国企业都怕我们把标准再提高,因为一旦提高标准,他们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了。”李春波兴奋地告诉记者。
C坚定医药主业
不转移
前些年,经济走向好,战略扩张、加速投资的冲动,在越来越多人身上出现。在他们的眼里,暴利的房产、风云跌宕的股市等,就是一片金光灿灿的机会。应该说对于现金流一向较为充裕的浙江医药来说,今天公司不但零负债、银行存款还有27亿,拿出一部分钱投入这些领域是完全可以的,但李春波却偏偏把这种诱惑抵挡在了门外。“我的每一分钱都是靠实实在在的劳动赚来的,公司的利润百分百都来自主业。浙江医药的发展规划都是基于主业之上再相对进行延伸的,因此,在我们的规划里,除了药,还是药。如果企业涉及其他不熟悉的行业,那不是转型升级,而是投机。”李春波认真地说。
但是相对而言,在医药行业内,很多人都认为李春波是“狠”角色,敢于把巨资投向高难度高回报的项目。不过,在李春波眼中,“狠”的前提应该是“准”,所以他的每一次出手并非冒冒失失,完完全全是看准了再下手的。譬如当年,李春波仅为获取一株万古霉素高产菌株,就投入数千万,花费了7年时间。但成功后,该项目却给浙江医药带来了美国Hospira公司为期10年、总价为8.4亿的大合同,而该合同每年可为公司带来2000万元以上的毛利。
现如今,国内的很多行业和企业不景气,可浙江医药却选择在此时逆势扩张。在绍兴上虞市的滨海新区,浙江医药正着手准备建造一个占地1300亩的全球高科技医药生物综合产业区。目前,第一期180亩已基本建成,正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它主要是高科技的各种医药制剂和绿色化工产业。“我们准备用3年时间,投入30亿,对该项目进行重点建设,这也是浙江医药未来发展的希望。相信,当这里的产业布局成型后,浙江医药的规模将会有质的飞跃。”李春波对此充满信心。
显然,李春波做事执着专一以外,还天生带着一股倔劲和从来不服输的精神,遇到各种问题他总是乐意迎头而上。2011年的3月22日,日本Kaneka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呈交了诉状,诉状内容称浙江医药等几家中国公司涉嫌直接或间接侵犯Kaneka公司拥有的7910340号美国专利。同年的6月17日,Kaneka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了“337调查”申请,Kaneka 要求该会对被告企业发起“337”调查,并发布普遍或有限排除令及禁止令。
“在此之前,这家日本企业也用这种手段起诉中国企业,不少中国企业接到诉讼后就被吓到不敢应诉,不过我想都没有多想,就决定这个官司一定要打。”李春波坚定地说。2012年的9月29日,浙江医药收到了来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执行法官Robert K.Rogers于9月27日发布的就“USITC”的关于某种辅酶Q10产品及其制造方法调查案的书面初步裁定,该裁定内容包括,虽然Kaneka公司的专利有效,但该专利未能在美国形成国内产业,浙江医药生产的辅酶Q10产品不侵犯Kaneka公司提出的权利要求。
无疑,浙江医药的过去是辉煌的,翻开公司的发展远景——“制剂产品要创品牌,原料药要上规模”、“开发具有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消耗的新产品”等等,这些其实正不知不觉地融入到了发展循环经济这个时代的命题中。而这也就让我们更期待浙江医药这只雄鹰,能在今后磨砺羽翼、再谋腾飞,在全球的医药领域展翅高飞、傲视群雄。
上一篇:做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家
下一篇:最后一篇